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3 10:11:00
导语:课改的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之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言,显而易见地将教师地位摆到了极端的位置,由此产生的各类师生矛盾冲突多如牛毛。但究其实质,并非是这两句话的过错,而是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师生关系。
如今在反对过偏的教师地位的同时,人们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关注学生主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新课程标准的重中之重。"关注主体,张扬个性",这是完全正确,也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张狂个性,提倡极端的个人主义,造成"师不师,生不生"的状况。
那种过分提倡人文个性给新时期农村中学师生关系带来了什么呢?
让我先举例吧:
开学初,有位学生无缘无故打人,我校某班主任用非常严厉的态度批评他,恰好家长来了,二话没说,大声喧嚣:"用不着你如此管教我的儿子!"教师哑口无言。自此,该学生屡犯不改,教师多次教育。与此同时,家长派熟人来劝说,教师不能因家长以往的态度而针对他儿子。于是,教师只能无可奈何,而学生又明目张胆犯错;
前不久在K12网看到了武汉某校学生在家长面前殴打教师,而家长却当旁观者,一时纷纷议论;又有报道说教师"怕"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实这不单纯是城市的问题,农村中学又何尝不艰难呢?
一、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师生关系走下坡路。
传统教育中一些家长错误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忽视应有的家庭教育。新时期农村初中面临的是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失分寸,特别是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性,典型的溺爱男孩,封建畸形的"爱子"情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造成教育难以开展。在不良家教的影响下教师的威信明显下降。而更为难办的是有些家长本身教育子女水平不高,又不相信教师的教育,这给还没定型的学生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新时期崛起的乡镇,经济好了,家长的观念变了,但是口袋有钱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文化水平就提高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就高明了,相反地,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是更多的择校生。在重点中学的挤压下,农村中学生存尤其难。而择校不成的人又看不起农村校,对这类学校百般为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反而出现异常的成绩热,导致小学没有升学压力的阶段,教师也拼命地大搞应试教育,且供不应求。在这种矛盾下,师生关系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压迫与被压迫"的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关系。
二、义务教育的困难与压力给师生关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九年义务教育,各类学生全部无条件地升上初中,无可避免地存在了大面积的厌学现象,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与压力。在施教的过程中,很多课不能得以正常开展,有人说"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难以教育却真实地导致师生关系恶劣。
特别是农村招生巩生工作政府行为不到位,广大教师下乡动员流生给一部分家长和学生落下了"口实",甚至包括教师的一些正常合理的要求,他们动不动就以"不来学习"威胁教师,这给部分不自觉学习的学生带来了很方便的借口。
中小学衔接不到位造成学生认识的偏差。一些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心理没有很好地适应,本来是小学的佼佼者,很受教师器重,但到初中能力还没有发挥就先入为主,结果对初中教师的失望,造成了心理过渡时期不健康的发展。这给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带来了很不必要的麻烦。
三、对减负与体罚学生方面的认识偏差不利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
似乎一夜之间,举国上下,认为应试教育犹如洪水猛兽,全不可取。而应试教育很大的一个成分那就是负担重,因而减负是势在必行。极端推行减负大有人在,一时间学生作业等都从量上减少,但是学生或家长并没有从质上感到压力的减轻,相反地使应试演得更烈。主观的愿望没有得以实现,而师生之间却蒙上不必要的误会。至于体罚方面,更是出人意料,有人将必要的处罚当成是体罚,造成一些必要校规难以实现,动不动就"一票否决",教师怎能安心授教呢?
四、无遮拦的信息大量涌入,社会教育一时难以胜任,学校在这方面也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现象,教育的威信大幅度滑坡。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浪般扑面而来。而农村家长欠缺这方面的指导,只能见一说一,见二说二,根本管不了学生;正如有"5+2=0"之说,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说教往往花费大量心血也无济于事,因而,要么大量流生的出现,要么力不从心地教育。新一代的文盲又产生。教师自身的缺陷造成威信的下降,师生关系常处在冷淡阶段。
五、教师新时期各个不同的心态问题,给师生关系蒙上一层矛盾的"面纱"。
当今下岗已成昨日话题--不新鲜。计划经济中的教育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却分明告诉教师们教育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了。考学历、考普通话、考电脑等压力日趋沉重自不必多说,单说考学历等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极端,教师一是忙于自身的进修,提高自身的素质,没有空管,也不愿管,还美其名曰给自已的素质"加温";二是不敢管,面对众多压力,特别是班主任,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较为容易出现。
那农村中学师生关系之路在何方呢?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新时期教师育人观的改变。
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新教师应多方设法吸收他人的先进经验,真正投身到新课程标准的建设中去。
二、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能真正实现,不成一句空话。
"两基"工作乃属重中之重,大部分教师也涌入这个行列中,但因政府行力度不够,造成教师不必要的威信下降,正常教学秩序受到影响,无心教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指的是能教育学生的所有社会环境,那教育又何尝不见效呢?我认为如果政府能象抓计生一样地抓教育,那教育怎能不兴呢?如果连普通老百姓都象申奥那样关心教育,那教育怎能不旺呢?
三、媒体多作些良性的报道。
如此认为不是说明我们理素质或心理承受能力有问题,而是媒体对教师群体的报道多从理性出发,多作冷竣的思考,多从教师"园丁"角度该怎样,不该怎样,多从智者高度的分析,少了情感般的关注,少了将心比心的理解,少了对特殊职业更多的关爱,因此,我个人认为,媒体应多从正面做些宣扬,关注生活在第一线的教师群体,关注他们是如何任劳任怨地工作,关注他们作为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试看这几年所作的报道产生了怎样负面的影响,我想指出问题所在是治病救人,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无私工作的人们,这样,一切才能作良性发展。
四、充分建设好学生道德法规。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公民道德教育,我想学校应该利用这个大好时机,除了做好师德规范建设外,更重要的如何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开展"学德"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所以,我们呼吁,新时期应该重视"学德"的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带来良好的教学效益,这是无可非议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师的良好师德对学生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终身影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良好的"学德"又何尝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发展呢?
师生关系路在何方呢?我想,只要"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那师生之间的那种亦朋亦友的关系,又何尝不会出现呢?我们坚信"路"就是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 上一篇:水利工程管理处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 下一篇:语文教师课改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