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改善策略
时间:2022-03-06 08:40:43
导语: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改善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学校管理的道德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当前我国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道德偏差事件频发,学校管理的本身就受到了来自社会的质疑,因此,学校管理必须具有道德内涵。对于学校管理的道德性研究需要在尊重学校管理理念的基础上,重视师德素养和管理制度的培养和提高。从学校的整体管理行为入手,构建道德和谐校园。
前言:学校是进行和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性机构,学校的管理属于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学校管理中的道德性问题贯穿于学校的基本管理理念和管理部门的各个分支,与此同时,在校园管理中的各种不同关系以及各类校园组织活动的规划和实施都会存在道德性问题,所以对于校园管理道德性完善的策略研究至关重要。
1学校管理方面的道德问题
1.1片面关注智育忽视个性发展:通过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学校都片面注重学生的智力发育而忽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学校如果将全部的注意力和教育教学资源都投放在学生的智力发育上,就会对学生的体育、美德、劳动等其他方面课程相应减少,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作业负担加重[1]。智育在现代的教育现状中分析主要及时指教育工作人员过于重视知识教育,然而对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以及社交等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方式严重缺失,造成学生的发展不全面,限制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会越来越差,学校如果坚持这种片面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最终一定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丧失和畸形发展。同时长久教育下来就会导致学生的善恶是非辨别能力下降,身体素质下降,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下降。
1.2学校教育呈现功利化:现在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很多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下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很多学校需要定期接受上级教育指导部门的检查和教育成果验收、教育水平考核业绩教育资质评比等。在研讨课题进行申请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会因为很多个人因素和功利化目标而私自使用不正当策略,采取非正规的公关限制。还要更加严重者,直接忽视教育主管部门的明令禁止条例,公开制造伪造教育成果考评信息资料,甚至都不考虑回避学生。在我国的应试教育现实背景下,很多院校在进行教师资格考评和教师工作质量和水平测试时,都仅仅片面依据参评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绩高低给予评分,很多的民办类院校更是忽视对教师的科学系统化管理,对于教师的个人测评结果和出勤情况资料都实现公开制度,完全忽视了教师的个人权利的维和教师的个人尊严和情感。同时对于部分比较难管教的孩子没有严格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对部分态度恶劣的家长姑息态度,放任不管[2]。出现以上种种状况都是因为这些学校没有明确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主体的各自权利和义务,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受教育主体地位认识不明确。这些错误的道德观念完全会对学生的道德和价值养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很有可能造成很多难以估计的损失。
2改善学校管理道德性的方法
2.1树立教育服务理念:如果想改善学校的管理道德性,首先一步就是要树立起教育的服务理念。在加强德行假设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出学校的管理阶层的真正道德领导力量和权威带动作用。俄罗斯的教育管理经济学研究者亚历山大萨沙认为,校园的道德文化建设是从高层的校园管理和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入手,带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校园道德建设体系。实现高层领导的以德治校和基础师生的道德活动的参与,从而更好的发挥学校的道德教育和服务目标。从高层的校园管理和领导者角度分析,学校的道德领导不仅需要专业完备的系统知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行德行和良好的道德权威性和号召力。主要从道德修养原则出发,不仅培养教师对自我管理价值实现抱有坚定信心,同时将一个学校的单独组织向一个系统的教育共同体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最终的学校道德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服务理念拥有多个不同方向,首先就是建立起校园内人人认同推崇的校园道德文化共同体,让师生形成统一的道德培养目标。对于高校的管理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修养。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一个系统完善的道德管理制度,以实现和发挥制度的约束力量。
2.2坚持服务育人的重要原则:在信息教育体制过程中,强调了对道德约束力强化和对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视。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首先加强对教师的自身道德水准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一种对教师职责和教师职业意义追求的重要态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使命和职业责任有一个深刻清晰的认识,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认同程度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教育能力,提高对教育事业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3]。
2.3强化学校管理准则道德性:学校管理道德性改善的辅助策略还包括了学校管理人员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视和加强,同时对学校的管理准则的道德性进一步强化,一个公平合理化的学校管理准则可以发挥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可以充分体现学校整体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发挥对校园道德管理改革完善的理论依据力量。如果在校园管理体制建立过程中管理者和体制制定者对于自身的实际位置没有一个合理客观的把握,很容易出现为私利而损害校园管理道德性规章制度。只有制定的校园管理制度公平公正,才能实现学校管理准则的道德性发挥。
3结语
学校管理道德性的问题发现需要立足实践,深入教育管理内部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主要问题仍然是教育片面化功利化偏差的出现,要想真正实现校园管理道德性完善必须对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以及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规范,由此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作者:余立强 单位:宁波市慈溪市附海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唐秀美.公民道德教育的内涵及基本取向[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1):8-10.
[2]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科尔伯格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186.
[3]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J].党的建设,2001,(12):-7.
- 上一篇:班级教育教学综合管理模型研究
-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商务英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