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思考

时间:2022-05-14 11:19:07

导语: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思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策略,包括强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奠定现代化教学的基础;强化认知,提高教师现代化执教能力;创新教法,全面实践农村现代化教育;教研引领,全面深化农村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管理现代化

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但农村学校因地域、环境、资源等因素,还未完全实现教育现代化。鉴于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涉及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因而,农村学校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值得深入探索。

一、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难题

(一)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弱。从目前农村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校现代化基础较弱。农村学校教学现代化起步晚,在教育硬件方面与城市差距很大,主要表现为教育信息化程度低,相关信息化教学设备贮备不足,信息化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设备数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等。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脚步[1]。(二)农村学校对教育现代化的认知差。农村学校对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强度不够,教职员工对教育现代化的认知不足。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识不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更加不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使得学校教育现代化迟迟得不到明显进步。认知上的落后,必然会导致教育理念的偏差,进而使得整体学校教育形势不乐观,这是目前农村学校管理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如若不解决认知上的问题,教职员工自我认知、自我知识更新、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就难以发现教育中的问题,教育内容得不到更新,这样学校教育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三)农村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程度低。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探究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学方式单一,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问题均显示了农村学校教师未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方法,是农村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不利因素。(四)农村学校教研现代化的内容少。在农村学校,很多领导和教师教研意识淡薄。由于学校对教研工作不够重视,教师缺少必要的教研能力,一些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与此同时,在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教研方面有关教育现代化的课题不多,一些教研课题涉及教育现代化的相关内容,但研究不深入、不透彻,实效性不高,导致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速度也减缓[2]。

二、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还刚刚起步,为解决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难题,加快实现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奠定现代化教学的基础。农村学校建设“三通两平台”,是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机制的必要准备,是用教育信息化引领农村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学校要认真研究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建设符合实际情况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平台、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中,除了软件信息化建设以外,学校还应当积极做好硬件信息化拓展工作,将教室、办公室等学校功能性区域连入互联网移动端,提升学校信息化的整体程度,并形成网络、平台、终端多区域的信息化联动管理系统。1.全面落实三通校园网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三通两平台”建设,学校除了要积极建设专用的互联网教学教室以外,还应当顺畅、有序地做好互联网接入工作,实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互联网的要求[3]。教师方面,学校需要积极利用好目前发达的虚拟平台,以求将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经验等与其他教师积极交流、分享经验,改善不足,并以此为窗口更好展示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学生方面,学校应积极建设专属学校的独立网站,并引导学生在网站上注册,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查询与自身学习相关的信息,实现更为积极主动与个性化的学习。通过以上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设备和手段现代化,为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2.建成高效服务两平台。两平台是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具体作用如下。2018年2月第一,能够帮助教师与学生将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呈现,促使优质资源的交流、分享。第二,通过动态的信息系统建设,能够加强国家职能部门对学校的教育情况加以动态监察,从而更好地帮助教育局及相关单位开展针对信息化农村教育的调整工作,助力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做好准备,进而有效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4]。(二)强化认知,提高教师现代化执教能力。1.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知。信息化教学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先进性与前沿性。因此,首先让教师认识到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以普及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网络教育资源的挖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农村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学校可集中进行教师教育工作,让教师看到信息化教育的价值和优势,从而改变其教育理念,提高其创新能力。由此,为实现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现代化铺平道路。2.强化教师现代化应用能力。为加快实现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还要强化教师现代化应用能力,根据现代化教育的各个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首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除了定期培训以外,积极提升交流。其次,强调教师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让教师将理论化为实践。使用包括微课、一师一优课等多类型不同集体线上备课方式,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效率与质量。在强化教师现代化应用能力过程中,学校可采取“四动”推进机制:①行政驱动:邀请专家学者做好专题报告,确保教师获得最新观念的指导。②应用驱动: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以求更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③典型带动:选取素质水平高的教师团队,加强信息化教学示范带头作用。④制度拉动:学校方面必须出台一定的规章制度,包括如何制定现代化导案,设置专项网络文件夹等。通过文件夹的设置,帮助教师共享优秀资源,以此更好地提升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3.创新教法,全面实践农村现代化教育。创新教育方法对于实现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必须加以重视。学校要把握现代化教学的特点,弄清现代化教学的根本要点。从根本上来讲,现代化教学重在探索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把教学设计从课堂内延伸到更广阔的时空,探索出新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新的现代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现代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要让学生“学懂”“乐学”,帮助学生进行集体性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掌握以下教学方法:①情景化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图像、影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更具有趣味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学生也可自主使用互联网,拓展延伸学习。②微课程教学法。在目前发达的互联网科技力量的辅助下,教师可利用摄影设备与互联网将课程片段上传至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学生可就自己理解程度不够的课程,加以反复观看再学习。这样的模式,打破了原有教育只能在教室进行的弊端,充分挖掘了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潜能,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型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谓合作性学习,即学生与教师可利用多种多样的互联网交流平台,更好地展开讨论,从而解决学习上的困惑。而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研究性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搜寻相关的资料,并借助互联网的辅助最终确定研究的方向。从整体上看,创新教法,全面实践农村现代化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也具有现实意义。(三)教研引领,全面深化农村教育现代化。教研是普及农村教育现代化知识的良好平台。农村学校应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教研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执教能力及创新意识,最关键的是能够深化农村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在农村教育领域的全面普及。农村教育现代化深度发展,要依托教育教研,要增加有关教育现代化的课题。根据实际情况,传统教育与教育现代化的整合,则是当前农村教育教研的主要内容。对此,学校应将研究重点放在加强数字化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与深度融合方面。具体情况如下:①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支持性研究,将“数字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理念运用于学科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多元学习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提供了方法。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师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优化。②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校讯通,实现学校管理数字化、教师备课信息化与家校沟通便捷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教师进行教学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校讯通服务系统用于家校沟通。将以上研究成果用于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是全面深化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三、结语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要从教育现代化与管理现代化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从而为现代化教育奠定根基,建立良好的现代化教育环境。本文从两大方面对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茂聪,仲米领.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问题探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1):111-116.

[2]降雪辉.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6):159-160,167.

[3]王正东.浅谈新形势下农村学校的管理[J].甘肃教育,2017(11):22.

[4]周维鹏.农村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7(8):26.

作者:刘婉桐 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