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政治教学探讨
时间:2022-02-16 03:38:00
导语:新课改中的政治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应当改变过去空洞的说教现象,而应从学生本身的情感需求出发,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体会到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让课堂呈现出一种海纳百川的新气象;教师应“蹲下身”,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舞”与“共赢”。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感悟
如果用新课程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从而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获得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感受与反思。
【案例一】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时值“五一”将至,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师:同学们,“五一”就要到了,你们在假期里打算做些什么呢?
生:补课、逛街、睡大觉……
(多媒体出示一组风景名胜的图片)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旅游给你带来过什么呢?
生:累并快乐着!
师:在接受这种快乐的消费形式时,作为消费者都享有哪些权利呢?
生:(分组讨论。讨论一开始,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讨论结束后,各组代表上台交流。)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听过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的季节里。在一座高山之间,有辆高空缆车在经过一个山涧的时候,缆绳突然发生断裂,缆车上的12名乘客除了一个孩子外,其余全部遇难。这个孩子是怎么生还的呢?就在缆绳断裂的瞬间,就在缆车下坠的瞬间,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将他高高地举到了头顶……,就这样,这个孩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播放歌曲《天亮了》)。
一曲终了,教室里寂静无声,从学生的表情上,看得出歌曲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
反思一: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政治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二】在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课时,第一次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只是对课文中孔繁森的事迹漫不经心地读了一下,匆匆走过场。从学生无精打采的眼神中,笔者似乎读出了点什么,于是在课后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后来再次上这节课,笔者在课前制作了“全国十大人民满意警察——任长霞”的多媒体课件。上课伊始,就连续提出两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在哪里?富有激情的发问,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紧接着,随着多媒体课件的画面,笔者深情地说:“任长霞光辉的一生,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辞是: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她铁面无私: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现在,任长霞虽已离我们而去了,但她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她用自己的生命之歌,为我们树立了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光辉榜样。”笔者以充满激情且富有诗意的话语,把教材中枯燥的概念与现实中生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把深奥的道理与学生熟悉的经验结合起来;将节奏与色彩渗透在教学中,将情感与期待寄予于话语里。同学们瞪着眼睛,有的眼眶里还闪动着泪花,显然,笔者的情感已经感染了他们,在教师引导下,他们积极思考、探索,并以激情的话语畅谈着……
有的学生说起了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挑战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都远离饥饿。有的学生说起了徐本禹: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人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他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前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还有的学生说起了霍金,一个高度残疾的病人,他躺在轮椅上,用全身惟一能活动的三根手指,进行了对宇宙黑洞的深入研究,震惊了全世界……
一个个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师生沉浸在情感的海洋中。
最后,笔者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个丰富多彩的过程,有欢笑也有眼泪,有索取更应有奉献;一个人的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他自己,同时也属于社会、国家和民族;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对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创造性地劳动,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反思二: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懵懵懂懂、迷迷茫茫、犯错是在所难免、不足为怪的。正因为在青少年生命成长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才需要做教师的人来引导、帮助他们及时修正人生的坐标。
然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太看重教师自身、课堂自身了,而没有把学生——一个个活生生、鲜活灵动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批评的教学、挑刺的教学,这种教学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曾说过一句极为精彩的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高远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试想,一个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连自己都不能打动,又怎么能去激发学生呢?
笔者发现,很多看似很活跃的课堂或双边活动很热烈的课堂,也存在着教师主体发挥而学生主体缺失的弊病。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框架中进行,没有自主提出问题,其自主提出问题的空间太小,甚至没有时间进行。被动学习已经到了什么程度?《读者》曾刊载了这样一篇文章——《谁能猜出船长的年纪》。大意是:一只船上装了86头牛,34只羊,问船长的年纪有多大?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生都没有对问题的不合理提出异议,即使有些许体会,但都没有提出来。相当多的学生都用两个数字相减,得出了船长的年纪是52岁。而同样的问题在法国进行调查,大多数学生都首先提出了问题的不合理性。这说明中国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被动心理,缺乏主动批判的精神。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了,教师主宰教学并非是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生命的渴望。
记得笔者在“公民的储蓄”的第一次教学中,在仔细讲解如何存款和计算利率时,效果并不理想。课后,一位学生说:“老师,你这样讲多累,银行就在咱学校门口,让我们到银行填填存单,多省劲儿啊。”笔者采纳了该生的意见,后来利用做班主任的机会,在收学费的过程中,让学生先将钱存入银行,然后将存折交上来。就这样,学生在填写存单中学会了计算利率,从而既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又减去了笔者点钞票的麻烦,真是一举多得。
反思三: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间的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由于对教师“权威”的过分强调,通常只有教师对学生说“不”,却很少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做教师的“听讲机”、“录音机”和“复读机”,为了所谓的教学进度和教师自己的“权威”,在很多教师的眼里,学生只是“待填的鸭子”。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呼吁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人说,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校园的,就好像是一个问号,我们不应该把问号教成句号或者是省略号,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增长知识,还应该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不断地面对新情况,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
但在现在的一些课堂上,教学的目的仍然是侧重于知识,即识记、再认教师呈现的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教师凭知识进行教学,主要充当教材或教参的搬运工。教师把教材或教参捧为“典籍”、金科玉律,把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或教参内容视为自己的全部工作;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联想和记忆。就这样,教师主宰一切,自作权威,高高在上,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师生之间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缺乏互爱和互信,缺乏人的尊严,缺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和自爱的民主教育氛围,这显然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的。
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不妨让课堂也呈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新气象。同时,教师也应“蹲下身”来,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让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舞”与“共赢”。
- 上一篇:国内外的社保税比较探讨
- 下一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