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05-10 10:11:06

导语: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兼具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特点,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研究拟对教育心理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制度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希望能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更好地开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评价制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起源于1903年桑代克发表的《教育心理学》,同时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兼具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特色。《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课程从最初生硬借鉴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到今天已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内容和结构。教育心理学历史悠久,但是内容体系繁杂。它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专业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从目前的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反馈情况来看,该课程还是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的。

一、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目标上来看,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大多重结果而轻过程,强调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忽视对知识高层次的整合和运用。从课程内容上来看,首先《教育心理学》的教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育实际为出发点的,但这种教材没有考虑到教育心理学的学术价值;另一种突出教学心理学的科学价值和实验性,但往往忽视了教育实际。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所用教材大多与研究型本科院校所用教材差别不大,在设计和取材上也是偏向学习理论、学习迁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等学习模块知识。这些模块侧重于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而学生在实习实践中遇到较多的涉及教育心理学中个体差异,道德发展等问题,在《教育心理学》授课中所占课时较少。第二,《教育心理学》课程往往忽视中小学教育现状,导致所教授的内容与中小学实际教育情况脱节。第三,学生反映不知道如何在教育实习中应用这些知识。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技术,这种方式方便直观,易于呈现,但是许多老师在ppt上呈现的内容非常多,呈现速度又非常快,学生还没来得及观看就已经切换到下一张了,造成学生认知负荷非常大,还学不到东西。从教学方法上来讲,《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采用讲授法。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方法使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消化,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时的死记硬背阶段。另外,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很容易照本宣科,学生戏称教师是“用行为主义或认知主义的方式教授人本主义或建构主义的内容”,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主要就是上课记笔记,课下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目标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应用型大学,所谓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与学术型大学概念相对,许多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进行转型。很多市属师范院校被划归到应用型大学之列。顾名思义,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研究型大学有明显区别。相对于研究型大学侧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应用型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了应用型大学在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目标上与研究型高校的差别。因此,地方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应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中所蕴含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另一方面让学生运用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三、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建构。《教育心理学》教材更新比较慢,学生较难从教材中学到比较先进的理论和观点。目前《教育心理学》课程普遍采用的教材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大均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冯忠良、伍新春和姚梅林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般包括学生认知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理论、学习迁移、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策略、品德形成、教学心理、课堂管理、学习评定等模块内容。考虑到地方师范类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是进入当地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实际需要出发,要重新建构课程内容。建议加强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以学生认知发展为基础,有的放矢。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弱化理论部分,压缩一些传统的理论,如,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等,以及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等,达到学生理解即可。重点可以介绍一些较新的理论,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各种流派及教学思想。另外,应注重原理与规律的运用,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等。在教材选择上,可以参考一些国外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教材,国外教材中理论相对较新颖,而且案例丰富,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应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充分运用小组合作与研究性学习,观摩小学课堂教学录像实施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以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如“学习奖励对学生学习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实际上这一辩题可以延伸到外在学习动机和内在学习动机的关系问题。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一些视频链接,书籍推荐等供学生课下学习使用。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评价制度建设

在课程内容的改革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评价制度也要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基于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主要依赖于试卷,这种考核方法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视书本知识,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机械记忆的遗忘速度很快,很难再说理解和运用了。因此要抛弃原有的以试卷考核为主的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侧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需保留试卷考核方式应注意:考虑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适当缩小识记类题目,如填空题,增加主观题题量,如简答题或者论述题。另外考试内容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注重课程本身的逻辑结构。考试内容要准确体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内在规律和独特的研究方法,要考虑各部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五、结语

《教育心理学》是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应加强其应用性。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和考核方案,避免生搬硬套。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这门课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玮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甘肃高师学报,2019,24(1):71-73.

[2]刘儒德,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J].心理科学.2004,27(3):753-754.

[3]龚少英,刘华山,郭永玉,谷传华.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2):98-99+121.

作者:袁晶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