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研究
时间:2022-12-12 09:08:53
导语: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迫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却面临着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的“双低”困境,这不得不使人对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诸多思考。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从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等方面着手,探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理念。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理念;实施主体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已有十多年,从1997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拉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帷幕,到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已经经历了高校自主探索阶段和试点阶段,在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1]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阐明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那么在新的教育政策的驱动下,新一轮的创业教育又应该如何实施呢?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实质却大而不强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健全、创业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2]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彻底解决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窘境,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近年来,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陈希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新的阐述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让“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新概念越来越得到肯定。“创新创业教育”既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也不等同于“创新教育”,它是在经济需求、国家政策推动下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鼓励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的一种新的创业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发展趋势,其为当今高校创业教育远离低技术含量创业向科技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另一方面也突破了单纯为创业而进行教育的限制。本文中的“创业教育”均是指在新的国家政策驱动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对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
当前很多高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甚至单纯的当做一门课程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其价值追求应该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到各个学习阶段、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以渐进式的、积累式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创新人才。创业教育的功能价值更不是通过某种教育形式就可以立竿见影的,所以创业教育应作为一种为理念推动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将其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也要明确创业教育不等同于“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就业指导”等教育形式,更不能误认为开展创业大赛就是进行创业教育。
三、对创业教育实施主体的认识
查阅近几年关于创业教育的学术成果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高校是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对创业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实际上,创业是一种很复杂的行为,无论是就其产生的功能价值,还是促进其行为转化的过程而言,都不是紧靠高校这个单一的主体就能够很好实施的,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高校、政府、企业三者共同参与、协同促进创业教育发展的。创业教育好比一座金字塔,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创业教育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工作为其具体实施提供政策支撑、法律保障和宣传激励等方面支持,从而营造深厚的社会创业文化氛围;[3]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自身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校内顶层设计,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合于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在积极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引导校内各级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精神。此外,还需要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提供教学实践平台,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对创业教育功能价值的认识
从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是基于就业难的实况,长期以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往往定位于功利性地解决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而忽视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结构的调整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更加明显,而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的的功利性创业教育只能培养出找不到理想工作不得不自主谋生的生存性创业者。因此,对于国家而言,创业教育的实施不仅仅是解决表层的社会就业问题,更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强国富民的必由路径。
五、对创业教育接受者的创业意向的认识
高校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自我就业的素质和能力,不明确自己想干什么,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无目的地投入自己的专业学习中,是为了专业而进行专业学习,而不是为了人生的理想工作进行专业学习。这就是说,很多人严重缺乏自我就业意识,或者说根本不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工作。大学生应该在上大学早期就给自己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到底是适合搞学术研究,还是直接就业,亦或是创业。对于创业者而言,在进入高校之初,就应该让自己去了解并树立崇高的创业理想。而我国的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自我就业意识,高校应该积极启发大学生探索自我价值、寻找符合其自身内在需求的发展方向,将创业意愿与自己的内在价值需求相适应,才能增强自我效能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动力。在这一方面,印度做得比较好,印度政府较早地鼓励学生树立“自我就业”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未来及早谋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六、对创业教育对象的认识
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却存在受众面过小或受众面较广但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导致创业教育实施成效甚微。分析这一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不能分群类教,对不同的群体加以试行不同的教育措施,这是当今创业教育出现重要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而言,不同的对象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程度不同、需求内容也不同,而不同层次大学、不同类型大学、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创业意愿的学生所接受的创业教育更应该是有所差异的。高校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应该全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目标应该多元化,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培养出不同的创新性人才,对于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具体某一所高校而言,针对全体学生,注重整体创新意识培养,提高整体学生岗位胜任力,这是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但这不意味着“一刀切”,因为真正的创业者毕竟是少部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有强烈创业意向或较高创业素质的同学,应该根据其专业特色、兴趣爱好等基本特征,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大力扶持,促使其成为拔尖的创新创业人才,以最大的效益造福社会。
七、对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认识
根据创业教育对象的不同,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养目标,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大学应该有不同具体特色的培养目标。不能千篇一律,搞统一标准。国家政策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方向指导,还有根据自身的层次、特色进行符合本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定位,不能让创业教育也踏进大学同质化的区域。而其最有力的保障就是政府要保证高校有足够的创业教育自治能力,使高校可以根据本校办学特色进行符合自身要求的创业教育改革。
八、对创业教育评估的认识
为了防止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趋同化,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高校创业教育评估标准的差异性。目标计划的制定往往取决于其目的。如果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全部用同一套评估标准,那么各高校为了通过评估取得相应的利益,只会脱离本校实践情况、发展特色做一些违背常规的行为,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早已大相径庭,不仅造成有效的教育资源浪费,还会走向高校同质化的老路。可以看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创业教育各有各的特色,没有人会把斯坦福和哈佛大学的创业教育混淆。当然,我们也不可能盲目地模仿任何一所一流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因为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是与具体的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的,而并不具备其他一流大学所处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九、结语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需要高校、政府、企业三者的共同推进。本文从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创业教育的功能价值、创业教育的对象、创业教育接受者的创业意向、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创业教育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以期为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指导性建议。
作者:李盼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婷.中韩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2]商光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董元梅.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 上一篇: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研究
- 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STS教育理念探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