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时间:2022-07-02 04:50:45
导语: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路径选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正确认识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工教育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发展不够的现实尴尬。从外部环境来看,技工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发展规模偏小、投入偏低、条件偏弱、社会地位不高,招生难、资金缺、待遇差成为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三大难题。从内部运作来看,技工教育办学模式封闭,办学形式单一,校企合作缺乏有效融合,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教学现代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到技工教育的发展。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放在优先地位,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技工教育要在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中有所作为,不负重托,必须正确认识新时代技工教育存在的不足,克服阻力,推动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二)科学应对新时代对技工教育提出的新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对技工人才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技工教育必须直面新时代的挑战,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贡献力量。其一,要实现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技工人才队伍提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技工教育只有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规模,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其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高素质技工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改革创新的先进文化。其三,要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需要技工教育在提升社会成员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提高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技工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度大、影响人群广泛的教育,要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自我和寻求更高质量生活的学习需求,持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技工教育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技工教育的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技工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积极化解阻碍技工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不断优化技工教育治理结构体系,为解决技工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建立开放式技工教育的发展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技工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技工教育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水平,促进技工教育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三)把握技工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新机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要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从理论上来说,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应该涵盖人们接受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教育,强调人们在自身成长的不同阶段都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但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来看,由于对终身教育理念认识不充分等原因,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还面临着体制机制的种种障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还局限于非学历教育的领域,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等还没有被纳入终身教育的范畴。在我国推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技工教育要把握机遇,融入终身教育体系。首先,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都是从最简单和便捷的路径来推进。技工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广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建立一个开放、动态、终身性的技工教育体系,既是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促进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手段。其次,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随着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化,特别是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技工教育供给侧与经济建设、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凸显。现有的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和规模都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亟需扩大产业工人的规模,提升产业工人的素质,需要大力发展高质量的技工教育,以满足社会对产业工人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的需要。
二、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新时代技工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面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技工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与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肩负着大规模培养技能人才的使命,承载着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重任。技工教育是一个包括全日制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等任务的综合体,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在教育方式上,既有学历教育,又有技能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既是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教育,又是促进个人生活品质提高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具有涵盖面广、个体差异大、教育需求各异的特征;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将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训融为一体,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可以说,技工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民族振兴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二)新时代技工教育的个体价值取向。技工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技工教育能在稳步发展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的非学历教育,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劳动者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需求,促进劳动者个人高质量发展追求和高水平生活愿景的实现。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我国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工教育能帮助人们不断进行岗位技能、就业技能培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不被时代淘汰。另一方面,技工教育为劳动者提供智力支持和学习服务,有助于人们用自己的能力不断创造幸福生活。人们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富足。技工教育除了满足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更要满足人们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
三、实现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党中央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技工教育要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培育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引领,全面推进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一)以办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为发展导向。实现新时代技工教育的科学发展,一是必须坚持把办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们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摆在技工教育发展的主体地位,实现技工教育从“有技能可学”向“学更好的技能”转变。在破解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技工教育的发展要以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把技工教育的发展重点从实现数量增长转向实现优化技工教育结构布局、促进技工教育发展质量提升上来,按照公平与优质兼顾的协调发展原则,大力推进技工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技工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政策引导为抓手,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技工教育发展格局,构建体系完整的终身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让广大劳动者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二是坚持以公平和正义为导向,促进技工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技工教育的全方位投入,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城乡和不同区域的各类人群接受同质化的技工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技工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满足广大劳动者对高品质技工教育的需求。三是通过创新引领推进技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手段创新促进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组织、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多元监督与技工院校的内生性发展愿景相统一的合作共同体,共同推进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使办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成为现实。(二)明确技工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进入新时代,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离不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支撑。技工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紧紧围绕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根据新时代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实践创新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大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办学多元、管理规范的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推进技工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变革,努力化解技工教育中存在的覆盖不完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充分等难题,努力提高技工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技工教育的需要,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技工教育的实际获得感、满足感。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劳动者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努力营造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提高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三)加强技工教育的制度创新。要构建完善的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促进技工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制度创新,确保技工教育的发展适应和满足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在宏观层面,一是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确立技工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通过制度明确技工教育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办学模式,明晰政府、社会、企业、技工教育机构和劳动者等多方参与主体的责任和权利,为技工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二是要通过简政放权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和明晰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促进政府主管部门转变管理方式。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技工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又要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技工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技工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要将政府主管部门对技工教育的管理职能转变到对技工教育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上来,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技工院校办学行为的过程监督管理。三是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规范技工教育各方主体的行为,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有序运行保驾护航。在微观层面,一是建立和完善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评价标准,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搭建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课程、职业技能认证与转换体系,推进不同体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与认证渠道,畅通技工人才成长通道。三是要完善专业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线上线下教学合一的教学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四是建立健全技工教育“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建设标准和激励政策,打造一支专业理论素养深厚、专业实践能力扎实、实习指导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技工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技工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力办好技工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快技工教育信息化进程不仅能够极大地推动技工教育发展,而且为有效化解技工教育与现实需求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供了切实可行和经济便捷的途径。加快技工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建设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及搭载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方式科学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为广大劳动者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为社会提供开放性的学习资源。要推进技工教育和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咨询服务,引导劳动者按需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虚拟学习和现场实践协同的“互联网+技工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技工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技工教育的精细化、规范化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五)深入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切实服务新时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技工教育适应新时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建立和调节技工教育各方主体利益的平衡机制,充分调动社会、企业等主体参与技工教育的积极性,在政策安排、制度建设上尽可能地满足参与主体的合理诉求。要通过构建技工教育的合作伙伴关系,统一各参与主体的思想认识,寻求合作共赢的发展点,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二是要以完善技工院校治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服务和推进技工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稳步推进从政府“单一管理”模式向政府、社会、企业和技工院校“多元共治”模式的转变,在法治框架下实现“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共同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技工教育治理新格局。
作者:吴晓波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 上一篇:儒家文化资源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 下一篇:应用电子叫号技术信息系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