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检验真知论文
时间:2022-06-01 10:31:00
导语:实践检验真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让新课改逐渐下沉与理性;用科学发展的态度与方式推进;在研究共同体中进行实践的改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不能因为任务艰巨而胆怯地把它放过去;应当尽心竭力去掌握它、不可能发现问题,走向理性,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坚持的“这种学习组织方式必然能加强生生交流、新课程改革就会进入低谷、消怠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来自实践的声音响亮地得以传播、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之前,必须弄清楚各项知识的比较价值、必须改革、坚持改革、抓住最基础、最现实问题、作为一次德育活动,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天生的、天性的、天然的学习方式等,具体请详见。
〖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系统阐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思想;强调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充分展现了党的文化形象、创新形象、实干形象。〗
不能因为任务艰巨而胆怯地把它放过去;应当尽心竭力去掌握它。只要我们系统地进行,我们很快就能得到相当重大的结果。——「英」斯宾塞
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吸收了世界先进文化理念,自推行以来经历了专家培训解释到教师尝试实践的第一轮活动阶段,由轰轰烈烈到激烈争论开始归于走向理性的实践层面的思考。
一、让新课改逐渐下沉与理性
我们要感谢“轰轰烈烈”“吵吵嚷嚷”的阶段,没有这些声音,不可能发现问题,走向理性,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争辩中,愈辩愈明。以“小组合作”为例,作为新课改新热点之一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推行之始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盛行之时,几乎大多数公开课都能看到。一段时间下来,不同的声音出现了,质疑的“难道小组合作学习真的能促进学习吗?”,否定的“这样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个体的思考!”,坚持的“这种学习组织方式必然能加强生生交流。”但更多的是思考的声音,出现了类似《摭谈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弱者援助》《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好习惯》这样进入到更加微观、细节、理性的操作层面的思考。
我们要感谢这些坚持者的执着的声音。如果过了以普识性为重要内容的第一轮阶段,不能深入、持续地推进的话,新课程改革就会进入低谷、消怠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并非杞人忧天。第一轮主要以专家理论讲述、传递新课程理念的“洗脑”活动为主,但正如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裴娣娜所说的那样“中国的教学论缺乏对实践的影响力”专家缺少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教育现场研究经历,很多教育思考要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有一个必须贯通的过程。
很多人描述这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时候说: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所谓重新洗牌,是“权威理念”的重新洗牌,是“专家地位”的重新洗牌。我们可以发现,课改推行以来,走进中小学校园的专家学者多了,一线涌现出来的专家型教师多了。来自实践的声音响亮地得以传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恰恰源于我们每天身处的教育现场是一片资源丰富的“渔场”。这里有很多丰富的课程改革研究宝藏等待我们去开发。
二、用科学发展的态度与方式推进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改革家郝伯特·斯宾塞在他的著作《什么知识是有价值的》中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简直还未加讨论。这些问题即使真提出来了,还是依照个人成见很草率地就解决了。……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各项知识的比较价值。为了这个目的,首先要有一个衡量价值的尺度。……这个任务无疑是艰巨的,或许永远只能得到一个大概的成就。但是,考虑到重大的厉害关系,就不能因为任务艰巨而胆怯地把它放过去;因当尽心竭力去掌握它。只要我们系统地进行,我们很快就能得到相当重大的结果。”我们从这段文字中能获取什么力量和智慧呢?首先是必须改革、坚持改革的使命感让我们景仰;其次是抓住最基础、最现实问题表达了对学术选择的标准,他研究的是“真题要题”;最重要的是,他体现出来的科学、深入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一种“真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这与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是十分契合的吗?
那么,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有没有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呢?肯定有,而且还不少。举一例试述之:。
ⅹⅹ小学五(5)中队在教室内开展以“关爱、责任、诚信、宽容”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席这次活动的共73人,其中活动队员53人,听课教师14人,旁听生6人(注:这6人是各中队中队长,是各中队派来学习培训的。这是本大队部培训队干部的方法)。
班队活动按出旗、唱队歌、报告人数、向辅导员申请诸项仪程后,主持人宣布正式开始:“我们活动的主题是关爱、责任、诚信、宽容。但是,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我想当大家听完下面的演讲你一定会明白的。请大家用热烈地掌声欢迎各小队代表上台演讲。”
选择这样一个案例,并没有针对这所学校、这个班级的意思,只是因为其位列在百度搜索中第一个,类似的班队活动设计俯首即拾。很多班主任也都组织过类似的班队活动,所以也不再赘述下面的节目。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么多以来,这样的模式几乎没有多大的改变,依然以批量生产的方式存在着。是因为其完善、科学么?
作为一次德育活动,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提出:“新的德育课程尽力淡化说理性的知识传递功能,而是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德育活动强调“真实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可反观上面的班队活动,这是一次观摩性活动,旁边有众多观众观摩,而非一次天然的班级集体活动;这次活动早就经过了反复排演,谁表演什么节目,什么时候表演都早有安排,开始的仪程只是形式而已;参与活动的学生被赋予“演员”或“观众”的身份,谁都不是自己,不是德育的主体。设计者的目标非常多,关爱、责任、诚信、宽容,是否让活动承载了太沉重的负担?这样的活动既然不能激起学生内心真实的体验,又怎能促进道德的发育?……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如何去伪存真,在真实的集体生活中引起学生道德情感体验,进行自我教育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三、在研究共同体中进行实践的改进
“十一五”期间,无锡教育科学研究所成立了江苏省重点课题《基于课堂问题的教学设计研究》,就是希望从课题能够教学问题出发,以教学设计的改变为方法,理清当前课堂教学中面对的许多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许多理念与实践中不相和谐的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课题组对学生思维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天生的、天性的、天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是非逻辑的,经常发生错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设计以知识点为出发点,教学设计过于强调教师思维方式、学科研究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现状,课题组提出了从儿童的学习方式出发进行设计,并且明确提出了“设计的技术层面要有突破”的研究成果目标。目前我市已经有9所学校成为其课题单位,必将为我市的课程改革进程作出贡献。
十七大强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的这十六个字,字字千钧,意味深远。
“实践检验真知”,新课程改革需要专家与我们教师一起认清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既不顶礼膜拜,也不全盘否定,保持清醒的认识,立足实际,科学分析,全面认识,走科学发展的探索、推进之路。
- 上一篇: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的妙用
- 下一篇:公司董事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