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

时间:2022-00-00 12:00:00

导语: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声乐教学也必须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声乐教学是声乐学与教育学的综合,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发展为基础。本文主要是对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现状为基础着手进行分析,对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遵循声乐课程改革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为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声乐教学;课程改革;必要性研究;新方案改革

声乐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文化,也是一种艺术,声乐教学具体较高的综合性、层次性以及较广的普及性,声乐教学能培养高校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学科综合能力。由于高校学生在对声乐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学习、领悟能力的不同,需要教师通过声乐教学的途径来引导学生来正确认知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声乐教学课程改革原则

(一)高校音乐教师现状的有效分析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总体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为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实际的高校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实践、教材选择以及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由于一些高校对声乐教学的意义及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教学实践环节对课程的设置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内容也缺乏逻辑性,随意性较强。教材的选择与课程设置之间关联性不强,大多数的高校声乐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新元素的注入,致使教学水平相对滞后。

(二)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原则分析

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是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基本原则为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指导,结合实际教学状况,更好地促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1.思想与艺术的结合

声乐教学是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要注重思想与意识的结合,凸显音乐教学的意义,高校声乐教学的课程中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声乐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全面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急于求成只会让学生失去声乐学习的兴趣,要善于采取循循善诱的引导方法。

2.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声乐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课外自主学习、分组比赛以及现场观看演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实践形式,提高高校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

3.素质教育与审美能力相结合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审美教育则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声乐课程改革所遵循的原则需要将素质教育与审美能力相结合,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其声乐审美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的综合素质。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声乐审美教育,在娱乐活动中,扩大学生对不同声乐类型的选择范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一)教育角度分析

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深入,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声乐教学的普遍性特征,要求教育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教学课堂、千篇一律的知识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束缚。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的改革,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声乐课程的学生中发现乐趣,更加注重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角度分析

声乐教学课程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声乐教学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及艺术价值,改革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强化学生在声乐课程教学中情感表达以及领悟能力的培养,感知音乐中的文化及魅力,以多种思维及不同心理来思考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音乐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在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三、探究高校声乐课程改革的新方案

(一)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授课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多样化的授课模式以其一对一、一对一组的方式受到了更多学生的欢迎。一对一的单独授课模式即为,一个教师针对一学生开展的单独教学,教室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有针对性的辅导,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声乐技能水平,为更好的推进一对一教学授课模式的开展,高等院校可开设关于听觉方面的课程,以歌剧欣赏、演唱教学课等形式开展,在培养学生声乐演唱鉴别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一对一组的授课模式即为一位教师针对一个小组的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每组学生的声乐条件、基本状况没有较大的差别,小组授课模式的优势在于,让小组内成员之间能加强学习、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写作能力,为更好的推进小组授课模式,高校需在教学课程上开设以小合唱或者是多重唱为主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授课的优势。

(二)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相比于传统较为呆板的声乐教学手段来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满足声乐教学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技术,成为当前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具,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中的练习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课后对照音频或视频来回顾自己表演时的状态,找出自身不足,扬长避短,提高自身音乐能力。高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设备,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资料,丰富阅历,开拓视野。

(三)开展实用性的就业指导课

声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应用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学生。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多样化、多层次以及高素质的综合型发展人才,而以往的课程设置则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就业指导课,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凸显声乐教学的实用价值,教育学科与声乐教学的结合,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融入到教学之中,对学生就业后所面临的问题,以实例的形式加以教育,增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声乐课程的理论研究水平及实践能力相对较低,声乐教学课程的改革逐渐放置于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声乐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及综合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发展模式,是促进改革及新方案实施的基础。随着高校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等的不断完善,声乐教学课程改革也逐步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各高校必须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不断增强声乐教学的系统化、规范化。

作者:滕晓冀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彭沛.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研究[J].大众文艺,2015,(13).

[2]吴卫洁.声乐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新方案研究[J].通俗歌曲,2014,(08).

[3]崔颖.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年.

[4]刘会娟.高师声乐教学课程设置改革微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刘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作品鉴赏理论与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唐捷.普通高校学生声乐演唱中“怯场”问题的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