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究
时间:2022-08-10 09:19:36
导语: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为响应国家提出的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号召,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方法:研究者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尝试.将传统大学体育课学科教学体系进行解构,采用行动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在体育课中加入了大量的职业性体育内容,并且对课程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调整.结果:经过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地调动,改革后的大学体育课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职业体能和社会适应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行动教学体系;职业性体育;课程改革
随着新一轮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深入实施,大量适应于现行刚性课程框架的体育教学方式和体育教学行为开始显得对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很不适应.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是以创办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按五种能力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来实施的.其在办学定位和课程建设上有十分鲜明的社会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此背景下,研究者立足于本职岗位,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改革实践基地,对其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打破了原有大学体育课学科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以行动教学体系重构体育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实现大学体育课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性目标,将发展学生的一般身体素质与发展职业特点素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职业性体育[1]课程改革实践.
1指导思想
应用型课程明确地提出公共基础课程要贴近学生专业,为学生的专业服务,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如何能够使大学体育课实现“双服务”必定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查找资料等方法,获得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的需要,最终确定实施职业性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职业性体育也称职业实用性体育,是指适应和发展用于各种职业生产劳动与之相关体能、心理与道德所需要的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体育活动[2].职业性体育课改恰恰符合应用型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指导思想的确定需要各方面不同意见的碰撞,只有在碰撞中才能形成新的火花,达到思路的逐渐清晰与统一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改革者与同行之间、体育教师与专家之间,体育教师与专业之间的探讨、交流,甚至是争论时常出现,当然最重要的是领导、专家的指导与肯定.最终形成统一的课程改革思路.在这种思想碰撞中,研究者逐渐摸索出一套十分有效的实施方法,就是确定课程的方向,确定课程的定位,确定课程实施路径.在“三定”法论的指导下,逐渐使大学体育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更清晰、更科学.
2改革过程
2.1明确课程建设方向与目标.依据校情、学情、社情,结合应用型课程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与研究.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统计工作,包括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发放,与专业教师进行访谈,走访公司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调查,体育界同行论证研究,聘请相关专家指导等.经过反复的论证与分析,去粗取精,形成最终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发动全体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课内时间向全校上体育课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2000余份,充分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评价、意见与建议;在课余时间又组织体育教师对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各系、各专业进行调研,以访谈的形式与专业负责人、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把握行业、专业对体育的特殊要求;经过与体育教师共同探讨,最终确定了体育课要服务学生专业,提供职业所需体能和社会适应力的方向与目标.2.2确定实施办法.课改目标已确定,那么如何达到和实现目标是关键.实施方法多种多样,是否切合实际,可操作是重点.首先,组织全体体育教师积极进行职业性体育的理论学习与研究.让每一名体育教师都清楚职业性体育是什么,如何做.再次,通过研讨会等形式确定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职业导向为课程改革的理念.体育教师通过学习和在教育专家指导下,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课程设计原则,以体育运动项目教学为载体,以职业群及健康概念为体育项目分类标准的职业性体育课程体系.接下来改革者对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2.2.1完善选课形式.由高校教务部门确定大学体育课选项的时间和班级后,学生自主进行网络选课.让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并且学生可以根据网络选课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课现场选课补充调整,实现了大学体育选课公平性和合理性.体育项目方面,体育教研室增加了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如轮滑球、珍珠球、飞盘、棒垒球,等.既丰富了体育项目,又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将现有体育项目进行细化开发,如将田径项目分为跳高、跳远、投掷项目,既解决了项目不足、师资缺乏问题,也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要.再次,大力开设体育选修课,以提高班为主,普及班为辅的形式,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解决了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2.2.2重新编写体育教材.根据行动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职业性体育的特点,重新编写应用型本科体育教材,并于2012年出版,经过使用,得到到了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热烈欢迎.学生反映该教程实用性强,尤其针对职业有相关的训练内容,对职业体能训练有极好的指导作用.2.2.3完善教学大纲.在保证体育课基本任务和功能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性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累计的经验,整合资源、反复论证,重新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内容,编写了更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职业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完善得到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务部门的认可和批准.教学大纲的完善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制度保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2.4改革教学模式及内容.基于学情和社情,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及工作特点,将学生分类为站姿型职业(以站立工作为主)、坐姿型职业(以伏案工作为主)、变姿型职业群(以体力工作为主).又根据健康的理念和体育运动训练的项群理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3]设计理念将课程分成适应体育、保健体育、休闲体育、社会体育四个学习情境.各个体育项目以体育知识点和技能点载体的形式,根据其具体功能的相似度分别划分到四个情境当中,进行情境教学.实际体育课堂中完全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使体育课更好地为学生专业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2.2.5修.订考核方式、内容及方案考核方式方面,大学体育课的考核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国家测试标准为基础,采取全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缺陷.并通过与各系专业教师合作,根据学生专业对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要求,进行综合评定.考核内容方面,首先,通过平时测试和期末考核的方式,各体育项目分别考核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的水平及对体育锻炼方法的了解程度.其次,通过与专业教师协作考核学生职业特殊身体素质.再次,通过公共考核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此外,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体育考核内容当中.采用课内外一体化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表现.
3实践成效
3.1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体育教师经过对体质健康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至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通过率逐年递增,一次性及格率均在85%以上,最终通过率均超过98%.并且呈现出与学生专业相对应的差异性.表现在站立型职业群学生下肢力量明显增加,变姿型职业群学生四肢耐力素质提高,坐姿型职业群灵活性增强等.充分说明职业性体育课程改革初见成效.3.2学生运动专项能力.学生通过对各体育项目分项学习获得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有较强的自身保健能力,并且在活动中体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如良好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能力等.3.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归纳为“两化”,即出专利显能力,创新精神可视化;带公司出校园,创业能力可量化.学生通过参加课内创新活动和课外的实践活动,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均有所提升,2008年以来,师生共同开发体育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成立体育相关法人公司2个,创业团队20个,学生获得经济收益近几万元.
4结语
应用型课程改革对于每位教师来讲是都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在改革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与阻力,机遇与挑战.改革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常年积累的结果.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是要靠实践来检验.学生是否满意,是否得到了成长是唯一标准.基于以上改革实践体会,在应用型大学体育课程过程中主要建议如下:首先,课程改革要注重理论学习,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成立学习型组织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研究者要善于学习,吸纳新观点、新理论,运用到课程改革实践当中.其次,课程改革要把握科学性、趋向性.改革全过程要立足于科学性,遵循规律性,把握时代性.再次,要保持差异性、批判性的眼光看问题.把创新作为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最后,课程改革要始终保持坚持不懈的精神.课程改革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不理解.始终坚持将课程改革要扎根于基层实践,为学生服务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汪涛.高职院校发展职业性体育的理论探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1).
〔2〕骆伟,翁惠根.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0).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于壮 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 上一篇: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职业教育班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