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师的同感

时间:2022-12-23 03:05:05

导语: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师的同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师的同感

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跟普通学校的教学比起来,有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如何克服困难和障碍,提高教学实效,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艺术生对文化课教师的认同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学生认同感的重要性

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1]。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的现象,艺术学校的状况也如此。改善这种现象,做到文化课有效教学,需要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增加学生对文化课教师的认同感,是搞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艺术学校的学生,由于对专业的重视,自然对专业教师敬重和亲近。在他们眼里,专业教师是他们赖以学习和掌握日后谋生的技艺的恩师加权威的存在,对他们的人生影响至关重大,是他们主动亲近,敬重,服从的对象。而对于不少艺术生而言,文化课学习并非他们所愿,老师也是被他们边缘化和疏远的对象,被当做与他们的人生无足重轻的角色。学生由不喜欢文化课而疏远文化课老师,进而缺失对文化课教师的认同感。因此,文化课教师若想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就要被学生认可和认同,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引起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和投入。2.提高文化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契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认同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置疑。据我们调查,有些艺术生虽然对文化课总体上持排斥的态度,但对个别科目却比较喜欢,原因是喜欢该科目的教师。这说明,学生喜欢一个老师,可以转移到喜欢上该科目的课。对老师认同,进而产生敬重,不敢随意旷课,想提高该科目的成绩,希望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这种心理,都可以成为学好文化课的积极动因。3.提高文化课教师的成就感,更好地发挥文化课教师的潜力。文化课教师,一般都是学历层次比较高,文化修养较深的群体。但面临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这些群体往往会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职业成就感较低。学生良好的认同感,可以消除这种消极的心理因素,对他们的工作起到良性的刺激。另外,文化课教师长期从事艺术学校的教学,对艺术学校的教学体系有较深的了解,虽然不太懂专业,但是具有较为深厚的人文水平,了解教育改革信息,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从客观的角度提出较为合理化的建议和建设性的意见。4.转变社会观念,树立对文化课教师公正,客观、积极的认知。文化课教师不仅在学校面临可能被边缘化的境地,而且在社会上也遭遇公众认知上的偏颇。认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业务上不过硬、不正规,不入流。笔者一位同事讲过这样的经历:在一次社会聚会上,在旁的一位初次见面的人得知她的教师身份时,言语神态之中表现出极为钦佩。但随即了解到她是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师时,态度马上发生了变化。学生对文化课教师良好的认同感可以直接反馈到其专业课教师和家长,进而扩散到社会上,有利于转变社会观念,树立对文化课教师公正,客观、积极的认知。

二、文化课教师如何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1.了解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1)留下良好的第一次印象。心理学上有“第一印象效应”——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往往是今后交往的依据。第一印象奠定师生关系的基础的概率很高。第一次愉快的接触,可能会使以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文化课教学顺风顺水,第一印象差,就会给日后的师生关系留下障碍。艺术学校的学生,个性比较散漫,有些学生对要求严格的文化课教师持有“守旧”“、正统”等成见。也正因为这种成见,学生在接触新任科任时,既有期待的心理,也有挑剔、甚至于抵触的心理。因此,文化课教师一定要重视第一次跟学生见面的机会,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敬业爱岗,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教育岗位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心关注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情与爱,无论赞扬与批评都是为了他们好,偶尔批评是因为“恨铁不成钢”。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求学之难和苦衷,了解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解惑、指点学习、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时候,一个关切的眼神,或者轻轻拍下肩背,或者竖起拇指,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关怀和鼓励。艺术学校的学生,很大部分在原来学校经历过因成绩差而被忽视的遭遇。这种经历也成为学生进入到艺校后,抵触文化课教师和学习的诱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搞“惟成绩论”,注重发现学生个体微不足道的闪光点,着重发挥他们的个性显得尤其重要。其实,艺术学校的学生,因为专业和文化课的双重负担,学业压力并不比普通学校学生轻松。有些学生因为专业基础差而苦恼。另外,由于父母出国打工,或离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生活状态不稳定,缺乏来自家庭和亲情的温暖。对以上种种现象,教师要用心关注,了解学生的处境,理解他们的心境,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只要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关怀,他们的心扉也会向文化课老师打开的。2.拥有深厚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精深的业务素质。感情笼络只是让学生认同教师的基础,要想巩固这个基础,让学生真正认可还要靠教师的真才实学和个人魅力。(1)展现广博的学识水平,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可谓日新月异。艺术学校的学生最不喜欢只会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的老师,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艺术生就业、高考方面对文化课成绩的评价标准较为宽松,所以,不像普通学校那样要求知识层次上的精深,但必须要有知识面上的拓宽。这就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功底。要拥有渊博的学识,教师就必须博览群书,时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2)教学方法多样化,切忌教条,本本主义。艺术学校学生,个性浪漫,喜欢变化,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是普遍现象。最忌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笔者根据多年教学,针对艺术生的个性特点总结出了“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精讲”要讲究短、平、快。所谓“短”指内容上既短小精悍,又简明扼要;“平”指语言上既深入浅出,又通俗易懂“;快”指节奏上既轻快流畅,又张弛有度。“多练”是培养和发挥学生个性、创新思维的环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富于变化,以“趣”引人入胜,以“变”开拓思维。(3)教师要善于构建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艺术学校的文化课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睡觉的,玩手机的,聊天的都有,就是不听课。要想驾驭课堂,一方面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还要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准备充足的料,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课堂状况。课堂文化氛围,是建构在良好的课堂秩序基础上的。在张扬个性的多元文化时代,良好的教学秩序仅仅靠教师的权威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要巧妙地调动学生集体意识和潜在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能力。不同专业的艺术生有着专业共性上的差别。若利用好这个共性差别,加以适当的引导,就能树立起具有专业特色的较好的教学秩序。比如:舞蹈班学生由于专业的集体课性质,来往都是扎堆,犯错误也都凑在一起。这就需要发挥其中学生干部的作用,用集体荣誉作为建立良好秩序的突破口。再如,音乐专业的学生个性激情、懒散。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安排他们演奏或演唱相关音乐作品,或者查找朗读配乐,巧妙地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一个老师能够对学生情况了解得胸有成竹,驾驭课堂秩序游刃有余,自然会赢得学生的敬重和认同。3.要具备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时时了解社会和时展的脉络,了解文化艺术发展的潮流。能给学生提供或谈论他们专业发展的信息。艺术生具有较敏感的信息接受能力,但是又缺乏对各种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因此,作为文化课教师,要利用较深厚的人文素质功底,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正确地收集和筛选各种网络信息,让他们拓宽知识面,提升个人修养,做一个拥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兼备综合素质的艺术人。4.整洁大方、美观得体的仪表美展现个人气质和魅力。教师是公众形象。教师的言谈举止、服饰打扮都会成为学生议论和效仿的对象。教学语言上既要准确平实、还要风趣幽默。肢体语言也是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竖起大拇指、轻拍肩背、无言的鼓掌等带有感情的肢体语言,都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情境之中。另外,艺术生注重外在美,喜欢老师外型上打扮得赏心悦目,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如果长期穿同一件衣服,或保持同一款发型,会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文化课教师除了言谈举止的和蔼可亲,大方得体之外,还要在服饰打扮的美观大方上下工夫,把自己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风貌呈现给学生。每次老师换一款新发型、添新衣服,学生都表现出惊喜和赞赏。当然偶尔也会批评,或提建议。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端架子,可以跟他们一同交流关于审美的话题,师生交流其乐融融,为愉快的教学活动打下感情基础。

总之,在艺术学校,文化课教学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也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在专业教师面前,比较规矩、乖巧,都尽力展示自己好的一面,往往会隐藏真实的自我。而到了文化课大课堂里,心态比较放松,在与同学自然相处之间更能展现出“本我”。只要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尚的人品和广博的学识,用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投入教书育人活动中,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尊重。

作者:金锦玉 沈勋 单位: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