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时间:2022-02-07 11:50:50

导语: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作为集体表演艺术形式,合唱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在合唱指挥教学中面临很多问题,合唱指挥课程的教育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此,为了改善合唱指挥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建立更有效的改革思路,以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音乐人才。

一、合唱音乐的发展历史

现代西方合唱源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的“唱诗班”。之后,在经过清唱和神圣的电视剧舞台之后,“唱诗班”逐渐发展成为市民的世俗音乐合唱团。到18世纪后半期,古典音乐时期,主旋律音乐成为主要的音乐形态。此时,意识形态的内容和结构形式的特性主要反映在和声技术的简单性上。19世纪处于浪漫主义时期,和声技术基本上与18世纪后半期相同。但为了扩大主题和内容范围,音乐作品比较集中于情感表现、心理说明、风景描写和情节表现等方面,作曲家也不断地开发新的调和词汇,丰富和声的表现力。到19世纪,由于浪漫主义时期民族情绪的高涨,对民歌的兴趣增强,尤其是法国大革命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合唱的创作,许多作曲家探索了新的创造性技巧。20世纪30年代中期,受传统音乐和民俗音乐的影响,人们对国民音乐的兴趣高涨,进行了关于和声的探索和实验。例如,参考了欧洲国立音乐学校和印象派学校的和声方法,增加了自然模式调的应用,采用了附加音或替换音调的方法[1]。20世纪40年代中期,与以前的时代相比,音乐制作进一步发展,以民歌旋律为素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在和声中,更加注意模式和声的应用,开始尝试采用和弦结构创作,许多动人的合唱作品诞生,如韦伯《魔弹射手》(1821)“胜利啦!胜利啦!射手万岁”;威尔第《纳布科》(1842)“飞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等。此外,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色彩。前秦时代的音乐和舞蹈规模很大,人们常把舞蹈、合唱和乐器音乐结合在一起。例如,周王朝的《大武》,描绘武王伐纣的情景,将舞蹈、合唱和乐器演奏相融合,其中合唱的部分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当时的合唱作品更注重表现生活和感情,比如祈祷神的庇护、振奋士兵的气势、庆祝胜利等等。这些合唱作品主要由简单合唱曲改编而成,根据记录,最多时有几千个演员一同合唱及演奏。先秦王朝的诗歌形式十分丰富,也影响了合唱的发展,比如《行露》、《汉广》、《汝坟》等,这些作品中多有男女合唱,以稳定的主题旋律展现,意境幽深,具有很好的表演效果。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国合唱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合唱作品,也促进了我国合唱的蓬勃发展。

二、正确认识合唱指挥课程

大量合唱音乐作品的产生促进了合唱的发展,而合唱指挥课程的设立为我国合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大部分以钢琴演奏、声乐和其他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课程为主。合唱指挥课程虽然在音乐专业课程中有所体现,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该课程并不太受关注,导致学生对合唱指挥课程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此外,许多高等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演唱、演奏等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指导,对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职音乐学校中,充实合唱课程资源,应从培养专业教师、完善设施设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等方面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合唱指挥课程的建设,以促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稳定而全面的发展。

三、改变原有的合唱教学理念

合唱指挥课程的改革,首先应从转变教学理念入手。首先,为了进一步明确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从能力目标方面进行考虑。要求高职音乐学生通过合唱指挥学习,掌握更全面的合唱相关的知识和技术。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全面传授合唱的专业知识,提升其演唱能力,还要加强音乐革新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实现提高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目的[2]。学生不仅应该具备基础的唱、奏的能力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还应当具备编排合唱作品、创作简单合唱作品的能力。高职音乐专业合唱课程必须改变原有的“只有教师”的传统观念,把合唱指挥课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展示的小舞台。

四、进一步完善合唱指挥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单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应保持基本一致,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音乐技术的音乐艺术教育、音乐艺术表演、音乐制作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合唱指挥教学必须集中精力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上。学生不仅可以演唱合唱作品,还可以排练合唱作品。教师在指导合唱实践时,要调整好指挥、合唱、综合训练之间的关系,要循序渐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完成,最终实现完整的合唱实践。合唱练习不应受曲目难度和声部的限制,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现场反应能力和作品排练能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或排练中,必须严格按照作品的本意,教学重点需放在乐谱分析和音乐感觉培养方面,教师需耐心地引导学生从基础的合唱理论学习开始,从而掌握合唱作品的分析及排练方法。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校内外合唱实践活动等提升自己的合唱指挥能力。在选择合唱曲目的时候,教师需针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弱的问题,首先从较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作品入手,逐步增加学习难度,选择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或排练改编的流行歌曲等,从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产生兴趣开始,逐步地提升其合唱指挥学习的能力[3]。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合唱艺术团等形式引导学生鉴赏、分析、排练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多方面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合唱指挥能力。

五、教学形式的改革

我国近几年一直重视教学改革,从幼儿园到高校都在调整教学形式。合唱指挥课程重视合唱技能的培养,也必须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读谱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能正确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合唱课程仍然以“大水漫灌”的传统教育方式为主。教师进行合唱课程和排练过程的流程是一样的,先训练声音,然后练习歌曲、排练作品。这种合唱教学的氛围很难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在教室里学习歌曲的方法和指挥动作,课程结束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培养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不断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对合唱课程的兴趣。首先,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课堂讨论中提高合唱质量的技巧。教师不仅要注意“讲”和“教”,还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课前提出要求,比如查找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声部走向和旋律线条的变化、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等等。再比如,在合唱的练习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互相练习、互相评价,讨论各自的错误和缺陷。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合唱技巧,以提升自己的合唱指挥能力。

六、合唱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合唱指挥教学团队,提高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合唱教师的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广纳贤才”,招揽优秀音乐人才,充实音乐教师队伍,对专业教师的招聘要严格把关,加强对教师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教育水平的考核,以保证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现有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为现有音乐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音乐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充电,积极地进行合唱指挥理论知识的学习,参加合唱艺术团体的排练及演出等,以增加专业实践的经历,从而提升自身合唱指挥的教学实践能力。

七、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合唱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首先要提升对合唱课程教学的正确认识,注重课程品质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其次,教师要转变合唱课程教学观念,完善合唱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合唱课程教学形式,提升课程教学水准,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蜀霞.新形势下高校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209.

[2]彭昌盛.合唱指挥课程在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研究[J].北方音乐,2018,038(008):125-126.

[3]王典.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合唱指挥教学述略[J].北方音乐,2018,(5).12.

作者:周玉梅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