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分析
时间:2022-07-04 09:01:04
导语: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优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开展电子技术应用课程,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对口型的专业人才。当前,高校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匮乏,基于市场需求,高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培养方向应该向独立存在的市场主体转化,并在市场需求机制的作用下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需求导向;电子技术;应用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实践教学则以普通的技术课程为主,主要依托于校内实践课程。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但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这无疑影响着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企业需要的不是实习生,而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用性人才。因此,基于社会需求导向,有效调整和设计电子技术应用的课程及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形成需求导向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的思路框架
需求导向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基于市场需求,促进高等教育的电子技术培养方向逐步向独立存在的市场主体转化,在市场需求机制的作用下,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积极有力地参与市场竞争与挑战。需求导向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的思路框架由课程所处环境的要素关系、课程提升路径、改革实施的时间路径三方面构成。(一)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所处环境中的要素关系。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市场需求来进行课程改革,有效提升课程改革的水平,全面优化课程改革的力度,真正提升该课程的整体实践性。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新技术发展规划,电子技术将在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领域大有作为,这本身能够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光明的未来及发展的契机。相比培养和输送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直接引进人才的方式看似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后者会产生较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也无法优化企业的发展效益。因此,积极推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改革,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积极提升该专业的人才素养,不仅能够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提升路径。在社会需求导向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应该有效结合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全面优化人才素养,综合性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需求导向的指引下,电子技术应用课应该积极结合社会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方向,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综合性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结合课程所处环境中的要素关系,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提升和优化。首先,在教学实践中全面结合社会需求,不断结合教学经验,积极汲取教训,不断放大成功案例,有效提升教学目标,不断优化教学体系,积极提升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次,在社会需求的指引下,在课程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优势资源,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调整教学方案,有效更新教学理念,重新梳理教学内容,综合性创建现代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内核。第三,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以寻求社会力量的扶持和支撑。科学的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资源的改革,能够综合性提升教学水平与质量,同时还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同时也可以借助于企业所提供的岗位,积极进行教学水平的检验。第四,积极创建教学管理体系,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为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成果,学校需要积极创建高效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在教学新内核资源发展壮大的基础上,积极巩固成果,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以确保教学方案的有效执行,以保障科学的教学成果。(三)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实施的时间路径。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教改效果,而应该遵循客观地规律,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第一,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首个阶段应该是参照国内同类课程建设发展状况,整合现有资源,凝练新的内核。第二,在该阶段,主要是寻求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有序结合,通过企业实践来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第三,是对第二阶段的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不再停留在初步阶段,而是进一步的战略合作。
二、需求导向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实践
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基于需求导向,不断提升教学改革的质量,全面优化教学水平,综合性推进教学改革效果,应该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课程改革的整体水平。(一)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基于需求导向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1.1全面进行社会调研掌握同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并不是“无根之木”,也不是仅仅迎合社会需求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必须进行广泛而科学的社会调研,了解其他同类专业的优劣势,积极寻求自身教学内容的改革和突破,有效凸显自身的教学特色。通过调研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高校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主要围绕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展开,但在具体教学上大多停留于对电路图的讲解和简单的试音,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设计和实践当中。从社会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实践性普遍不高,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比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优化,也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基于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应该力求突出专业特色,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全面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有效优化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的直接对接和高效整合。1.2构建丰富多元且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体系。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丰富多元且多层次的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全面优化教学水平,综合性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教改重点,不再拘泥于各类验证性实验,而是应该适当增加分析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性优化学生的实践素养。同时,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体系,全面优化教学内容,综合性促进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同时也要囊括系统化的内容,还应该包含着丰富且多元的前沿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满足同一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还应该积极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全面优化教学成果。改变教师仅基于传统理论指导的单一教学模式,转换为围绕前沿理论和技术,教师、学生和企业三者互动的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教学模式。2.1教师先实践后备课。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的专业素养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教师的专业素养显然具备一定的滞后性,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先实践后备课。教师通过实践能够掌握社会需求的最新技术条件,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前沿方向。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教师还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的新方向,这本身有助于提升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2.2实施个性化教学。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科学有效学生的素养,提升课程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教师应该积极实施个性化教学,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不同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实施个性化教学,电子技术应用课改革应该调整为不限时间、因人而异的方式,在保障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2.3开展校企合作在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中,为全面优化学生的实践素养,充分提升教学质量,还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高校应该寻求稳定的企业进行合作,引导学生进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同时,学校聘请优秀的企业专家或者一线工人来深入学校,向学生讲解岗位技能。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基于社会需求,高校应该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综合优化该专业学生的实践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紧密迎合社会需求,全面加强社会调查,有效改革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等,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孟凡宇,基于需求导向型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106-109.
[2]苏中元,邬华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探索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5(12).
作者:刘宸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 下一篇:党校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