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教育研究现在与内容分析
时间:2022-06-12 03:09:26
导语:双学位教育研究现在与内容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学科之间渗透、交叉的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的发展不能盲目,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目前,随着多元社会的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双学位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我国双学位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双学位教育文献数量
笔者以“双学位”为“篇名”在清华同方数据库对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全部文献进行搜索,剔除非学术性论文,共搜索到文献158篇,以年份划分,1983年1篇,1985年2篇,1986年2篇,1990年2篇,1991年2篇,1993年1篇,1995年1篇,1996年1篇,2000年1篇,2003年5篇,2004年5篇,2005年4篇,2006年5篇,2007年7篇,2008年9篇,2009年13篇,2010年21篇,2011年19篇,2012年32篇,2013年25篇。由于双学位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及提高就业能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以双学位教育为研究主题的文献数量自2003年开始逐步稳定和提升,并在相关学科专业开始了改革实践。
(二)关于双学位教育的研究方法
从文献的研究方法来看,属于实证研究论文的有53篇,约占文献总数的33%,主要是对高校双学位教育的实践进行总结以及围绕双学位教育实践工作所做的调查。2003年以前此类的研究文献很少,2003年逐步增多,说明我国学者在开展双学位教育实践研究后,日益注重归纳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并尝试建立相关的理论。非实证研究论文105篇,主要内容涉及对双学位教育模式、理念研究,对双学位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对某一学科专业试行双学位的探讨等。但是,对双学位教育理论的研究仍较零散、不成体系。
二、对双学位教育研究内容的分析
(一)我国双学位教育理论的研究
1.双学位教育概念的研究。关于双学位教育的概念,多数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1998年以前从事双学位教育研究的学者容易将之与第二学位的概念混淆。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生在修读所学专业获取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它学科门类的专业而获取的学位。主修的专业与辅修的专业必须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双学位教育由学校自主开办。第二学位专业的设立需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学生要经过必要的资格审查与入学考试、考核,依据一定的规则录取。值得一提的是,造成概念混淆的原因之一是双学位教育的定位问题。王峰等在《双学位本科教育定位研究》中分析了双学位教育定位中的误区,指出在定位双学位教育时应正确处理双学位教育与第一专业本科教育、就业取向、资金积累等的关系。认为双学位教育是综合考虑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等的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模式。2.双学位教育发展阶段的研究。笔者整理了对我国双学位教育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提法。李莉将我国双学位教育发展阶段分为20世纪80年代的试行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发展阶段。并总结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双学位教育制度由重点院校向普通院校扩展,从综合院校向单科院校延伸,以校际合作、多样管理为特点的制度改革彰显了人性化管理的时代精神,淡化了过浓的专业色彩,逐渐打破了学科和专业壁垒,为现代人才的培养创造了现实条件。叶双等将双学位教育模式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试行时期(1978—1986年)、推广时期(1986—1999年)、创新时期(1999—现在)。其划分界限为: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的召开以及教育部倡导部分高校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重新探索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制等教学管理模式,并进行小范围试点;1986年,学分制和辅修、双学位模式等教学管理制度在全国高校铺开;1999年,部分高校的辅修、双学位模式进行大胆尝试,比如区域联合办学、国际交流等。3.双学位教育实施模式的研究。关于双学位教育实施模式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刘秀娥等提出双学位教育可以从本校、区域高校和国际合作三个层面来开设。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实施校内双学位教育;高校间开展合作,实施区域双学位教育;发展对外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双学位教育。陈学敏等认为应从构建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统一双学位本科教育质量管理标准、加强双学位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等三方面进一步发展双学位教育。李莉则认为需要在专业设置、质量保障和学习指导三方面继续向前推进双学位教育。4.双学位教育必要性的研究。目前,双学位教育必要性的研究主要有四个层面:一是在社会需求层面,双学位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一的专门型人才培养的缺陷。二是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层面,双学位教育适应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就业能力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在高校自身发展层面,双学位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或者高校群的教育资源,无需投入过多的资源,即可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四是在学生发展层面,双学位教育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二)我国双学位教育的实证研究
1.高校开展双学位教育的措施。有些高校已经采取一些措施,使双学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试验组及孙哲对清华大学实施双学位的目的、培养要求、培养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论述;叶双等对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区域高校联合办学、武汉地区七校联合办学以及部分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双学位教育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2.对双学位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我国学者对高校双学位教育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双学位学习需求与满意度,双学位教育制度执行状况,教师对双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考核方式以及双学位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如梁丽等对武汉地区联合办学修读英语专业第二学位的1080名工学、理学、医学以及人文学科下属的几十个专业的学生就英语双学位办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得出结论:该校英语双学位办学模式及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英语双学位模式是一条有效的办学途径。李雄鹰等以兰州大学应用心理学双学位班为例,分析了双学位学习与本专业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双学位学生和非双学位学生是否存在差异,以此分析双学位与专业学习间的关系。
三、总体特点与未来的方向
(一)总体特点
目前,关于高校双学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文献不多,总体而言研究仍不够系统,体制上、管理上的研究未有触及,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有学者在该领域努力开拓。同时,在我们搜集到的文献中,双学位教育适用性研究主要是在不同专业特点情况下,结合双学位教育的理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实践研究方面以“专业+英语”的模式居多。
(二)未来的方向
1.双学位教育的研究对象将逐渐从高校走向社会。双学位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配合。所以,研究对象将逐渐从高校延伸到社会,研究领域从教育拓展到经济、文化等领域。2.双学位教育的研究视阙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关于双学位教育的研究都集中在教育学领域,学科视角不平衡,领域研究不够全面。因为对双学位教育的深入研究是在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才逐步开始的,可以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从其它视角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分析。从教育学角度研究的文献看,大部分文章理论不够深刻,实践性研究少,观点新颖、有创意的文献少。文献数量虽逐年递增,但文献质量进步不大。学科视角的局限性,在客观上限制了研究本身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实践的指导功效。此外,探索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特性是对双学位教育更加细致的研究,以后应涉及更多专业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会从更多的学科视角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进行理论和实践性研究。3.国外双学位教育研究将进一步加强。文献中介绍国外双学位教育现状的仅有4篇,主要是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家双学位教育情况。说明我国学者对国外双学位教育的研究极少,且停留在简单的介绍阶段。文献的写作模式一般是先介绍国外双学位教育现状,然后提出我国高校开展双学位教育的建议,并未进行深入的辨析与研究。如何将国外双学位教育成功的经验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教训更多更全面的应用于指导我国高校双学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4.双学位教育政策层面的研究将进一步显现。目前,国家对高校开展双学位教育工作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的制度规范。双学位教育的概念、标准、管理等诸多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就业及人事相关政策上,并没有将接受双学位教育的学生与普通毕业生区别对待。因此,如何更好的在国家政策层面出台相应的制度并有效实施,规范对双学位教育的宏观管理,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地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将是未来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5.多渠道共享双学位教育资源将进一步发展。国内部分高校之间、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办双学位教育的成功案例,已充分说明了高校之间特别是单科类与综合性高校、单科类高校之间教育资源共享对双学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教育资源共享的根本目的就是搭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正是与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因此多渠道共享教育资源是双学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我国学者对双学位教育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领域需要拓宽,理论研究要深刻,要与实践相适合,实证研究要加强。为了突破已有研究的局限,我们应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改革研究成果,并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作为理论支撑,对高校双学位教育做系统的理论研究,以期探索出适合国内高校特点的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双学位教育理论模式与相关实践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双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高层次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容敏华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上一篇:铜氨丝服装设计论文
- 下一篇: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