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时间:2022-10-19 08:39:00
导语:独家原创: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对于教师或者学生,都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迅速转变和适应,将是能否保持教育良好发展势头的重点,也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数学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在设置上更注重时代感,实际操作性,开放性,以便于数学思维教学和教育更具有实际效力,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深处和生活之中,这也是数学教学目的所在。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手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发展潜能,使之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数学
根据新的《高中数额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极力倡导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在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进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让他们亲身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识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景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注意到作用得以实现,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笔者认为,在新教材实施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且要做到教师角色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所以,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笔者提出几点看法。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对数学进行再发现和再创造。教学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学方法还应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创设和使用的,教学形式也是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的,伴随性是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基本特性。在数学课程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去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而不是为了显示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刻意组织多种教学形式,使课堂变成演戏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理念,不仅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要在钻研新课标,吃透新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组织学生主动地学习和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努力探索寻找教学内容的恰当呈现形式,竭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课堂形式的有机统一。
(二)赏识与批评相统一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重视课堂中的评价,教师给予他的评价尤其重要。那么,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学生在习作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用心听课给予肯定。哪怕进步是微不足道,也要给予指出并加以鼓励,特别是对那些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更应如此。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表扬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也要适量批评,老师的批语应当尽量避免刺激性,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可见,做为一名数学教师,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三)参与与探究相统一
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因此,在明确活动目标的同时,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单一的“满堂灌”不是教学活动,单一的“满堂问、满堂读、满堂练”也与教学活动的理念相背离。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丰富的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课堂内,可以有教师点拨引导的学生思维活动,可以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辩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模拟情景等,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服务、课题研究、参观访问等活动。
(四)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说坚持知识与能力双结合,但往往收效不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以片面追求知识为主,反倒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违背了数学教学的初衷和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把知识和能力联系在一起,加大整治教学的可操作性,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书本知识并在实践中使能力得到提高。而从根本来说就是要学生成为“全才”,知识和能力均衡。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综合素质非常高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五)创新与科学相统一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把一切力量集中在课堂上,教学模式的单一、乏味和重视的纯粹性,使学生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生活实际相聚甚远。新课程将情感融入教学,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使创新与科学有机结合。我们可以大胆创新,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抽象内容用立体、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化抽象为具体,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须知,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推动,真正的创新也离不开科学的方向。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理念,既要注意教学的创新性,又要注意教育的科学性,用力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的内在统一。
二、调动学生思想,达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从广义上说,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完成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为有效教学。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疑、验证、推理和交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索。
(一)情境教法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例如,在中学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中,某教师为该教学内容制订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该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下:
某小区有两幢建筑物,在甲建筑物上从a点到e点
挂了一条长为30米的宣传条幅,在乙建筑物的顶部d点
测得条幅顶端a点的仰角为30°,测得条幅底端e点的
附角为20°,求甲、乙两幢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bc(精确到0.1米)。教师期望的答案是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求得两幢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bc。学生知其意,也非常“配合”教师,作图、添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计算,最终求得与教师期望相一致的答案。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如讲到“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思维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映射是函数,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于是在习题2.4中求y=(x≤0)反函数时能否把条件x≤0去掉,结论当然是不能,如果去掉,则给一个y值时,就不是一个x值与其对应,不是一一映射,就没有反函数。上课提问时,应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条理性和完整性。我们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漏洞所在,不严密的回答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同结果。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三垂线定理”时说:“一条直线如果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就存在问题。因为他没有说这条直线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个平面α内,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通过以上这些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慢慢地达到理解深刻和思维缜密。对于学生上黑板做的练习题,要及时地评讲,指出其基本知识以及思想方法上的欠缺,这不但对做题者,而且对全班同学都是一次提高。
(三)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大胆创新了。新教材所提倡互动应该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和提出的讨论话题,学生经过思考、体验和领悟,要达到情感上的触动、思想上的共鸣和知识上的积累,关键就一条,学生的脑要动起来。.
例:设A1、A2是一个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P1P2是与AlA2垂直的弦,求直线A1P1与A2P2的交点的轨迹方程。这个习题是以A1A2为x轴,线段A1A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圆的方程,建系设点后,分别求出A1P1、A2P2直线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二直线交点的坐标、再消去x1、y1,得轨迹方程。
从这个习题的特征出发,引发学生对这个习题作出自由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找到求交轨一类问题的一般模型,以及求解中的方法、规律。通过上述研究题目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培养这种创新数学思维,才能保证学生具有分析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学生不仅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理解渗透
(一)突出教学重点
对于数学的新知识、数学概念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围绕难点设置问题。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出学生的探究问题的人情和能力。如:《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的直观图,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定义。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在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
(二)对问题分析总结
数学结论的可行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结论
总之,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在新课改下的课程体系下更新内容、变革理念,做到创新与开拓,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亚平-新课改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教师版》2009年第4期
[3]曾红丽-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如何实施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09年第10期
[4]刘国祥-浅谈新课改中高中数学教学的几个转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第7期
[5]秦文婷杨泽忠-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7期
- 上一篇:中职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 下一篇:扶贫帮困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