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课程开展产教融合探索
时间:2022-02-07 11:49:15
导语:舞台灯光课程开展产教融合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为演出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舞台灯光设计已成为当下综合性舞台艺术和剧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于舞台灯光技术当中,为如今舞台演出和剧场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近年来,我国演出产业飞速发展,为舞台灯光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了艺术实践和工作场所,因此“产教融合”成为当下舞台灯光课程体系改革的新途径。
一、我国舞台灯光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演出市场对灯光人才尤其是灯光技术人才需求正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培养灯光设计师为主,大多数灯光技术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或者转行而来,导致我国现有灯光技术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素质普遍偏低。舞台灯光设计虽然是艺术创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涉及诸多技术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灯光设备越来越丰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在舞台灯光行业中,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灯光技术类人才匮乏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有多所高校培养高素质灯光设计人才,但是行业更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灯光技术管理人员、实际操作人员等,高校的教育与职业培训是填补这个人员缺口的最佳途径。因此,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院应加强灯光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既熟悉舞台灯光的整体工作流程,又懂得灯光设备系统设计、生产制造;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并具有较高艺术审美情趣和一定英语能力的国际复合型灯光技术人才。为了避免教学与实践脱节,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灯光技术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项目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带动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成为了具有创新性和时代紧迫性的研究课题。
针对目前我国灯光人才培养现状,近年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开设舞台灯光相关课程,突出培养学生灯光技术与职业能力,课程团队探索将课堂教学与演出项目相融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以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以科研项目为纽带,通过课题研究、演出案例制作、剧场实训等方式建立了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任课教师将传统课堂融入产业实践,在沪上剧院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在剧场进行现场教学,讲授剧场的灯光、音响、机械等专业知识。此外,定期组织学生调研灯光展、观摩舞台剧目,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局限,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灯光课程共同参与完成了多部舞台剧目的灯光创作与制作工作,从前期策划、效果图设计、施工图绘制到现场编程、彩排、演出,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能力。在团队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自身问题或技术难点进行课内外同步练习,既提高了技能技术水平,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舞台灯光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课程教学项目化。项目化课程教学的优势是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融“教、学、做”于一体,可以满足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通过项目化的课程内容,打破了原有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以本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为框架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结构、课程内容与考核标准均与职业技能要求紧密联系。高职院校在开设舞台灯光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将原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整合,同时结合当下舞台和剧场工作的发展现状构建必要的学习内容,并结合实际演出项目,从前期方案设计、效果图创作和灯位图绘制到进剧场后的装台、对光、演出执行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项目。教学过程以项目的形式出现,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中具备相应的设计能力,使学生在思维方法、设计方法及技术操作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个人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事物的能力,进而将感性认识变为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制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对成果形成的过程有亲身的经历与总结。课程教学项目的设置要根据知识能力传授的教学规律,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由模拟到真实的过程。比如,第一、第二学期可以设置基础性的单一项目,如人物布光、静态场景布光等;第三、四学期可以设置综合型的虚拟项目及实际项目,如利用GrandMA、Wysiwyg等软件进行灯光秀设计或参与实际的演出项目。最后的毕业设计则以综合性实际项目为主,以学生完成任务的实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以“项目+主题教学”的形式,深化项目内容,与校外剧组共同设计、共同完成演出项目,力求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果。(二)构建与行业有效对接的课程群。“课程群”是指以一至两门核心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相关课程组成的结构科学、层次合理、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系统化课程群体。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舞台灯光课程开设四年来,根据产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已形成《灯光技术基础》、《舞台模型设计与制作》、《灯光设计与调控》、《剧场技术实务》等课程组成的较为系统的课程群体。课程群的构建主要参照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紧密结合行业职业标准开发高职产教融合特色课程群。课程群的设置与行业、剧团紧密对接,与演出项目相结合,强调职业素质、创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二,以项目为引领,打破原有课程界限,构建贯穿式课程群。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学生可参与到多个演出项目中,接触台前幕后的各个岗位,如舞台、灯光、视频、音响等,使课程之间互为联系,形成与行业有效对接的课程群。第三,拓展和延伸专业课程内涵。比如《灯光技术基础》课程原本以讲授电脑灯和传统灯具为主,随着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型灯光设备不断涌现,在原有的舞台灯光课程基础上,需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贴合行业发展,引进新型灯具设备和舞台表现手段,如激光投影、虚拟现实技术等。通过对原有舞台灯光专业课程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极大地扩展和丰富课程群建设内涵。(三)打造高素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舞台灯光课程开展产教融合,任课教师通过实际的演出项目将灯光设计、编程、技术、演出执行等各个环节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提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同时,教师通过实际演出项目,把教学和实践、创作和演出、学校和剧团、自身优势和外部资源结合起来。在完成演出的过程中推动教师的角色转换,以教师为核心组建灯光设计团队,教师担任灯光设计指导,并邀请行业专家共同组建指导团队,提升课程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践行教学课程创新改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新媒体融合时代,高校舞台灯光课程应和演出产业紧密结合,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符合行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灯光技术人才。
作者:吴鑫婧 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 下一篇: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