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19 02:51:09

导语: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17年13号文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版人才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课程实施途径的优化建议,旨在为新教师资格证“认证”下的2019版培养方案的的合理修订提供建议。

关键词:新教师资格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2017年13号文指出,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可以申请参加第二级认证;有六届以上毕业生并通过第二级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2005年本科招生以来一直属于师范类专业,可以按照教育部文件申请参加第三级认证。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因此,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等都需要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设置,实习计划、实结与考核等也需要严格把关,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育中小学教师,现参照认证标准分析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1教育部下发的师范类专业的认证标准分析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一名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1小学教师专业认证标准分析。在培养目标方面,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中能够展现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达到培养目标预期效果,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在毕业要求方面,要求师范生做到16字方针,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师范生要以立德树人,整合教学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指导和评价,并注重学生的合作互助学习。成为学生知识培养和科学素养教育的引路人。课程教学与实践方面,在课程设置符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同时要考虑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学分的比例,并根据专业特色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时分配。教育部要求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10%,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教师教育课程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对课程体系是否让目标达成要及时进行评估。实践基地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习基地,教育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学期。1.2中学教师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专业认证的标准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认证标准中要求师范类专业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能够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教学中将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营造创新氛围。

2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2.1黄淮学院体育学院课程结构现状分析。课程方案中设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四学年课程总学时为3477学时,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三个部分(表1)。黄淮学院体育学院采用的是3+1的教学模式,第四学年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学时为928学时,相对于河南省其它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课时较多。但是第一到第三学年校内实践内容以专项和普修的技术课为主,学生教学实践环节少,以至于第四学年的定岗实习不能完全满足使学生从在校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实习体育教师的角色。新教师资格证的认证条件都强调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重要性,但是黄淮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中没有涉及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课程,第四学期安排一门体育教学论,与国考和新的教师资格认证内容相差较大。心理学和体育心理学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体育与健康的测试中涉及到体育保健学的知识,体育保健学也安排在第五学期,而学生在大三的11月份已经开始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或认证,这不利于学生的国考或教师资格的认证(见表2)。因此,教育知识的课程可以适当调整在第四学期,专业理论中的运动解剖学放在第一学期,运动生理学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安排体育保健学,这样安排即做到了由易到难,又能在学生新教师资格证的认证前掌握所有先关知识。2.2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的情况分析。通过调查有75%的同学觉得目前开设的课程中,内容涉及面窄,知识更新慢,理论课综合的实践环节少,实践内容以验证性为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的国考和三级认证,国考的通过率较低(如表3),在参加国考的72名学生中,教育知识与能力通过率为63.8%,说明学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薄弱,结合表3的课程设置可以了解到教育学课程没有纳入到课程设置中,这也是导致教育知识与能力通过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学生参加国考面试的人数为42人,面试通过的人数为23人,占参加面试人数的54.7%,通过率较低。说明学生说课的能力较差,这与在校期间教师的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实验项目安排有相当大的关系。目前课程内容的情况将会影响三级认证的申报。大部分师生都觉得应该增加教育知识与能力、体育健康知识及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国考的通过率,也能为三级认证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师范类专业“认证”形势下,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分析

3.1调整课程结构,加大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课程设置,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资格要求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途径是教师教育类课程,而2016版的培养方案中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国外相比所占比例偏低。具体改进措施:第一,我校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在学校、场地、师资、学分和学时的允许基础上增加普通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的比例。第二,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增加一些和“认证”相关的内容,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取两到三项技术项目内容进行说课,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应用能力。第三,将原有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根据项群将相近的项目进行归类教学,理论课教学可将重复出现的内容进行划分,尽量避免重复教学。教师教育类考察内容,时间安排上要合理,以帮助学生对整体体育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除上述之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分和学时,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地位。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3.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育实践能力。教育部颁布文件要求加强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践。师范类“认证”在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更注重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可权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重,术科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术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展示和实践,在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提升。3.3加强教育实习管理(教学实习环节),凸显教育实习成效。教育实习是从一名体育教育在校生转变为一名在职的体育教师的跨越阶段,是最能够体现学生综合教学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版培养方案采用的是3+1的教育模式,大四一学年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时间较长,能够使学生在实习中提升师范素质。但是学生在大三就参加“认证”下的实践环节考核,“国考”也是在大三进行。未经过教育实习学生“国考”面试和“认证”实践环节通过率较低。2019版培养方案可以采取分层次实习,大一到大三期间可以结合教育学、中学生教材教法等课程进行班主任工作内容、备课、说课、看课等教育实习活动,使学生提前了解未来的教师岗位需求。

4结语

(1)师范类的体育教育专业抓住此次“认证”契机,利用有利的资源,在2016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为以后“认证”打下基础。(2)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在允许的条件下增加其课时数。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前后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对多门课程中涉及到的重复内容进行删选,对“认证”要求的内容适当增加。(3)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在大一到大三增设教育实习环节,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4)加快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和“认证”网络资源建设。

作者:王会凤 王玉清 单位:黄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