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乐理课程教育多元化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06 03:20:01

导语:高校乐理课程教育多元化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乐理课程教育多元化改革研究

【摘要】乐理课程是高校音乐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能力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涉及基本的乐理知识,而且涵盖众多音乐方面的技能和素养。对此,本文将以高校的乐理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乐理课程多元化价值的发展趋势,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现状,阐述多元化探索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课程;乐理教学;多元化发展趋势;实践探索

在当下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建设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乐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应当更加受到重视和关注。乐理课程尤其是要注重多元化目标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去了解乐理方面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和技能。

一、乐理课程多元化价值的目的

不论是何种学科,其课程建设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的,教学目的能够为课程的实践指明方向。乐理课程是音乐专业生的必修课,贯穿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中起到引领性和指导性的基本作用。正因为如此,设定科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向,对于引导教师完成本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从传统的高校乐理课程建设中可以看出,国内的学科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西方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并且也依照西方的作曲技能建立了相应的学习框架。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等院校的乐理课程教学内容,均涉及音程、和弦、节奏、节拍、调性等多个方面。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都把重点集中在音高、节奏节拍、调试这些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很少在其中渗透技能性元素和非音乐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秉持的是一种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理念,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是衡量其综合水平的核心标准。在这种单一目的的引导下,学生的想象力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和束缚,而他们与教师之间也难以展开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一起,构建立体的框架和机制。随着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学科的分化程度也愈发明显,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的趋势不断加强。就整个高校的教育系统来看,渗透式的交叉教育理念也获得了一些教师的认可和青睐,引起了一些实践工作者的注意。对此,高校乐理课程也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和趋势,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本学科的壁垒和限制,构建多元价值教学目标,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学科渗透式的课堂目标。

二、高校乐理课程的发展现状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趋势明显,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音乐专业,或者是依靠乐团组建了音乐团体。在这种生源大规模扩张的态势下,高校也必然会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基本的乐理课程主要涉及传统的音乐技术理论和基本知识这两个方面,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音乐创作的技巧和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学都过于强调学生的高考文化成绩,所以也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高校所招揽的生源在音乐能力上也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大学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业,往往会走从文化生转向艺考生这条路,在正式高考之前参加特定的艺术强化班或者实训班。虽然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圈可点,但掌握的知识却不够系统全面。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我国普通高校的乐理课程教学,仍旧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教学成果仍旧不够明显。

三、乐理课程多元目标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乐理,本身指的就是音乐的道理,涉及基本的节奏节拍和调式调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许多高校的音乐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盲目追求乐理的基本知识,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的训练上,显露出顾此失彼的弊端,这些问题应当在后续的实践中加以解决。其次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当更加注重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谋求进步,让学生懂得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保留充分的空间和余地,让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开放自由,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探索音乐道理的形成过程。最后是情感与态度。乐理本身就与实践技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语言。对此,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引导,要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己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四、高校乐理课程多元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应当根据高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选择科学合理的试用教材。既要保证教材能够囊括最基本的乐理理论,又要能够对乐理理论作出全面和精准的论述。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书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当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对基本音阶和唱名的熟悉程度有所欠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思考,才能够把握其中的联系。这一现象也足以说明,学生对基本乐理的学习是不足够的,他们的知识不够扎实[1]。对此,教师就应当做好班内的学情调研,不能完全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去设计教学内容,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脑海中勾勒的理想状态去设计课堂。对于那些基础本身就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参与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二)突出重点

乐理知识本身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所以音乐专业的学生承担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在这种教学任务偏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应当按照详略得当的思路,突出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一笔带过,泛泛而谈。对此,教师可以参考董忠良先生编著的《基本乐理教程》,按照书中的相关顺序,把音高和音符、节奏和节拍、十二律、自然大小调式、中国民族调式、演奏法记号和音乐术语等相关知识整理出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这样可以真正做到教学上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单元内容,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好备课工作,并引导学生在课后不断巩固和强化。例如,在学习与调式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需要把自然大小调式和中国民族调式结合到一起,然后举出不同歌曲的案例,如《我和我的祖国》《瑶族舞曲》等具有鲜明特点的乐曲,供学生听辨,并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进行比较,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唱自己喜欢的曲目,并让学生在演唱完毕之后,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用专业的乐理知识进行解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并延长学生的学习记忆[2]。再比如,在学习与调号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要把五线谱和简谱的元素引入到课堂上,要先让学生了解固定调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升号调,或者是找到升降号的调名。由于“调”这一概念本身较为抽象,而且升降调也涉及到许多专业的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钢琴即兴伴奏的方法,让学生熟悉键盘,强化现场练习,积累更多经验。

(三)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多元化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找到乐理的基本规律,夯实自身的知识体系,体会到乐理概念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学习与音程有关知识的时候,学生会了解到大音程、小音程和纯音程等不同的概念。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这些概念的区别和特点,就应当让学生听曲子去分析,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妙的视听体验,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在听完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曲谱的规律进行分析,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四)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当下,许多普通高校的乐理课程实践仍旧是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师仍旧是以书写的形式为学生展现知识的内容。虽然在传统的乐理模式引导下,教师也经常用板书或者是挂图等形式来增强视觉效果,用示范演唱、示范演奏或音响资料来展现听觉效果,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多元化教学的基本需求。对此,教师就应当在课堂上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借助计算机,把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选择特定的音乐制作软件,制作多样的乐谱或者是音乐素材,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在讲到调式的时候,就可以使用overtune这一音乐软件,谱写出乐曲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修改,感受实际的音响效果,从而增强情感体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推动高校乐理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应有之策,也是改善学科结构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教材的选择、重难点的针对性讲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这几个角度,论述了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乐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钱文君.乐理教学的多元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000(018):45-46.

[2]王坤.提高高校乐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艺术家,2020,000(002):126-127.

作者:余嘉安 单位:嘉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