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实践教学革新

时间:2022-08-03 10:09:55

导语:工商管理实践教学革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革新

引言:实践教学是高校学生验证理论的最佳方式、知识学习的良好途径、了解社会的信息通道及自我发展的起始动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讲话提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并指出,要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讲话强调了实践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强调:高校教育要不断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总书记的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以及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围绕我国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重点抓好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抓好条件保障,推动高校与千家企业共同建设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随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时俱进,实践教学方面也需要根据目前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资源,系统解决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开展受阻原因

(一)校内实训场地不足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基础能力训练和部分在校外不宜实施的专业关键能力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设备应是产业或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并且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的设备,三至五年内能体现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要适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组织;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规律相适应;适合以能力训练为主,淡化原理性验证。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普遍存在资金短缺、实训基地不成体系,专业实训场地狭小、实训项目不全、设施陈旧、性能标准不高,有些甚至不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要。而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理工科类专业在专业特点上有所区别,对教学场地、实训条件等的要求与其他专业不同。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引进一个模拟导游实训室让学生参与实训,但也只能使学生了解掌握导游基本讲解技能和带团操作流程等基础知识,对于带团过程管理中被称之为“灵魂”和“基石”的与相关单位的协调能力和遇到紧急事件时的应变能力的训练,学生很难接触到。

(二)校外实践基地受限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企业是生产技术活动的主体和前沿,相对于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基地的仿真实践教学,使产学结合更为紧密,是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安排落实工商管理类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场所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在企业就业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高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首先,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双方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都不高。校企合作,高校一般要向企业支付一定额外的费用,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高校一般不愿意额外出钱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而企业考虑到高校实习会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产活动,对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也不高。其次,高校校外实践基地模式单一,大多停留在高校到企业寻求事件场所,而企业想从学校获取廉价劳动力的层面,校企之间的合作尚未形成操作性强的成熟合作模式。另外,高校校外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如旅游管理类的实践多为参观和简单操作,对旅行社经营管理形式、薪金制度、采购业务等涉及管理核心的内容多设计商业秘密,企业不愿学生了解太多。

(三)实践指导教师缺乏

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实践活动氛围所提供的辅助条件下,结合校外实训基地亲自实践与操作,不断积累。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指导教师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首先,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专业课任课老师就是实践指导教师。其次,实习指导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历。实践指导教师有企业一线实践经历,由企业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和工艺过程的操作技能,对指导学生实习极其有利。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的研究型人才,重研究而轻实践,理论知识系统丰富,但缺乏专业较强的实际业务能力,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常力不从心,这与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

(四)实践资金获取渠道较少

高校实践教学经费的筹措,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实践教学、科研和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着高校实践教学的条件、水平和档次。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及其公益性决定了政府财政投资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但由于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仅靠政府财政投入增加来解决办学资金短缺问题,在一定时期里是不现实的。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场地、师资、设施设备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打破资金短缺形成的高校发展瓶颈,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展开途径

(一)学用结合,以能力提高为目标搭建创新性实践教学平台

首先,践行创新理念,构建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高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改革思路,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构建了“基本认知-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其次,通过实践教学拓宽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通过创新人才培养不断线的教改思路,构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三个实践教学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基础实践层”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认知型、验证型实验;“综合实践层”主要面向大二、三学生,侧重于应用性、综合性试验,体现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创新实践层”主要面向大三、大四学生,以参加教师科研、自主设计题目、参加学科竞赛等模式实现。通过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从理论验证、加深理解,到综合设计、融汇知识,再到推理求解、发现新知,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得到阶梯状提升。另外,实践教学着力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与教学成果建设等形式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

(二)校企合作,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建立稳固性校外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应积极鼓励企业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体制、课程、教学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时要针对职业的岗位技能、技术规范的实习、实训平台,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成学院、学生、企业三级人才培养体制,实现学院、合作企业与学生的“三赢”。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其一,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实践培训班、企业员工理论培训班等共搭校企信息交流平台。其二,搭建实践交流平台,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通过建立就业实践基地、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企业挖掘新人,学生提高能力,形成校企良性互动。其三,设立校园活动基金,力促企业与学生共赢。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企业赞助校园文化等形式,形成校企双向依赖、互动共生。

(三)双师教学,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就是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各种技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包括专任教师,也包括从校外企业、行业聘请来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和评审,或行业资格证的考评。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在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有发展有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重视专业带头人、学术梯队建设以及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三是将兼职教师的培养纳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范畴。四是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校外实训基地挂职培训。

(四)拓展渠道,多元化筹措实践教学经费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和按政策规定和成本分担原则收取的学费收入。借鉴国外经验,高校可以通过多元化途径筹措实践教学经费。如美国政府通过科技政策的引导与倾斜推动美国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和产业界合作,直接从事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以寻求较高的利润。这比出卖科研专利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而且又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的科研队伍,还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

结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开展实践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得到激发和鼓励;创新学习方式,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加强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务必要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大力开展课外学术活动、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确保学生参与有质量、有内容的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