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融合改革思考
时间:2022-03-20 11:40:51
导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融合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以“金课”建设为目标,进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融合改革,内容包括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教学内容组织的点线相融合、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课程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金课;融合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单元。建设“金课”、消灭“水课”,其根本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课程质量。建设“金课”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方式,也不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简单堆砌,应根据课程实际与学生特点,采用各种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方式,并将这些方法有效融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课程主要目的是建立学生对专业的初步认识,了解并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建立专业的第一印象,产生专业兴趣和专业归属感,并对之后的学习、工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规划。为使专业导论课既“热闹”———让学生喜欢听,又有“门道”———实现教学目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进行了融合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点线”融合
我校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课程是1学分、16学时,共8次课堂教学。常见的专业导论课的内容组织分为“线性串讲”和“专家点讲”两种方式。“线性串讲”是按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第3版)》教材按部就班,每一部分都投入相对平均的时间,面面俱到。所谓“专家点讲”,是在8次课内请8位专家分不同的重点来讲。授课专家可以是校内的专家,也可以是行业领域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的专家。行业专家讲导论课的好处是贴近实际、比较生动,有丰富的案例,所以学生更愿意听,课堂氛围好。但是“专家点讲”的缺点在于系统性相对较差。由于学生没有专业理论基础,所以专家讲的东西相对来说学生能听懂的少,理解较为肤浅,更多的是听个热闹。“点线”融合的教学组织也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课堂授课仍然采用线性串讲。而在课后,教师准备不同的热点题目开设讲座,比如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新的室外给水设计标准、海绵城市、黑臭水体及农村污水处理等等。这是在课堂“线”的基础上加讲座的亮“点”。第二种,就是用3—4次课把给排水科学工程的核心内容相对系统地讲一遍,然后再用3—4次课讲热点问题。讲热点问题的时候,可以请行业专家或校内名家。“点线”融合的教学组织中会留出最后一次课讲解培养方案,具体讲授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三者的相互支撑关系,还有课程体系中各种课程的相互递进、承接、支持、支撑关系,让学生了解到每一门课和每一个环节,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都是有用的,都是有价值的,尽量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迷茫,建立方向。“点线”融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用一条专业逻辑线串起若干个亮闪闪的点,是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扩展[1]。其目标不是讲得多,而是让学生学得会。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基本的专业逻辑线索或梗概,从热点问题入手,介绍给排水科学工程的研究内容、专业知识结构以及就业方向等。
二、教学方式中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
近几年线上教学如火如荼、态势迅猛,慕课、翻转课堂,还有精品在线视频课程等多种线上教学方式得到大量关注与投入。线上教学有其独特优势,学生同时在线数量大,学生受众面广,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等,有助于普及精品教学资源,创建学习型社会。但线上教学并不能代替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已经延续了几千年,自有其独特价值。第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深度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情、眼神、体态及笔记情况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改变,加快或着重说明,也可提醒那些听课不认真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也有微妙的情感交流。课前和课后以及课间的师生相对随意的沟通,有助于师生的相互了解,提高教学效果。与课堂相教学相比,单纯的线上教学更像是单向的灌输。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很难得到远程学生的实时反馈,不易准确把握大部分学生的感受。第二,每一次课堂授课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独一无二的过程,如同话剧。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尽管在备课的时候,授课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时间进程、内容组织甚至学生的可能反应都有规划或安排,但是由于授课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意外,教师可以抓住这种现场反应来进行教学。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与同学面对面沟通交流,讲解课程的主要知识与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华水学堂以及微信线上资源及工具,为学生提供很多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的内容,进行知识扩展。而在课堂上的随机提问,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知识实际掌握情况。课程进行过程中利用微信建设课程群,利用点名小程序以及在线作业等,将手机引入课堂,目前也利用华水学堂工具进行在线作业和在线答题等。通过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初步达到了课程结束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专业的框架性认识。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过程中均是师生共同学习,不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并且围绕此开展师生互动、线上资源的布置和扩展。
三、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大学期间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在网络时代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每一门课程都要发挥育人引领作用,应结合课程特点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式,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2]。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需进行深度融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步进行。大一新生都是刚毕业不久的高中生,他们刚刚成年,对大学生活既有向往,也有迷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的课程思政内容,要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及学生的学习阶段相适应,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职业道德、工程伦理等,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积极向上,主动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了解本行业的道德伦理要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教学过程中,不会有整块时间讲思政内容,要把与专业课相应内容非常契合的思政内容细化为非常小的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做到融化、溶解、融入。专业课里的思政教学更应该像盐:用量少,但能主导味道。课程思政的教学应该做到没有特意讲或者没有用整块时间讲,却又无处不在,塑造了课程的精神面貌。这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
四、小结
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时代专业内涵、课程内容、技术方案以及师生关系等等的变化促进,但有一点不变,就是课程改革永远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把不同的手段、各种资源都融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赖绍聪.论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凝练[J].中国大学教学,2019(03):54-58+75.
[2]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0):130-134.
[3]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新青年———学习关于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5,(05):11-13.
作者:范振强 刘崇 陆建红 米晓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上一篇: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方法
- 下一篇: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