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时间:2022-12-21 04:06:11

导语:《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民航配载平衡课程是航空交通管理、航空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航空运输管理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分析该课程特点,根据民航行业需求和学生认知规律对该课程进行整体改革,明确该课程设计理念、思路以及课程设置,提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同时归纳设计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1绪论

《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是航空交通管理、航空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民航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民航运输生产的业务技术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在航空运输管理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也是一门包含内容广泛、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研究课程特点,并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行业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改革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内容与目标

《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体系脱胎于航空公司配载与平衡业务工作。该工作是保证民航飞机安全飞行的基础,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飞机的载运能力,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效益。课程内容分为4个模块:第一模块系统阐述民航飞机机型情况、飞机机体结构及其功能作用、飞机的飞行原理等,这是后续学习的知识准备。第二模块围绕飞机“配载”展开,解决“飞机装多少”的问题,讲述合理最优利用飞机运力的理论与方法。第三模块围绕飞机“平衡”展开,解决“飞机怎么装”的问题,讲述合理布局机上客货行邮的理论与方法。第四模块讲授了在计算机离港系统上实现配载平衡工作的技能。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了解航空运输业生产组织管理体系,了解各飞机机型的座位舱位布局知识,熟悉民航运输地面生产流程,掌握货运配载和商务平衡的基础知识,形成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具备一定的对民航运输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3《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3.1课程改革理念与思路。(1)课程改革理念。民航部门注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要求业务流程的高度熟练。所以在《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整体改革上,需要遵循以下三点:第一,与民航工作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开放式地将民航元素导入课程教学过程,使民航工作流程融入于日常课程教学。第二,根据民航配载平衡岗位的工作要求,以实际业务流程为参照,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排序。第三,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教改的重点。(2)改革思路。总体上,按照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来设计课程内容。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分析岗位能力,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工作流程,细化工作任务,然后对课程内容选择、排序和整合,最后,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3.2课程设置。(1)课程安排。《民航配载与平衡》是航空交通管理、航空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课程安排上要做到民航基础教学在先,在对民航基础知识的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开展该课程。同时,该课程与《航空旅客运输》《航空货运管理》课程内容上有较多的联系,实际业务上也有很多交集,因此,通常学生需要全面学习这三门课程,才能对航空运输地面生产运作有较全面的认识。(2)教学要求。《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教学应达到如下要求:第一,不同机型的飞机有不同的载运能力,因此,《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首先应要求学生掌握飞机的机型、客货舱布局。第二,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运作的前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飞机的载运能力,又是提高航空公司运营效益的保证。因此,《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熟练地计算飞机的各种装载重量,合理地配运到达前方各站的客货行邮,使飞机运力载量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计算出飞机的重心,确保飞机重心在安全飞行包络线内。第三,随着民航运输的发展,空运货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不同的货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航班配载时,需要区别对待。学生只有掌握了各种货物的特点,才能根据不同的货物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妥当地装载要运输的货物,保证货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完整。因此《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货物的性质与货舱装载要求。第四,飞机装载后,飞机上的客货行邮难免遇到需要移动、增加或减少的情况。例如:飞机超载,飞机不超载但重心位置不符合平衡要求,旅客因故中断旅行,需要拉下行李,临时加装货物等。因此《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要求学生要有能力快速和精确地处理任何重量移动、增加和减少后的飞机重心位置问题。3.3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民航配载与平衡》是一门与民航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可以引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具体为:教师列出在民航日常工作中会面临的一项工作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开始学习与思考,然后整理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详细讲解新知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在学生掌握并完成具体的任务后,教师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知识,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航班出发站配载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给学生,介绍某航程航班订座人数、航空公司仓库里待运货邮的品种和数量。然后让学生为特定机型飞机配运货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复习旧知识———飞机最大业务载重量的计算,学习新知识———选配货物。待学生完成始发站配载任务后,教师可以再介绍一些关于舱位销售、配载内外场工作分工、机坪监装监卸等知识。这种任务导入—任务分析—背景知识—任务实践—知识扩展的驱动模式,更接近实际业务,能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学习模式,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应该学习这些理论,以及这些知识将如何对他们未来有帮助。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即使他们遇到了自己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在学校里形成的自学方法来解决问题。3.4课程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课堂理论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的概念内容和基础理论,如飞机机型介绍、飞机组成与飞行原理、飞机的最大业务载重量、实际业务载重量配算、飞机重心与平衡等形成课程教学理论体系,是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理论教学的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到划线法进行航段业务载重量配算时,运用启发式教学,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多航段航班业务载重量配算在划线法分配后是否就结束,从中引申出实际业务载重量配算的两个步骤,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形象、直观的案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实际问题有感性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民航专业知识。比方说在讲到飞机载运量的影响因素时,引用宁波机场国航一次限载减客的案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跑道和气温对飞机最大起飞重量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要注重案例的选取,年代久远的案例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因此,要尽量使用新鲜的,体现课程中所学内容特点的案例。(3)习题训练。习题训练是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地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完课堂理论知识后,教师会留有课后作业以达到加强理解、熟能生巧的目的。但是一些重要知识点不是几道练习题能解决问题的,往往需要教师对学生出错的环节专门讲解,反复练习,不断启发。因此,课程对重点章节的难点问题,极易混淆和出错的内容,设置讨论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4)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方法。课程经过努力已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较为丰富,不仅有开放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参考文献、主讲教师现场教学录像等要素,还有航空公司内部资料和业务视频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5)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通过模拟民航配载平衡活动的计算机教学软件来和校外实习来实现。目前《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的实习软件包括I-cargo货运软件和离港系统模拟软件。采用模拟教学软件,学生在计算机上填写货运配载单据和完成飞机平衡重心计算,这与在实际业务中的操作几乎相同。模拟教学软件可以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环境感受到实际运行情景,并能反复训练直至熟练。学习完相关业务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企业实习,使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强烈的感性认识。例如,让学生去航空公司的货运配载部门和客运平衡部门进行轮岗实习。校外实践基地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真正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愿望,取得校内教学无法比拟的良好效果。

4结语

总之,《民航配载与平衡》课程是航空交通管理、航空物流管理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实现课程教学、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林彦.任务驱动法在《配载与平衡》教学中的应用[J].卷宗,2012(8):73.

[2]陈文莉,吴家礼.国际货运服务课程改革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73-75.

[3]周蜜,刘国春,丰世林.民航机务类专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J].机械设计,2018(7):100.

作者:林彦 黄建伟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