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中小学课程改革论文
时间:2022-04-18 09:20:23
导语:以色列中小学课程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确立培养公民的课程目标
以色列早期课程改革意在培养公民的统一意志和国家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忽视了个人发展。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以色列政府意识到需建立相应的多元课程体系代替“霸权”社会价值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标定位是: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强调课程要具有人文主义态度,个人发展和社会价值同等重要。具体目标有:为市民发展提供信息,以提高市民理解、分析、评价与决策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能力;培养市民的国际公民价值观,使其享有民主权利并愿意为民主权利奋斗;培养市民的行动力;热爱国家,并对国家富有责任感。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国教育部在2004年5月启动了“100个基本观念计划”,使学生通过学习100个重要观念形成公民意识。
2.设置多元的课程结构
(1)积极推进核心课程
2000年,以色列高等法院根据教育部的诉求裁定,凡接受国家资助的中小学均需开设核心课程。2002年,霍夫曼(A.Hofman)和施奈尔(I.Schnell)提出国家需要实施代表大众利益的核心课程后,核心课程逐渐代替三分式(必修课、选修课和学校自定课程)的课程结构。2004年5月,以色列政府批准了以德夫拉特(ShlomoDovrat)为代表倡导的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指出,从2005年起所有学校(包括传统教派和宗教学校)均实行核心课程,1-10年级均开设数学、英语、科技、艺术和希伯来语等核心课程。
(2)开设实用取向的科学技术课程
对科学技术课程的重视体现了以色列人对实践能力的重视。2000年以色列教育部采纳了以黑穆哈拉里(HaimHarari)为主席的科技教育高级委员会提出的在各个年龄段开设科学技术课程的意见,并颁布了《以色列中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此“标准”指导下,学校通过科学课程将科学原理教给所有年龄段的学生,以培养其基本的认知和操作的技能。“标准”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手工课,使学生对“制造”有初步的认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学习技术课程,如材料加工、制图、电力和电子等;普通学校在八年级时向学生介绍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财经原则;到中学高级阶段,科学技术教育就具有了明显的职业性质。
(3)实现教材的多样化
以色列《国家教育法》规定,教育部可根据75%家长的要求,将教材的25%由家长做出自由选择,但此类教材的财政支出由地方政府或家长承担。学校根据教育部大纲和家长委员会的意见编制教材,教材内容多与地区民族和习俗相关联。教育部只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教材,教材特别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要。此外,教师也可自编教材。以色列已改变了强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教材内容,教材中减少了对其他民族的忽视,具有多元化趋向。
(4)改革课程设置,关注民族差距
为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消除民族差距,培养合格公民,以色列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课程设置多样化。依据卡茨(Y.J.Katz)的研究,以色列教育部自2007年已致力于为国内各系统提供平等的教育,如关注犹太民族以外的其他族裔的发展。为满足以色列国内各民族及教派的需要,犹太区学校使用希伯来语教学,阿拉伯学校可使用阿拉伯语教学。其二,关注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以色列新课程改革关注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尊重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传统,并设置相应的宗教课程。其三,增加教育经费和教育支持。为阿拉伯、德鲁兹和贝都因的学校制订的5年计划中指出,从2008年起为这些学校提供教师和教学设施,每年提供2亿谢克尔供其进行学校建设。
3.建构有效的课程实施机制
(1)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以色列的中小学课程实施除依托《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理事会法》等基本法外,新课程改革还颁布了诸如《患病儿童免费教育法》(2000年)《在学校教授急救知识法》(2001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2001年)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法律。这些法律对教育相关事项作了详细规定。
(2)采用学科与模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以色列中小学采用学科教学和模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化和灵活性。分科教学根据学科逻辑性对学习内容进行编排,组成不同的教学科目,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模块教学则先将各学科的知识点分解,再将各知识点按逻辑重新组合为相对独立的单元,通过对冗余内容进行删减和重新组合,可增加学习的系统性。如以色列的1-6年级科学技术课程分为物质与能量、人造世界、信息与交流、地球与宇宙、有机世界人类行为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生物链与关注环境7个模块。学生在学习每个模块时都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仅要学习各学科的原理,还要联系模块内不同学科的知识,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3)合理安排课时
从以色列教育部官方网站的中小学课程安排来看,教育部要求学校加大弹性学习时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小学阶段要确保学生在六年的学习中有75%的时间安排教授基础课程,有25%的时间由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自由活动。从2000年起,以色列实行7-9年级一贯制教学,学校制订灵活的课程表,自行安排课程,但要求减少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2004年8月,国家教育文化委员会将中小学每周学习时间从5日半修订为5日,给学生更多的课外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和爱好。2007年,针对小学和初中课程改革的新视野计划(TheNewHorizonsProgram)要求,教师增加小组教学时间(小学为5小时/周,初中4小时/周)。小组教学60%的时间用于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10%的时间用来提高天才儿童的能力。
(4)积极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色列教育界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学校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色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其一,扩充教师自主权。以色列教育部在2001年的教育改革计划中鼓励教师在核心课程的框架下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2004年德夫拉特计划指出,要减少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2007年新视野计划要求5年内所有小学教师均需获得大学文凭。其三,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指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不是“塑造者”。希伯来联合大学保罗芬伯格(PaulFeinberg)教授在《超越能力——教师作为文本》的演讲中提出,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教师是促进变化和导致变化发生的人。
4.建立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
(1)独特的国考制度
以色列从小学至初中九年间共有2年级、5年级和8年级三次国家考试。小学2年级考试内容为简单的希伯来语或阿拉伯语的知识,小学5年级和初中8年级的考试内容包括数学、英语、科学和技术等核心课程。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按模块单元进行,12年级进行高考,高考考试科目有数学、英语、希伯来语和2门选修课,高考数学和英语不及格的学生可在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个月选择重考。
(2)关注学生潜质的评价方式
2001年以色列《义务教育法修订案》提出,开除学生的唯一途径是经教育部长同意。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评估方式,以发展学生不同的潜质。对教师的评价也采用多种途径,在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参考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3)开发课程评价工具
2006年以色列成立了国家教育评价与测量机构(TheNationalAuthorityforMeasurementandAssessmentineducation),建立了可靠的课程评价体系。国家教育评估与测量机构根据“学校发展成效测试”(GrowthandEfficiencyofMeasuresofSchools)工具来评价国家课程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它主要通过对2年级学生的阅读和5年级和8年级学生的数学、英语、希伯来语和科技等核心课程进行评价来推断该年度改革成效。2010年,国家教育评估与测量机构为教师和校长开发出“学习过程评价服务系统”(AssessmentServesTheLearningProcess),以测量2007年以来新视野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二、以色列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以色列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显著,它不仅提升了国民整体素质,而且也为以色列培养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以色列是改革成效最好的国家之一。以色列课程改革有诸多创新之处,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加强公民素质培养
以色列的课程目标是建立面向包括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宗教组织等在内的所有市民的教育系统,培养社会公民。培养公民素质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我们也应将培养公民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目标。
2.积极开展模块教学
以色列教学采用模块教学与分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方式已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我们可将模块教学作为有益尝试,发挥模块教学内容灵活、能培养综合能力的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以色列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价值,这与中国现阶段重理论轻实践的知识观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的课程改革应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及时转变培养模式,促进社会发展。
4.建立多维度的课程评价体系
以色列建立了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一方面将学生和教师作为完整的和发展中的人来评价;另一方面对课程改革计划的实施进度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我国的课程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助长了学习的“投机风”,不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发展;同时,因为没有相应的进度评估机制,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效缺乏数据支撑。因此,要转变现有的评价模式,建立相应的改革成效评价机制。
作者:李宝庆胡亚慧单位:西南大学
- 上一篇:财政学课程改革论文
- 下一篇: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项目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