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招生制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26 03:25:21
导语:分类招生制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学生入学渠道多元化和生源结构复杂化是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制的产物,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素质的不平衡,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境。作者在分析分类招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厘清并回归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创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三互式”课程体系和“一体化”工作体系的路径选择。
一、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制度的意义及挑战
首先,能够有效的扩大院校招生自主权,在解决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同时,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和资源招收人才,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其次,学生能够更好地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学生发挥个性潜能提供多样性选择;最后,助力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最后一公里,高职院校扩大化招生有利于全国各类人才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分类招生考试能够更好的扩大高校和学生之间相互选择的权利,归根到底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考生。但是,分类招生考试由于学生入学渠道和生源结构的多样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素质的千差万别、参差不齐,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管理和培养方式等各方面提出新的思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系列困境。
二、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偏低,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分类招生制度的深入实施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由以往单一的高考主导模式,向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技能拔尖人才免试、面向“三校生”等多元化招生新模式改革。于是,入学渠道多样化和生源复杂化呈现,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习成绩差距、学生文化程度区别和综合素质差异等低质量生源,这就造就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低下,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给分类招生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二)学生心理素质薄弱,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从我院每年的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且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招生多元化密不可分。首先,生源多样化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入学门槛,从而增加了心理健康障碍学生的比例;其次,进入大学后,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加之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及对自我定位不明确,分类招生制度所具有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平衡特点暴露无疑并且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学生不愿学、不会学、学不会的恶性循环,从而引发心理障碍。(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与时俱进。自主招生制度的推进带来了高职院校生源规模的扩张,由此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紧张。具体表现为:一是专业教师队伍人员配备不足,不得不让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党政干部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特别是对中专升格为高职的院校来说此种情况更为明显,由于专业人才的招聘困难等原因,此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素养更有待提升;二是思想政治学科建设滞后。具体表现为专业教师人员配备不足、部分教师知识储备陈旧、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缺乏外出培训机会等。(四)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总的来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思想政治教学部,他们分别负责思想教育宣传、日常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各部门往往根据本部门职责范围开展工作,造就的结果就是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继而出现工作缺位错位的情况。条线管理模式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工作内容繁多而缺乏衔接与融合,没有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成效不显著。
三、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制度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一)厘清并回归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存在工作任务过重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清晰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但在现实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承担着学校参会机动人员和学生全天型保姆的角色,每天忙于学生事物性工作之中,包括学生宿舍内务检查和宿舍消防隐患检查等,而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的异常。这种不合理现象是对辅导员本身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严重违背,因此,厘清并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能的回归迫在眉睫。(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两个方面: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员配置标准,配齐配强分类招生学生的师资配置,严格做到分类招生班级的教师不能过多的兼任其他班级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保证教师能专心致志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教学效果;其次,要鼓励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或在职博士学习,积极提升自身学历,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三)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分类招生制度下学生入学渠道多样化和生源结构复杂化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和提升,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咨询制度;二是做好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摸底工作,重点跟进关注问题学生情况;三是科学规范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注重日常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做到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和危机处置机制两手抓。(四)创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模式,是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制度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体现。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带来了随时随地、共同关注的新体验和多元化形态,适当引入易班、慕课、微课和相关教学软件等新媒体,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最终促进分类招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五)整合教学资源,构建“三互式”课程体系。分类招生学生具有独特的学习、行为和思想心理特点,要主动把握并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育人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专业背景结合起来,整合教学资源,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起来,形成“三互式”课程体系,达到“目标同向行动同行“的目的。具体而言,“三互式”课程体系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互通”、思政理论课与学生日常教育“互补”、思政理论学习与实践感悟“互融”。一是“互通”。课堂教学是思政理论教学和各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的德育教育作用,鼓励专业教师把国家形势、国家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穿插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形成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互通性。二是“互补”。要整合思政理论课和学生日常教育中重叠的内容,把思想品德相关的内容剥离出来,由辅导员通过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等形式实施教育,使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和大政方针成为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指导思想。三是“互融”。将社会实践纳入学生成长是重要的教育规律。要利用各种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国家红色教育基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宿舍、走下网络,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学习理论、感悟生活、体验成长。(六)构建”一体化“工作体系,营造思政教育工作合力。学校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有根本性的作用。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需要营造思政教育工作合力,这就要从职能部门整合抓起,做好顶层设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整理各部门资源,改变“多头管理、多人分管“的现状,统筹学生日常教育、思政课程教学、党团工作等资源,构建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一人分管、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大思政工作体系,通过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真正形成“大思政”格局。
参考文献:
[1]蒋丽君,边新灿,卓奕源.对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7):97-101.
[2]壮国桢.体系重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5(14):63-66.
[3]俞国良,赵凤青,张宝山.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与评价[J].职教论坛,2017(8).
[4]徐健.高职辅导员如何开展分类招生入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9).
作者:吴娴 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 下一篇:企业经营创造价值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