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探索
时间:2022-06-04 05:10:16
导语:现代学徒制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代学徒制的提出是技能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那么需要一个信息化的管理,也是一个必然的手段。本文主要从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现状调研、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运用、学校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的有效路径,探讨“现代学徒制”如何运用到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教学中。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现状调研
1.1教师师资队伍水平不充足通过调研发现,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师中,一部分的老师是从其它专业转行而来,虽然实践技能较强,但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更无相关企业实践经历,缺乏对汽修行业的整体认识。我校汽修专业在校生近300人,共7名专业课老师,其中有2名老师是本科专业毕业,其他5名教师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过来,无相关汽修企业实践经验,导致专业教师选择在黑板上“教学汽车”,很难实现理实相一体,课堂讲解抽象空洞,枯燥无味。
1.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合理调研来看县域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和企业合作较少,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难以把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参与度较少,发生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培养专业毕业生跟不上汽修企业的步伐,不能满足汽修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因此专业学生毕业后,专业能力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出现企业对毕业生进行二次培训的尴尬局面。
1.3专业教学理念发展相对滞后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进一步更新。1)专业教师偏向于课本知识的教学,且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与行业技术发展的脚步不一致,出现学校教学以课本知识为主,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2)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担心实操教学存在安全隐患,不愿采用理实一体化开展专业教学,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1.4专业教学缺乏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职学校因办学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缺乏等原因,把大部分资源和精力集中在专业技能教育模块,从某种意义上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县域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大多来自于接触不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偏远农村,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厌学情绪,其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亟需改善。而教师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只顾上好自己的课本知识,导致学生职业素养得不到培养。
2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运用探索
2.1学校为学生配备三名导师导师一:学校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教师,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入汽车维修企业,担任企业工程师的助理讲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革、研发等。导师二:企业师傅由一线骨干技术担任,积极开展“传帮带”培养专业学生,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参与校本教材、教学资源开发。导师三:是职业导师,应该由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德育课教师或心理辅导老师等人员担任),对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等全程跟踪。
2.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双元育人”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签署“现代学徒制”紧密合作培养协议,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汽车产业需求调研,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产业需求、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学及生产经营高度衔接,以培养汽车企业需求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构建“双元育人”人才培养体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侧重教授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企业师傅着重在实际岗位中教授操作技能知识,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实现完美融合。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与校方按照教学标准制定考核细则,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与技能培训效果进行双重考核,从而实现对学生双身份、双教学、双考核的“双元育人”模式。
2.3推动签订三方人才培养协议由职业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学校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决策层,主要协商关键性问题,合作方案签定;学校和汽车企业中层组成执行层,负责各项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为学生教学。
3学校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有效路径
3.1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平台2018年9月,学校与迈凯润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有效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校内外开设营业性标准汽车4S店作为学生专业实训基地,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美容与维修2个专业开展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工程。在运行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有效对接。
3.2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将以“学校本位”与“企业本位”为基础构建“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将重点放在开发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将学生培养分为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在校企的共同合作下完成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3建立“课岗通融、能力递进”的课程目前学徒制的课程主要以工作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理论课程要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校企在培养人才时要注重新的课程体系,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实施课程考核与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与学习成绩互认和衔接,这样使课程教学内容和汽车岗位实践完全融通,解决单纯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不吻合现象。
3.4打造专兼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企业的师傅与学校的老师要对学生同时承担教学任务。所以要建立“学业标准”与“学徒标准”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根据汽车企业人才培养要求,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根据学生在工作中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便于创业和就业。
参考文献
[1]刘春科,潘世华.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6):127-129.
[2]朱小燕.汽车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20.
作者:沈丽达 单位: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 下一篇:大学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