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中学生应激障碍调查分析
时间:2022-06-15 04:45:31
导语:疫情期间中学生应激障碍调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了解疫情期间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状况,成都市树德中学以425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ThePTSD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进行自填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PTSD症状群筛查总阳性率为10.6%。(2)女生PTSD总分显著高于男生。(3)PTSD年级间的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初中年级PTSD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年级,其中初三年级的PTSD总分最高;高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高中年级。(4)传统家庭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单亲家庭。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特征的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差异显著,建议疫情背景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高三年级学生、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学生;肺炎疫情
一、研究背景
2020年1月底暴发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多个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进入隔离不聚集状态。按教育部和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要求,全力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在学校蔓延,延期开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教育部门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在此期间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或延长的反应。其特征性症状为反复重现精神创伤事件,努力回避易使人联想到创伤的活动和情境,以及觉醒程度增高等三个方面,情感、思维、行为和生理反应等症状贯穿于其中[1]。已有研究发现PTSD是重大危机事件后最常见的一种身心反应结果[2]。因此本研究将PTSD作为疫情期间个体身心反应的核心指标,了解中学生在本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状态,考察其在疫情暴发后的具体情况,为心理工作者及时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时间为疫情暴发后一个月,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初一至高三居家隔离的调查报告中学生,调查人数共计4225人。其中,男生2002人,女生2253人;初一年级学生500人,初二年级学生499人,初三年级学生495人;高一年级学生1023人,高二年级学生974人,高三年级学生764人。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家庭状况、是否为一线抗疫家属等。第二部分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ThePTSDCheeklist-CivilianVersion,PCL-C)[3]问卷为工具,该量表共1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依次记0-4分,总分越高,提示PTSD症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总分大于38分则为PTSD症状筛查阳性[4]。国内有研究也显示了PCL具有比较满意的信度和关联效度[5]。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
(一)中学生PTSD的总体情况。本次调查结果:中学生PTSD最低得分为17分,最高分为85分,平均得分为36.04分,标准差为7.61。就总体得分情况来看(见图1),得分在17-37分即无明显PTSD症状的有3803人,占统计总人数的89.4%;得分在38-49分有一定程度PTSD症状的有281人,占6.6%;具有较明显症状的有171人,仅4%。阳性筛查率10.6%。(二)中学生PTSD在性别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PTSD总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生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见表1)(三)中学生PTSD在年级上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PTSD总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初一和初二年级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年级;初三年级得分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高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高三年级。(四)中学生PTSD在是否为毕业年级上的差异。从初中年级来看,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在PTSD总分上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从高中年级来看,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在PTSD总分上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高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毕业年级。(见表4)(五)中学生PTSD的家庭状况差异。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在PTSD总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事后检验结果发现,传统家庭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单亲家庭(P<0.01)和重组家庭P<0.01)。
四、讨论
(一)疫情期间中学生PTSD的总体情况。国外的研究显示,一般人群PTSD的终身患病率是7.8%,女性为10.4%,男性5.4%[6]。灾害发生后儿童及青少年发生PTSD症状的风险会增加[7]。国内报告汶川地震后1个月内灾区中学生PTSD发生率为44.3%[8]。本次调查PTSD症状检出率为10.6%,低于上述汶川地震后的文献报道,高于一般人群报告。疫情对中学生身心有一定影响,但是较汶川地震小很多。原因可能是,成都不是疫情重灾区,人们的安全感较强。但是依然有10.6%的中学生出现了PTSD症状,需要外界的积极关注。(二)疫情期间中学生PTSD在性别上的差异。男女生在总分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女之间的生理特点、性格特征、情感体验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差异所致的。本研究结果与林崇德[2]、温圆圆等人[8]针对地震后中学生PTSD的调查结果相似。(三)疫情期间中学生PTSD在年级上以及在。是否毕业年级上的差异总体来看,低年级学生PTSD得分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这与林崇德[2]、向莹君等人[9]在地震后对震区中学生进行PTSD的调查结果相反,这可能是因为此次调查对象处于非疫情最严重区域,因此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卷入程度不同。随着年龄及认知水平的增加,高年级学生对疫情的认识更清晰,心理上更成熟,也有更成熟的应对方式,从而能更有效地调整其身心状态。初三年级学生PTSD总分最高,这可能与初三学生正面临中考有关。对比初一、初二的学生,初三学生除了疫情可能带来的对身体健康状态影响,还包括疫情下学习模式改变必须及时适应的紧迫、备考条件受限制而无法充分准备等更多来自于中考的压力的影响。因此,在疫情本身及中考备考的双重压力下,他们的PTSD症状表现得最明显。从高中年级来看,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在PTSD总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毕业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毕业年级。与初三年级类似,这可能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导致了他们的PTSD得分比非毕业年级高。(四)疫情期间中学生PTSD的家庭状况差异相比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传统家庭中学生PTSD得分更低,可能是因为不同家庭情况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导致的。有研究发现,单亲家庭中学生比非单亲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10],疫情发生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中学生心理调节能力更好,更容易从应激状态中恢复。因此,传统家庭中学生的PTSD较少。
五、结论与建议
面对疫情,中学生有一定的PTSD症状检查率,需要高度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女生PTSD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TSD年级间的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初中年级PTSD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年级,其中初三年级的PTSD总分最高;高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高中年级;相比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中学生PTSD得分显著高于传统家庭学生。因此,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工作应关注特殊群体的身心状态,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策略。在疫情期间需要特别关注女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设计针对女生的心理辅导活动。初中生、高三年级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毕业班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心理疏导。疫情期间还需要增强家校联系,提高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中学生的社会支持度,着重关注并促进单亲、重组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张艳 庄凌云 杨伟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 上一篇:疫情期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探析
- 下一篇:SSCI期刊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