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识教育研究
时间:2022-05-02 08:14:29
导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识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域外国家的经验表明,影视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视通识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教育内容的生动性、突出教育方式的隐蔽性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高校影视通识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教育观念固化、思想引领淡化、课程内容老化、教育模式僵化等因素制约了影视通识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从吸取域外经验、加大国家支持、完善高校微观机制等层面采取对策,充分发挥影视通识教育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涵育功能。
关键词:影视通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影视通识教育是指相对于专业影视教育而言的,旨在培养学生影视审美艺术素养和能力的公共选修课亦即影视通识课。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课程,能够通过鲜活的人物、感人的故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大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影视通识教育之中,能够发挥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影视通识教育的现实基础
(一)域外国家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功实践
借助影视通识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本国核心价值观培育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早在1973年,美国电影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已经在613所大学开设影视通识教育课程,而今已经发展到一千多所高等学府。苏联也从1980年制定《电影艺术教育十年大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对青少年进行电影艺术教育。在日本,甚至在中学阶段就开始教授学生制作包含“有纯正爱国心”的电影。韩国在1998年全民上下掀起一场抵制《泰坦尼克号》放映的运动,将观看《泰坦尼克号》视为“背叛祖国”行为。瑞典甚至明确规定从小学阶段就要将电影作为“第三语言”来必修,等等。事实上,各国对影视通识教育课程开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其意义不止在于繁荣电影产业,实质在于通过电影教育培育、传播、渗透本国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以美国为例,美国电影对世界观众影响巨大,2016年,IMDB网民评出“全球100部最佳影片”中,排名前100影片中的62%来自美国[2]。美国好莱坞电影对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要体现为:充分展示和肯定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大肆宣扬和强调美国的国家实力及“美国主导”意识;极力打造和编织“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奋斗主义”的美国神话[3]。
(二)我国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我国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院校电影协会成立标志着高等院校影视教育开始受到关注。1984年,梁国治的《影视文学进入大学课堂应当受到重视》一文将高校开设影视通识教育预想推到了学术探讨的前沿。198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的通知》,强调:“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应把影视教育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4]。2002年,教育部又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和限制性选修课程”[5]。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6]中国高等院校影视通识教育开设由点到面、由专到全,截至2015年,“全国已经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将影视通识教育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7],影视通识教育获得普遍重视和推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影视通识教育的重要功能
(一)改变学习态度,提高主动性
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态度和接受程度不仅取决于学习自觉性,而且受教育媒介的影响。教育媒介的选择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教育媒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而当前许多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外讲座、宣传海报等僵化、固化、老化的形式,严重脱离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个性特征、兴趣偏好,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制约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据调查,高达57.8%以上的学生表示:参加类似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讲座是“被迫的、被要求的”[8]。当代大学生多属于90后,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追求现实体验,而厌恶道德说教;他们喜欢感性接收代替理性思考;他们被誉为“视听一代”,对现代图像媒介高度依赖。据调查,有53%的大学生在一个月内看了1-5部电影,29.1%的大学生看了6-10部电影,11.3%的学生看了10部以上电影[9]。观看电影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影视通识教育以其鲜明的艺术特征能够转变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态度,化“被动”接收为“主动”接受。“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少年儿童所接受和理解。”[10]从电影本身来看,优秀的电影不仅包含着人类智慧的精华,渗透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能够以现实生活为内容题材,借助声、光、形、色等元素,向大学生传递主流思想,潜移默化地在变化的情境中感染、熏陶观众,提高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以影视通识教育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转换学习内容,增强生动性
教育学家布鲁纳有句名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学习内容是否有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意愿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们党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凝练,具有鲜明的概括性、抽象性、理论性。如果教育者不能结合大学生生活现实加以解释和运用,只是生搬硬套的强制灌输,必然导致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酿成厌烦、排斥心理,失去学习兴趣。高校影视通识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活”教材,能够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鲜活性,化“枯燥”理论为“生动”故事。影视通识教育的无穷魅力在于通过鲜明的人物性格、细微的生活内容、感人的情感氛围、曲折的发展情节深入观众的内心深处,循循善诱的引导大学生走进故事的思想田野和价值世界。以影视通识教育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直触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震撼心灵,将枯燥理论演绎成鲜活故事烙在大学生脑海。例如,一部优秀的抗战电影是最好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它能够以撕心裂肺、声泪俱下的故事情节诠释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和平与正义”的深刻真谛。而且,影视通识教育能够保持与时下社会发展、文化语境、主流情感的同步,容易将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要义蕴涵在折射现实生活的电影文本中,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共鸣与情感期待。
(三)调整教育方式,突出隐蔽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手段,它倡导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比较隐蔽的方式使大学生无意识地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具有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影视通识教育可以实现教育方式的转换,克服了传统政治课价值观教育的直白表述和政治图解,能够以其隐喻性特征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影视通识教育是一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影视通识教育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体现在化“显性”晓理为“隐性”动情。鲁迅曾经提及:“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会变成这样的。”[11]之所以如此在于教员的讲授是一种显性的教育,教育效果停留在学生“懂”或“知晓”层面,能否深植内心、外化于行尚无定数。正如《爱迪生传》中所述:“大部分的教科书,只有30%的效率。”[12]只有从生活中着手,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影视通识教育借助人物、情节、场景实现了对现实生活、思想、情感的表达,化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性和概念性,使其具体内涵被隐藏、消解在学生审美体验之下。又恰如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所说,电影可以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优秀的电影可以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口号式、宣传式、动员式手段的局限,将核心价值观内容隐藏于故事中,隐藏于艺术表现、人物对话、情景感染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起到隐性教育的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影视通识教育的制约因素
虽然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其鲜明的功能和优越性,但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发挥影视通识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还受到教育观念、教师队伍、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一)重视程度不足,教育观念固化
目前,以影视通识教育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还没有受到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影视通识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尚未充分发掘。一方面,从开设影视通识教育的高校数量来看,我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以美国为例,1977年,美国约有1000所高校开设影视课程,占总高校数量的1/3。而我国在截至2008年,开设影视课程的高校仅350余所,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影视通识教育的地位没有收到足够重视,面临定位虚化的境地。另一方面,我国的影视通识教育主要作为一门艺术欣赏课,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作为选修课开设,而且形式单一,甚至部分高校与声乐课合开。而在美国高校中,影视通识教育不仅主要作为必修课或公共课来开设,而且大力开设电影专业教育,1967年,美国开设的影视通识教育程种类就高达3000多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在于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制约了影视通识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的发挥。随着现代传媒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日益深远,新的影视通识教育教育观念亟须更新,影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教育形式、价值观输入的隐性手段、新的思维形态教育,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将其作为通识教育遍及高校,这一趋势也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兼职教师较多,思想引领淡化
转型期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开设没有摆脱急于求成的冒进路线,造成高校影视课教师严重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能力、素质挑战。由于20世纪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开设起点晚,基础薄弱,师资队伍十分紧张。而2002年的《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规定:“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课和限制性选修课程”[13],加剧了这一供不应求的矛盾。很多高校出现了中文系、美术系教师开设电影选修课的混乱现象,他们不仅缺少专业知识培训,而且没有基本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方向,根本不懂得怎样去教授学生欣赏电影,挖掘影视通识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虽然有些学校聘请一些影视教师和摄影编导兼职高校影视通识教育,一方面,由于兼职身份的束缚,他们无法将经历集中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这些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少理论传授和分析能力,仍然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基本的影视通识教育教学任务;结果是,懂电影的只讲电影知识,忽视价值引领;不懂电影的,既无法传授知识,也缺少价值引领。
(三)教育标准滞后,课程内容老化
教育工作者重视不足和专职教师短缺导致教育内容较为混乱,缺少基本的课程标准和统一的培养规划。很多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处于“三无”状态即无教学大纲、无师生教材、无考核标准。影视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根据授课教师自行安排,各色各类的电影都被搬上课堂,甚至有些电影根本无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背离了影视通识教育的宗旨。在个人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要有娱乐性,更要有教育意义。[8]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学内容面临两个极端,一端是教学内容纯属搞笑娱乐,毫无教育意义而言;一端是教学内容虽有教育意义,但电影题材内容沉闷、老旧,与90后大学生兴趣偏好脱节。这些乱象不仅无法发挥影视通识教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甚至扼杀了学生对影视通识教育的兴趣,高校影视通识教育也就背离了初衷,流于形式。
(四)教学视野狭窄,教育模式僵化
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育方式僵化也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功能的重要原因。在对安徽合肥地区的4所高校影视通识教育课堂观察发现,当前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学主要体现为三种方式,一种是单纯观赏型,二是“讲解—观赏”型,三是“观赏—交流”型。对于第一种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影视通识教育和待在宿舍看电影毫无区别,上课的积极性降低。第二种方式虽然有利于让学生事前了解一定的影视知识,然后运用到观赏中,对于提高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无法有效地进行价值观引导。第三种方式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无目的讨论的局面。此外,很多学校都设有影视爱好者协会、学生团体,但大部分高校都缺少影视通识教育实践基地,教学视野仅限于课堂教学。鉴于此,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电影欣赏的趣味性和价值观教育意义,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自导自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微电影,借助影视通识教育进行欣赏和点评,创新教育方式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影视通识教育的提升路径
我国影视通识教育之父雷祯孝认为,人类正在进入一个行动课程、书本课程和影视通识教育程交相辉映的新时代。面对世界各国纷纷将影视通识教育作为培育本国核心价值观和向外输入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和战略规划,我国推进影视通识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必要而紧迫,需要在立足全球化视野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思考。
(一)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
西方国家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发展起点较早,以影视通识教育培育国民核心价值观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尤以号称“世界电影工厂”的美国最为瞩目,美国不仅借助电影等社会教育方式有效培育了国民的价值观,而且以电影的形式对外进行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其中,在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建设方面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在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战略定位上,美国已经将影视通识教育视为通识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将影视通识教育作为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五大类核心课程的第一类,可见其地位颇高。不仅如此,美国还实行必修课和专业课“双推进”政策,不仅将影视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来开设,而且积极培育电影专业人才,将电影素养作为合格大学毕业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电影一窍不通的大学生,不配获得大学毕业生称号。在教学方式上,美国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学主张学生相互交流、碰撞,教师给予点评,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网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指导学生自创影视作品,培养其操作实践等综合能力。美国政府也对美国大学影视通识教育教育投入大量经费,实行严格的产权保护,这些都促进了美国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发挥。除美国外,英国、法国、瑞典等国也在政策扶持、课程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对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开设进行保障。
(二)加大教育部门对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扶持
我国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宏观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发展,但在具体实践层面仍然面临一些困境,需要加大对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育的扶持。一是高校教务管理者观念的更新。应从政策和指导意见层面深化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开设的意义,提高高校管理者的认识和观念,破除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二是确立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学科地位,不能简单地将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定位在附属于艺术课、表演课范畴。影视通识教育可以尝试作为高校公共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尽快改变学科定位不明确的状况。三是完善影视通识教育教育体系。组织教材编写、课程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考试考核等具体操作的规划。其中,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评、成果认定等问题应尽快解决,否则,将会引发“马太效应”,造成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流失。四是加大对高校影视通识教育开设的资金投入,确保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硬软件都要跟进现代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尝试扶持一批重点院校和重点专业,巩固和丰富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的人才资源。
(三)完善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程实施的微观机制
普通高等学校作为影视通识教育开设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具体实施者,应以多元化视角、多维度视野挖掘影视通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完善高校影视通识教育落实的微观机制。首先,领导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领导队伍和师资队伍是确保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建设强有力的领导师资队伍需要成立专门的高校影视通识教育组织机构和行政后勤人员,与高校计算机教学、大学英语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同等地位;严格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师招聘,不断进行影视通识教育教师职业培训和经验交流。其次,影视通识教育内容遴选和审查机制。教学内容关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向和实效。在影视通识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坚持经典性与教育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选取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兴趣偏好的教育内容,杜绝媚俗、庸俗、低俗的影视作品进课堂。高校应尽快建立电影作品遴选标准和经典影视资源库,为高校影视通识教育教学内容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欧美电影,应有目的地选择那些艺术水平高,思想主题健康向上的影片,充分发挥教师对外国影片的审查和价值观引导作用。再次,教师教学监督和考评机制。发挥影视通识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必须发挥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克服以往存在的随意、敷衍了事的教学态度,强化影视通识教育教师的责任意识;以领导督课、同行听课、学生评课等形式完善影视通识教育教师监督考评机制。最后,学生学习成果考试考核反馈机制。一堂优秀的影视通识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的配合,实现教学行为的主客体互动。当前,由于高校影视通识教育作为选修课而且缺乏考试考核机制,造成大学生不够重视,教师娓娓动听讲课,学生各忙各事,严重影响了影视通识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的发挥。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不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综合成绩、奖学金评定等挂钩,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作者:李祥祥 李万银 单位:1.安徽建筑大学 2.安徽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01).
[2]苏兴莎.影像的力量:20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与美国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D].吉林大学,2016:13-195.
[3]周卫红.美国好莱坞电影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状况及经验启示[J].电影文学,2013(14):4-6.
[4]张云波.普通高校影视鉴赏课教学改革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34-135.
[5][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DB/OL].教育部网站,2002-05-13,[2017-01-28].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3/200409/3155.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2015-09-28,[2017-01-28].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8/content_10196.htm.
[7]冯秀娥,陈彦坤,孙玉秀.本科院校影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85-86.
[8]李祥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基于福州某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4):10-14.
[9]厉国刚,杨云.关于大学生观看电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的调查分析[J].东南传播,2008(9):133-135.
[10]毛顺.引电影入思想品德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2):59-60.[11]雷祯孝.教育的新童话[N].中国教育报,2002-6-25(04).
[12]拉皮罗夫-斯科勃洛.爱迪生传[M].南致善,张德浦,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54.
-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下一篇:班级管理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