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思考

时间:2022-08-12 04:16:54

导语: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新时期、新形势、新视角赋予了大学英语课程新生命力,使其有了时代性的课程定位标准,即文化自觉意识。随着2004年新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对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新目标,对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因此,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自觉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文化、科技一体化的潮流,为了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培养能够满足时代新要求的人才,教育部于2004年正式启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提高我国现有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同时,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更深入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定位

无论是我们使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是2004年新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一直强调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近几年,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并影响着我国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在其推动下,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断创新,形成迎合不同时期、不同教学对象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创新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它缺失了对文化的支撑,这种做法也无法引导我国课程改革向深层面发展。1.以“人”为本是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教育的基础。英语,一直被多数人认为是一种语言,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最能直接体现学习者学以致用的效果的。但正是人们的世俗观念,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性异化甚至缺失。文化是课程的母体,不能仅仅作为服务学科或成为单单满足大众需求的载体。因此,回归课程的文化主体性及定位于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艰巨的工作。是时候反思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文化属性,课堂教学首先应当把“人”这一因素放在众多影响因素之首,突出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丰富教学经验来影响学生,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其次是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价值取向。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教育国际化是现在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的时代背景。因此,“英语热”成为不少学生及家长甚至是全社会所追崇的潮流。但是,作为肩负培养未来社会的杰出人才的机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基础上,怀有开放的胸怀,持有敏锐的鉴别力,对中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从而获得高度的文化自觉。那么,我们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2.注重区分文化性和工具性。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大家还是给英语贴上了“工具”的标签。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作为交流的工具去使用。因此,导致大学英语公共课的教学缺少了应有的文化性。此外,世俗的观念把英语作为找到好工作的利器,更加导致其文化性的缺失。我们应当知道,英语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更是在传递蕴含的文化。以上这些都是造成大学英语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今后的英语公共课的教学上,我们要注重文化的导向性。要注重区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教育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而存在的,目的是让学生立足本土,走向世界。起初,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知道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存在。实际上,非英语母语国家都存在所谓的本国式英语,如印度英语、新西兰英语等。因此,我国开设英语课,也应当融入中国元素,让英语接受中国的变体,即成为“中国英语”。我们要正确对待中西方两种文化,以文化为导向,不应仅仅探讨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同时还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在中西方文化间寻找共同价值,用高度的文化自觉态度对待中西教育理念。3.提高学生文化自觉意识。早在几十年前,中国就受到西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推动了我国大学英语公共课程的教学范式改革,我们努力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模式,并不断加以调整。起初,我们强调语言教学的基础教育范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的课程教学范式。而今,我们一改前两者,突破陈旧的教育思想,开拓具有时代性的语言学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范式。我们以开阔的胸怀,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的态度,优化地“引进来”“走出去”,做到了创新且又不改变根本。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自觉意识下的大学公共英语更加注重方法。西方的教育思潮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直影响着我国的英语教学,尤其近十年来,大学公共英语的范式一直不断在摸索中创新,英语的教育模式从以传统语言学为基础的教育范式向以当代语言学为基础的教学范式转化,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变。这些转变无疑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超越方法本身,走向后方法时代。二是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是关键。教师是助力人、指路人、组织人、开路人、研究者。在一堂课中,教师犹如指明灯,让学生了解一堂课的教育目标,并且引领学生达成这堂课所要求的文化自觉意识标准。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经验和培训才能让教师做得更好。高校应当鼓励教师突破自我,打破自己的课堂意识形态,通过对教师培训、听授讲座、派出学习等手段,使教师提升教学教育技能,灵活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三是用制度保障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是具有个性化的独立个体,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我们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这种个性化和差别化,不能搞“一刀切”的改革,让所有教师按照固定模式去追求同一种教学方法。反之,我们鼓励教师们把自己的专长和特点融入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教师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教学。当然,这种自由需要设定界限。因此,大学英语的公共课教学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明确灵活的界限,明确教学过程中参与者们的责任和权利,鼓励教师超越自我,不被设计的限定所束缚手脚,完善自我,保证教学质量。

二、结语

21世纪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敏锐的文化判断能力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教育教学任务。我们坚信,对一名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讲好一堂公共英语课,而是如何把文化并入语言课堂进行讲解。英语作为“二外”的身份,是重要的文化交流传播工具,我们的教育教学实施重点是融入英语文化的同时转向兼顾汉语与英语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让汉语言及汉语言文化在新时代教育浪潮中保持其原有的文化身份,并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才能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扩大中国话语权。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这项工作对于所有一线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需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陈力.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J].基础英语教育,2009(11).

[2]任洁.论文化自觉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战线,2009(3):90-94.

[3]王军.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J].社会观察,2005(4):40-41.

作者:马琳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