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分析法教育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27 03:30:07
导语:画图分析法教育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画图分析法的产生
画图分析法最初源于艺术教育。随着19世纪末艺术教育的改革、推广以及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发现了儿童图画与其总体发展阶段的相一致性,认为可以通过儿童的图画判断其发展水平,从而开启了有关儿童与成人图画的心理测验时代。长久以来,图画作为一种打开儿童心声的媒介和评价的工具仅运用于心理研究领域。直至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多伦多市教育委员会研究中心结果表明,图画不仅可以作为评价学生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来源,而且还是一种良好的教育研究沟通工具。此后,画图分析法在教育研究领域开始作为一种探究学生观念的具体研究方法。
(二)画图分析法的本质特征
画图分析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投射技术和视觉研究基础之上的质性研究方法。其基本原理与心理学领域中的“绘画评定”“画人测验”或“绘画心理分析/治疗”等心理绘画测验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图画”作为一种思维表达的媒介如前所述,画图分析法是在图画心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同“思维的心理形态是以视觉意象来进行表征的”,图画“不仅是思维活动结果的‘翻译’,而且是有血有肉的思维活动本身”。但与心理学常见的绘画测验相比,画图分析法对图画的运用更强调的是图画本身所具有的:思维表达性,认为画图的过程即是一种自我思维建构的整理与再现;投射性,认为图画的投射作用更能够帮助个体回忆和表达出更多关于图画主题的真实细节;可理解性和可解释性,认为图画一方面可以帮助画图者整理思维,同样也可以使读图者理解其所想表达的意义及关系,画图者的解释和澄清更可以使读图者明确理解;表达公平性,认为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图画对思维的可表达和可理解性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同个体在语言表达能力水平和技巧上的差异;趣味性,认为画图相对语言和文字更能吸引儿童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画图分析法对图画这些特质的运用,凸显出的是将被研究者的图画作为一种收集他们思维表达信息的工具,而并非将被研究者的图画作为被评定的指代对象。除此之外,该方法还可以较好地隐藏研究的目的,将画图作为研究的首要环节,让参与者先画图再讨论、先表达再澄清,开放性的反馈要求可以避免参与者给出社会赞许性答案,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者的真实想法。当前广泛的研究运用和支持表明,与传统访谈与问卷技术相比,将图画作为一种收集思维表达信息的工具运用于儿童、学生研究以及观念研究具有相当的优势。同时,单独对图画的运用也同样存在一定弊端对于这两点弊端,“最重的要观点”,其实恰恰是显示出图画更具有对观念显示的优势性。“担心自己画得不好”这一想法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凸显。虽然当前研究已表明,任何人都有像儿童一样绘画的能力,但在中国一旦谈及图画,人们更倾向于技巧的判断。画图分析法为了有效地摈除单纯运用图画所产生的弊端,在具体的应用中,一方面,是使参与者务必明确画图的目的不是评价他们的绘画技巧,只是对他们看法的了解。另一方面,画图者必须要对图画的内容做以解释和说明,以使研究者准确的理解参与者图画的全部含义,避免研究者对图画的所产生的误解及投射效应。考虑到参与者群体(儿童或者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传统访谈方法可能产生的言语互动刺激、研究者的中心角色等因素,画图分析法在画图阶段后采用更能引出真实信息的焦点群体访谈来收集被研究者们对图画的解释。“群体性”的内容分析原则为了更客观地获得参与者群体的观念及特征,画图分析法对于图画的解释和分析采取的是以群体性为原则的内容分析,这与心理绘画测验或分析治疗对图画的分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首先,画图分析法是针对群体图画展开的分析,其目标在于力图发现群体图画中所呈现出意义的某些形式或类型,而并非聚焦于具体某一幅图画背后的含义来进行个体解释。其次,画图分析法所分析的内容,是图画中所反映出群体的观念类型或取向,而不是人们的心理认知或智力水平,更不是人格特征缺陷或心理障碍。而且,画图分析法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可以将视觉图像进行量化的内容分析法,而不是对具体某一参与者图画进行现实主义标准化的细节特征评定。
(三)画图分析法运用的范畴
作为一种收集思维表达信息的工具,画图分析法可运用的观念指向对象十分多元,涵括教育领域内的各种事物,既可以是学生所熟知的具体实物、个体、事件,也可以是学生难于表述的抽象知识、概念、过程,等等。但在具体研究中需要注意,画图和焦点群体群体访谈的主题要根据所研究观念的具体指向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四)画图分析法运用的研究立场
基于不同的研究旨趣和立场,对图画的分析和观念的提取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一种情况是完全基于被研究者,即从客观主义认识论出发来展开研究,那么,对被研究者图画的分析则采取一种完全“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建立内容分析的元素类目框架。即将所有被研究者的图画结合群体访谈的内容进行有意义元素的拆分、精简、概括,以归纳出不同类型的典型观念。由这种立场出发分析所得的观念能直观的反映出被研究群体的真实想法,较好的体现出被研究群体的某些观念特征,但也因图画的无限制性表达以及这种完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式不能有效的收敛被研究群体所有的创造性表达,往往使研究所得的观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不具备严格的概念性维度。另一种情况情况虽同样也是基于被研究者,但是从一种修正的客观主义认识论出发来进行研究(如,现象描述分析学的视角),对被研究者图画的分析采取一种修正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建构内容分析的元素类目框架。即在研究分析之前,从理论中已经存在的可以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推导出内容分析的预设维度,在此基础之上,再根据研究实际所得的有意义元素进行修订,以得到被研究群体认识这一事物或现象的真实的维度,最后依据所有元素在各维度上所呈现出的不同层次来提取典型观念。由这种立场出发分析所得的观念能够较为系统的反映出被研究群体的观念特征、观念类型以及观念所得的认识途径。综上来看,我们对画图分析法的认识,既不能等同于心理学领域对图画的运用,也不能简单的将图画理解为在访谈前吸引学生参与的“小游戏”。对于这一方法本质的理解和运用前提的把握,是我们准确掌握和运用该方法的重要保证。
二、画图分析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如前所述,“画图分析法”在当前学校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是灵活多样的,但在其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这一方法的操作大致可以分为准备、实测、编码、分析、检验这五个具体环节。以下,以“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这一具体课程的看法研究为例来辅助说明这一方法的运用过程。
(一)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主要是在正式进行画图实测之前对研究立场的确定、参与者的招募,以及各种实物材料的准备。对参与者的招募主要是秉持主动自愿的原则。由于该方法的主要环节是单独画画,和小组群体讨论,因此务必使每位参与者在进行实测前明确他们将参与的任务,要使参与者明确这不是一项考核绘画技巧的测试,只强调意义表达。将招募到的参与者分为6人左右的同质性小组,每次实测针对一组成员展开。实物材料主要是指画图图纸的印制。图纸包括画图指导语、图画框以及对图画的文字说明框这三部分。其中,“画图指导语”是画图分析法顺利开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研究所得图画的有效性,通常是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简短清晰的描述,使参与画图者清晰的知道自己要画出的关键现象是什么。但这一指导语切不能过于具体,不能给出过多相关画图举例,以免引导或限制了参与者的思维表达。如,本研究确定的指导语为“画一幅有关你现在大学所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图画。这幅画应该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表现你个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最强烈的看法、感受、理解、回应或经历”。以此指导语为例,就要避免提及或限定“在课堂内”、“课堂外”等图画举例。画图指导语在正式进入实测使用前通常要通过一至两组的试测反馈来进行修订。看参与者对指导语和画图是否有异议,会不会出现不知道如何去画,是否会出现图画中的元素过于一致等问题,最终以参与者的反馈和图画的表面效度来确定正式的指导语。
(二)实测环节
实测环节包括以小组为单位的画图和焦点群体访谈这两个连续的部分。画图是本方法的特色与关键,通常是在指导语下的规定时间内(10~15分钟)要求小组成员在所给出的图纸上独立进行画图,并写出关于图画内容的解释说明。通常低年级的学生因为画画乐于参与其中,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会考虑到自己绘画能力的因素,因此,在实测现场,除了要再一次强调这不是对画图技巧的考核外,在面对低年级的参与者时,还需要对画图的时间、空间、画笔等加以限制,如禁止使用彩笔。在画图后便紧接着进行焦点群体访谈,请小组成员围坐一起按次序分别分享自己图画的内容。期间其他成员就图画及其画图者的解释相互讨论、质疑,以澄清画图者所想表达的观点。研究者同样围坐其中,以协调者、倾听者以及观察分析者的身份参与,要用多种方式鼓励和促使其他成员加入讨论,如使用“其他人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有别的想法”,在澄清观点的同时也要避免价值判断,要使用“我是这样理解你的……对吗”等。需要注意的是,画图分析法中所采用的是以深入搜集第一手资料为目的的“成员主体型”焦点群体访谈,注重参与成员的各种表达,成员间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但不表示反对,不必达成一致性的结论。
(三)编码环节
编码环节是运用视觉图像内容分析法对实测环节所得图画、图画说明以及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这一环节包括元素编码和类目框架编码两个部分。视觉图像内容分析法是将图画中所有“有意义的”视觉或言语信息等需要分析的内容加以拆分,分解其组成的有意义元素,并量化纳入到依据特定研究主题所确定的类目表下,通过具体的对比分析来发现和解释其趋势,以便更清晰有效地了解图画所表达的含义。在具体的运用中,必须要由两名或以上的研究人员共同展开,包括对元素的拆分、元素意义的确认、元素的精简、元素类目的确定等,都需要由不同的研究人员分别单独处理后,再共同进行商讨、核对以达成共识。首先,对元素的编码是指通过参与者所写的图画说明和群体访谈的内容对图画中有关“课程”的元素进行意义确认和精简,具体的操作则包括三个环节。
三、运用画图分析法的注意事项
经本研究运用表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除了遵循前述主要步骤,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关于图画的运用。一方面,在操作部分提到过,对被研究者的招募和指导画图的过程中,务必使其消除“不会画”或者“画不好”的担心。在画画的过程中要确保实施的空间足够宽敞,以避免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或偷看其他成员的图画。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得到的被研究者的图画可能会十分抽象。因此,在画图环节后的焦点群体访谈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尽量鼓励参与小组对图画的意义澄清。6人左右的小组焦点群体访谈通常要保持在1.5小时左右的时间。第二,关于焦点群体访谈的运用。不少研究表明,对青少年关于某些事情的观点之研究,焦点群体访谈特别有用。通过群体访谈所获得关于参与者真实想法的信息相比其他方法更为精确。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中,研究者务必要明确该种访谈的运用不仅仅在于发现参与者想的是什么,而是要探究其更深层次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其所持有的态度、观念。虽然该访谈的形式较为开放和多样,但实际上并不随意,恰当的开放性问题是关键,可以确认参与者的回应不是受到研究者的暗示和引导。如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据学生们的讨论进一步追问“在你的课程学习经验中,老师通常是怎么样讲课的?”,使参与者从自己的立场和情景出发来回答、讨论和质疑问题,而不是重复周围或借用他人的经验来描述自己的“听说”,进而以确认这一经历和想法是出自画图者本人。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录像机来记录访谈过程,以便更准确的记录讨论中每一位成员的发言、互动和情绪。第三,关于资料的编码和分析。研究者无论是对图画还是对访谈资料的处理,务必要注意将参与者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以避免对画图者含义的误解而产生投射效应,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第四,合适的研究同伴对该方法的运用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制定画图指导语、实施画图、进行焦点群体访谈、整理资料、抽取关键元素、精简合并关键元素、建立类目框架、观念抽取的过程中都需要“研究同伴的验证”。尤其是在图画的关键元素、类目框架编码和确定环节,均要由研究者与助理分别单独处理后,再依据个人所得的清单进行核对、商讨以达成共识后产生,以避免研究者“独做独言”。
四、对画图分析法的运用反思
从研究运用的实际来看,画图分析法对有效地探究学生的真实观念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一方面,画图分析法可以较好的克服开展学生研究时传统研究方法无法解决的学生表达的问题。例如,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这一敏感的和“课程”这一抽象的主题时,学生们不存在各种顾虑、隐私不愿表达,也不存在纠结于“课程”这一概念而形式化的回答或不知道如何回答的现象。相比访谈等其他的形式,图画更具有对观念显示的优势性。对于低幼龄的学生而言,此方法的运用必将有效的弥补他们在填写问卷或进行单独访谈时所面对的文字理解、认知发展水平以及语言能力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画图分析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个体对某一事物的观念和看法,可以克服强行将外界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之上开展研究所带来的谬误。以本研究对学生的课程观研究为例,虽然预设了课程观的维度,但这一预设维度在研究中只是一个借鉴的思路方向———从课程的共同要素入手来把握课程观,最终的维度需要由研究具体所获学生的真实资料来确定。如此,不仅可以使被研究者随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有利于研究者在一定方向的指引下更准确有效的获得学生的观念、理解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与传统的问卷以及访谈设计相比可以有效的避免研究所得不是学生的真实所想,而是与研究者交谈、互动的引发而出。可以说,画图分析法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进行学生视角研究时的缺陷。当前,虽然我国有部分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在课程实施和参与过程中学生观点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研究中较少涉及。观念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关键,要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就必须要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仅通过传统的外部的观察和评价并不能非常有效的获得学生真实的“心声”。画图分析法的可操作性与借鉴应跟上理论的脚步受到国内研究者的重视,以顺利地推动学生研究的展开。
作者:吴扬高凌飚单位:郑州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 上一篇:农机监理工作计划
- 下一篇:皖北文化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