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美育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12 10:36:28

导语:医学院校美育课程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院校美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美育课程在医学院校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全面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美育人”的理念要求将美育的重点从技术和知识的教授转向育人的本质,所以新时期的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以培养爱好者为目标、融入学生生活中的艺术、借鉴业余化学习的方式、搭建生活化展示的平台;美育教育必须接地气,并且要以服务学生的审美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美育教学和生活相对接,把展示平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上,聚焦、凝练、强化学生实践体验。因此,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需要着重关注医学特色与医学课程的交叉渗透,要与学生校园生活对接才能更好地推进与完善医学院校美育课程建设,提高美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使美育教学在医学院校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医学;美育;课程;高校

一、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背景

(一)“以美育人”理念对医学院校美育的作用

近年来,美育成果显著也推动着“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不断强化,艺术教育者纷纷开始探索如何将这个理念“落地”,如何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做到既能以学生为本,又能回归美育教育的本质规律,如何真正发挥学校艺术教育对学生灵魂的浸润作用。在医学院校,学生的课业繁重,需要熟记的内容和临床实操要点多,学习压力大,实习过程中,面对医患关系等问题精神压力大,亟需挖掘生活中的“美”以缓解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医学院校学生毕业后通常会从业于乡镇医院、社区医院、企业药厂等机构,直接关乎人的生命与健康,高校作为多数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以美育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医学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困境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来,国家对美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日益加强,促使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发展也得到了诸多政策上的支持,与此同时也对高校和艺术教师给予了新的寄托和挑战。但是由于专业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性,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美育教育明显滞后于综合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开设不能充分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优质美育教育的期盼和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校不重视、专业相关性较差、开课率不高、师资不够、场地器材设备不足、评价不硬等突出问题。因此,医学院校艺术课程建设的重点任务需要依托学校特色、学生特点、专业需求,对课程种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此推动医药院校的美育教育质量提升。

二、“以美育人”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医学院校特色美育课程建设

本文拟就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简单介绍美育课程的发展,自从2010年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以来,开设艺术教室与治疗室4间,学校陆续引进艺术专任教师6人,兼职艺术教师2人,涵盖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四个艺术课程方向,开设艺术课程16门,年均选课人数2000余人。艺术课程不仅涉及单纯的艺术欣赏或艺术实践,还鼓励学生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结合专业课程、校园环境、湖南本土艺术文化,体悟深邃哲思之美,形成独特的品位与格调,具体措施如下:

(一)重视学科融合促进立体的课程建设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领域愈发关注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其二,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三,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人生境界。所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将生活美、专业美、校园美、个人美的美育观落实到课程中,并进行艺术与艺术课程、艺术与专业课程的学科融合改革,增加课程之间相互渗透和艺术教育的影响力,目的是推进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使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在医学院校发挥更大的作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医学就是一门艺术。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医学从业者们逐渐开始重视医学人文关怀,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者本人,临床技术和科技的发展只能医治身体,而无法照拂到心理灵性上的关怀。为此湖南中医药大学从2018年开始,陆续引进艺术治疗课程,开设《音乐治疗》《舞动治疗》《绘画治疗》等课程,并进行课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艺术为个人心理带来的改变,探索艺术学、心理学、医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创新型的治疗手段,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欣赏美———筛选医学相关经典艺术作品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筛选与医学院校特色公共艺术校本教材开发,针对学生以后就业的工作需求和职业道德要求,通过艺术课程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通过绘画、雕塑、设计、音乐、舞蹈不同艺术的表现手法,深入了解医学名家的励志人生、学医历程、医学经典故事、疾病特征等,以轻松而深刻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感受医学之美,通过作品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例如,以雕塑、工业美术等形式呈现的人体形态结构、病变形态,绘画《骷髅欢戏图》体现的人体骨骼图、雕塑作品哈根斯《中国孕妇和她八个月大的孩子》展示出的人体解剖图;欣赏民族歌剧作品《呦呦鹿鸣》了解发现青蒿素的故事,通过音乐剧《艾文尔森》《我的遗愿清单》了解严重社交恐惧症、抑郁症对人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的影响等,这些作品的鉴赏既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升华,又与我们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息息相关,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三)发现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充实校内外艺术实践

1.校内提升生活场景的艺术审美能力我们常说景由心生,有一颗爱美之心,眼睛才能发现美,心灵才能感受美,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校园的一花一草、一街一景、一人一事,都是“以美育人”最鲜活的素材,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与学习中的美。比如:课外实践中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对学校药植园写生,从药物的不同形态和特征感受春之美;音乐老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带领学生们拿寝室里的锅碗瓢盆感受音乐律动的美;舞蹈教师运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感受身体韵律之美等。2.校外高雅艺术引进来,公益科普走出去“引进来”是指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节目和民间艺术家们请进校园。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艺术进校园等项目,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本土艺术带进校园,到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李自建美术馆请艺术专家和历史专家到校讲座,解读美术和摄影作品中的生活与医学的表达;与湖南省马王堆博物馆合作,了解历史文物中的乐器、帛画与古人娱乐生活、丧葬仪式、艺术养生方式的联系,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之美,了解不同艺术风格的表现手法,开拓思维和视野。“走出去”是指与长沙市图书馆、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合作进行医药文化与疾病宣讲的公益科普,利用学生原创的音乐情景剧、漫画艺术等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能够轻松且深入的了解疾病防治知识。

(四)创造美———激活创新思维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

21世纪注重跨科统整的融合教育,跨学科交叉融合能使艺术与医学追求“真、善、美”的生命本质与人性关怀的意涵更加豁达与宽广。湖南中医药大学以创造美的课程为目标,鼓励学生以医学科学、地域文化、校园文化为创作源泉,以艺术技巧为手段创作艺术与医学相关作品。通过高尚情感的审美和实践,塑造学生的情感和情操。例如: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画人体肌肉图、针灸穴位图,让繁琐的医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捕捉显微镜下的细胞和细菌照片,使乏味的科学变得更184有趣;编创医学相关的流行歌曲,让枯燥的药方背诵变得朗朗上口;创编音乐情景剧,还原患者因病就医的过程,展示疾病特点和医治方式等。

三、课程改革发展主要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加了艺术教育的获得感

通过艺术课程的改革,学生能够有选择的学习自己喜爱的艺术课程,并且能够参与不同俱乐部和社团的艺术实践,经过10年的改革,艺术课程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中“一课难求”。教学实践后,教务部门每学期随机对选修艺术类课程的学生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平均课程满意度达到97.8分,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课程。经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践,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了诸多作品和原创作品,如合奏《森林狂想曲》、摄影作品《护士节》、舞蹈作品《无名花》等,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了金奖的好成绩,科普漫画绘本《我不要生病》,出版半年类,线上线下全部售罄,湖南中医药大学对艺术课程不断摸索和改革,取得了积极良好的效果,多学科的融合也让学生在专业之外得到了放松和难能可贵的上台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学习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学校公共艺术发展初期,没有艺术课堂需要的空间和设备,音乐教师们积极探索“自制教具”,在阶梯教室中寻找不同的声响效果,让学生上课的时候带上不同材质的筷子、杯子、筒子,一起创造不同寻常的音乐律动效果。没有钢琴等设备,就利用手机上的钢琴、古筝等软件,课堂上共同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乐趣。组织学生积极编创艺术作品,在期末展示中发现好的原创作品,并利用课余时间给予指导,提升学生能力,最后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新年音乐会、省级文化艺术节等,并斩获多项奖项,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激发了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表现力。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艺术老师和医学专业、心理专业教师共同探讨,互相磨课,比如《诗经》的介绍,从其文学色彩、诗经中的药材介绍、针对疾病和体质介绍、诗经作为歌词的演唱音乐欣赏和学习、诗经舞蹈的欣赏等,能够将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做到真正的研究型学习。2.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高自从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始进行艺术课程的集体备课以来,大家相互切磋和磨合课程,共同探讨实用、好用的教学手段,一起商榷公共艺术校本教材的撰写和编订,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尤其是“”疫情期间,刚开始面对网上教学都手足无措,我们平时课堂中学生最喜爱的音乐活动坏境得不到展示和回馈,教师们纷纷分享教学工具的使用,并且利用艺术治疗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心理解压的课堂内容和体验。利用腾讯会议、微信等软件,湖南中医药大学艺术教师们砥砺前行,相互鼓励,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凝聚力。3.教师的知名度在各类活动中提高随着湖南中医药大学艺术课程与医学课程的跨学科合作,艺术老师不再是只拥有演出舞台,还可以受邀到市里、社区、中小学、企业参与医学与艺术的讲座,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接受报纸和电视台的报道,受到了同行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越来越强,幸福感也越来越高。

四、探讨

国家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鼓励高校全方位开设课程,文中提到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艺术经典教育为主,高等教育阶段应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突破艺术教育的瓶颈,不要一味的研究“专业艺术”的技巧和方法,要拓宽教育视野。公共艺术课程一定要立足于当下,立足于学校,跟随时代步伐,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这样的美育价值观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认知需求。在医学院校,学生大多都将从事于医药行业,艺术教育应当深入挖掘“医者之美”,使学生感受心灵美、行动美、语言美等带来的美感体验和人文关怀,未来医学离不开审美,医学院毕业生需要较好的艺术审美,因为美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医学和社会进步发展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王晓琦,朱凯.美育视角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素养培养途径探索———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2):202-203.

[2]李昊灿.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美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05):109-118.

[3]秦一贝.以“美”育人:透视学在建构高校大美育体系中的应用路径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20(03):110-112+116.

作者:吴婧 刘伟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