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04:10: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开放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开放教育论文

开放性思维与继续教育论文

一、用开放性思维拓宽继续教育空间和渠道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更新快、信息交流频繁。因此,武警院校教员迫切需要与一切与之有联系的单位和个体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信息的沟通。这就要求武警院校教员不能再搞“近亲繁殖”式的继续教育,要创新性地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采取灵活、有效、多样化的措施,坚持向武警部队开放、向地方开放、向国际开放,从根本上提高教员的能力素质。

一是完善教员交流、轮换机制。抓紧建立武警院校教员与部队干部交流政策机制,畅通教员与部队干部交叉任职渠道。加大中青年教员到一线部队代职锻炼或进行调研的力度,加深他们对部队装备、人员及训练情况的了解,掌握部队建设的现状。同时,要从一线部队重点引进责任心强、信息素质高、治学严谨的指挥或技术警官担任教员,把部队建设的经验和待解决的问题传递给院校,在教员的交流、轮换中丰富工作经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充分利用军队(武警)院校教育资源培养教员。由于军队院校拥有共同的使命,各军校拥有诸多共性;又由于各军校间定位不同,它们又各具特色和优势,这种特点决定了军校之务必“敞开心扉”,实施兄弟般的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方法实施教员的继续教育。比如,开设全军通用的电子图书馆、网络资料柜、网络精品课程、电子教学成果展示厅、网上虚拟实验室等,让每个教员都能轻松自如地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利用各院校网络终端建立网络视频会议室,组织全军或地区性的教学科研会议,共同探讨办学治校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成果展,让教员在观摩、讲座、讨论中交流教学经验,探索和解决新形势下军事人才培养的各种问题。

三是依托地方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信息时代教员知识结构的基础内容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武警院校要根据本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员的实际业务情况,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员到地方院校深造,主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武警院校与地方高校联合举办师资培训班,为武警院校培养信息技术、外语、军事教育学、心理学等急需的师资力量。根据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院结构,有计划地选派教员到军内外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拓展知识,深化专业理论,提高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

四是借国际力量提升教员素质。在坚持国内培养武警院校教员这个主渠道的同时,要贯彻“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方针,选派重点学科和主干专业急需的、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技术、教学管理方法。选派教员考察国外名校、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参与双边或多边重大课题的研究,参与中外联合演习等,全方位、多层次开阔教员国际视野,掌握外军院校教育的发展动态。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建设工作总结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为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远程建立网络空间技术培训班。培训的主要技术规范是:依托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注册个人空间、管理个人空间、在空间信息、建立并管理学校圈子(博客群组)、在吉林省教育论坛主题信息等网络技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远程网络技术能力,为各校开展网络研修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全市有1330多名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博客),自主开展网络研修活动。

查看全文

社区教育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年社区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的两大功能,确立“人文化、数字化、多元化、优质化”社区教育发展目标,把握“丰富内涵,创新载体、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社区教育发展主线,努力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社区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为打造“三大中心”,构建和谐发挥应有作用。

二、主要工作

(一)抓宣传工作,夯实社区教育宣传平台建设

1、拓展社区教育网功能。依托区社区教育网,进一步做好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区社区教育网新开辟培训机构栏目,使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成为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进一步及时更新社区教育网各大栏目的信息内容,及时增添“网上课堂”的学习内容,把社区教育的新理论、市民普遍关心的新政策以及其他各类知识放在网上,特别要把市民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放在网上,供市民随时点播学习,使其成为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进一步拓展区社区教育网宣传功能,广泛宣传开展社区教育的积极意义,宣传社区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丰硕成果,引导市民重视学习,使学习成为单位和个人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2、办好两月一期的社区教育报。对现有社区教育报进行改版,在原有版面基础上,增加市民生活常识新版面,同时每期有选择地介绍我区办学较规范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确保各类信息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报的信息量和发行量,增加报纸可读性,吸引更多人关注社区教育报,让社区教育报成为对普通市民进行普及社区教育常识、推广社区教育好的做法的又一个有效窗口。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基于为教学和培训工作服务的理念有效的开展活动,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整体队伍能力;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教育科研工作,以教育技术层面为切入点,整体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网络研修水平,形成以信息素养为特质的现代教师专业素质。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基于为教学和培训工作服务的理念有效的开展活动,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整体队伍能力;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师网络研修教育科研工作,以教育技术层面为切入点,整体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网络研修水平,形成以信息素养为特质的现代教师专业素质。

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目前全市中小学有信息技术教师54人,年龄在35至40岁之间,达到了40人,教师队伍相对比较年轻。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举办网络备课活动,通过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实施(上课)的教学案例课,以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和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和上课能力,突破信息技术课重视操作的教学局限,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改变原有封闭、固守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和谐、科学、快乐的教学气氛。

通过教研、培训、网络研修等方式全面加强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白山市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吉林省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使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素质在整体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

二、教育科研课题引领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基于吉林省教育社区门户网站(),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整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课题研究方案》,引领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研修促进教师研修能力提高”子课题研究。开展吉林省教育资源库试点——信息技术课教研(××市)工作(研修圈子/?action-mygroup-gid-220和××市教师研修论坛板块/bbs/forumdisplay.php?fid=45),上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案)500多课时。全面规划××市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技术框架,组建××教育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模块(/?action-category-catid-176),规划48个学校或教研圈子,注重网络研修的技术管理,组织9名信息技术教师申报吉林省教育信息网信息员并得到聘用,对吉林省教育社区网站进行全面管理,在技术上保障我市各校深入开展网络研修工作,为课题结题做好材料收集与过程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语文学术远程教育探讨学习论文

摘要:提高质量,同国际研究水平接轨,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选择1997和1998年我国和英国、美国5份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学术杂志中的638篇论文为样本,分析比较我国和英美在论文的格式、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研究主题、论文撰写方面的不同,进而对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提出建议,同时探讨我国目前在开放与远程教育中亟待加强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目的

学术杂志的文章往往反映着此学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从以下几份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的宗旨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中国电大教育》杂志,首要宗旨就是广泛深入地展示远程教育理论、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全面迅速地反映全国各级电大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探讨新问题。由上海电视大学主办的《开放教育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开放与远程教育系统的理论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和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园地,为展示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成就和发展动态提供一个窗口,推动开放与远程教育在国内与国际的交流和协作,促进我国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美国远程教育》的目的有二:一是远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信息,二是为远程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讨论和争鸣的场地。

随着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在国际上声誉的提高,随着我国公开发行的开放与远程教育杂志不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如何使我国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水平“更上一层楼”,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和英国、美国5份著名的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学术杂志中的论文进行分析比较,包括论文的格式、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研究主题、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以及我国目前在开放与远程教育中亟待加强的研究课题。

二、样本

查看全文

剖析电大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选题

扩大开放与提高质量是广播电视大学立校的两大支柱。要提高教育质量,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其中毕业论文实践性环节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加之开放教育这种独特的办学形式和教学体制,使毕业论文实践性环节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从选题开始的,选题是选择和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的过程,“题好文一半”,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的成败。笔者多年从事开放教育小教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为保证论文质量、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导致选题简单化,随意性大

在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有不少学员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找些资料拼凑一下就能过关,存在一种应付心理,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认识到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思想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选题简单化、形式化等现象,表现在:选题随意性大,出现题目不新颖,内容陈旧;题目范围过窄或过大;选题超出了学员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题目联系实际少,缺乏现实意义;选题偏离专业方向等方面。如“浅谈美育教育与素质教育”,对于电大学员来说,这个题目太大,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由于选题不认真,到撰写论文时,就会出现没有东西可写,文章难以继续完成,临时更换题目等问题,使论文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

(二)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缺乏问题意识,导致选题困难

毕业论文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考察,学好专业知识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基础性要求。但部分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既不来参加面授课,也不主动浏览网上资源,专业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基础理论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综合应用,融会贯通,这就直接导致了论文选题的困难。另一方面,开放教育学员受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的影响,问题意识淡薄,再加上本身写作水平不高,写作技巧和操作知识的空白,导致在提取已有知识确定论文题目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模仿、照搬他人的题目也就成为学员主要的选题方式。

查看全文

德育思想现代化分析论文

一、有关现代德育思想理论的著述

现代德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有关著述中。由于思想解放和对外开放,在德育思想建设方面冲破了原来的“封闭”状态,出版了一批西方国家德育理论的译著和国内学者有关现代德育思想的编著,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翻译出版了当代西方德育论著作,除80年代初傅统先、陆有铨翻译出版了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1984)外,有陈欣银、李伯黍翻译出版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1989),博维利翻译出版了美国哈什的《道德教育模式》(1989)等;此外还有瞿葆奎先生主编的《教育学文集》(1989)的第二、第七卷均收入了一定数量的德育译著。我们不敢说翻译出版的这些著作一定都是符合我们所需要的现代德育思想,但我们首先要了解国外的德育思想成就和理论成果,然后才谈得上对其进行分析。第二,许多学者出版了介绍西方德育思想理论的著作,如冯增俊的《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1993),魏贤超的《现代德育原理》(1993)、《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1994)、《道德心理学与道德教育学》(1995),戚万学的《冲击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1995),袁桂林的《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1995),詹万生主编的《中国德育全书》(1996)中也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国内学者还编著了一定数量的有关现代德育论的著作和教材,如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论纲》(1993),张志勇著《情感教育论》(1993),戚万学著《活动道德教育论》(1994),鲁洁、王逢贤主编的《德育新论》(1994),班华主编的《心育论》(1994),詹万生著《德育新论》(1996),班华主编的《现代德育论》(1996),戚万学、杜时忠编著的《现代德育论》(1997)等。这些编著是近五年来的成果。

二、现代德育思想的精髓

我对德育思想现代化或现代德育思想的理解,在《现代德育论》“绪论”和拙文《世界之交论德育现代化建设》中已有阐述。我的基本思想,是考虑到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强调了“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现代化为中心”。但未拓宽到生态空间考虑,这是一个不小的缺陷。现代德育不能仅从时间意义上理解,主要应从现时代性质方面理解。“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这是对现代德育最简捷的表述,也是关于现代德育的核心思想。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促进人的德性发展。这是现代德育的本质规定,是区别于传统德育的根本标志,以致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德育,即主体—发展性德育。柯尔伯格继承了杜威发展性道德教育思想,提出“认知—发展性德育”。相对于无视儿童自己思维方式的传统德育而言,柯氏强调“认知—发展性”把儿童看作“道德哲学家”是德育观上的飞跃。但忽视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问题,“认知—发展性”的表述是有局限性的。“主体—发展性”德育培养现代道德主体,发展的内容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主体—发展性”可以看作是现代德育的精髓,其理由是:1、体现了现代德育目标要求,即培养21世纪道德主体,促使其德性的现代化发展;2、体现了现代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亦即现代德育的本体功能;3、体现了现代德育的内在价值,即现代德育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发展自己德性,使道德人格得到提升。可以说,“主体—发展性”集中地表现了现代德育与传统德育的区别。

三、关于现代德育性质与功能的探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对现代德育性质与功能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德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转向德育是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王逢贤教授对德育本质属性、德育实体性及德育地位等作了系统论述。德育本质是德育理论的最高问题,多年来的一种观点即对德育本质的认识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德育与社会的关系,德育与人的关系。然而随着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对德育应在社会、人、自然这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上认识。现代德育性质是德育本质在现时代的具体展现。在认识德育与社会与人的发展关系方面,我以为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把德育、社会、人作为三位一体的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即始终联系社会与人的发展认识德育,而不是脱离社会与人孤立地就德育论德育。二是动态地即在德育、社会、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分析三者关系,阐明德育现代化问题。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对德育发生、发展,德育现代化作综合的动态的考察,其方法是可取的,但我们没有把自然生态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这是一个较大的局限。1994年德育专业委员会的年会上,易连云提交了关于德育生态环境的论文,似乎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人、社会、自然广阔的背景上思考德育问题,才是更好地体现现代德育思想的。

查看全文

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写作-准备阶段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毕业论文是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毕业论文的教学不应只是集中在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上,而应贯穿于从入学教育开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从平时的积累和准备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才能真正把这一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心理、知识、技能、选题和材料四个方面,对构建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写作准备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准备阶段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从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情况来看,令人难以乐观。如何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论文质量,减少并杜绝抄袭、剽窃现象,是困扰我们的大难题。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就很难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环节的真正落实。

结合几年来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践,我们对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如何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和做法。我们认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上,而应该把这项工作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要克服目前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平时的积累和准备;二是写前的辅导和引导;三是写中的指导和反馈;四是写后的监控和管理。这四个环节构成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完整的教学模式,本文仅集中探讨第一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构建问题。

一篇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研究的总结和成果的表达,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古人写诗崇尚“功夫在诗外”,写论文也是同样的道理,论文的“诗外功夫”,包括论文写作本身之外的更多的东西!其中平时的积累与准备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没有平时的积累与准备,对最后能不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是大不一样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平时的积累与准备比论文写作本身更重要。所以,谈论文的写作,应该首先着眼于平时的积累与准备。

一、使学生及早建立毕业论文的概念,为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查看全文

新时期大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探讨论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有效性;思考

摘要:我国历来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在德育的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着“重大节,轻小德”倾向,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因此,新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育养成。下面,本人谈一谈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德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进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论文还是过去的老一套,那是适应不了时展的。

而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推进德育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德育教学方式。在讲授德育课时,要正面教学为主,同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问题,在学生中展开讨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技术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摄取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例如,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考试作弊,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人际关系虚假。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利用课堂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