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理念及回归策略

时间:2022-04-18 10:01:22

导语:个性化教育理念及回归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个性化教育理念及回归策略

摘要:个性化教育理念是激发教育系统各要素高效流动的精神中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不竭的理论源泉。个性化教育理念旨在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实现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实践个性化教育理念必须以教育系统关键要素、环节为突破口,打通系统内各要素资源的结构通道,实现教育的开放性、发展性和个性化。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教育管理;教育体制;回归策略

一、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原点,以实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和谐局面为旨归,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照受教育者个性特征,灵活调控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评价办法。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统一,才能实现成人和成材的统一,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愿景。个性化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的客观要求。首先,从考试招生层面看,个性化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的生动写照,将受教育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潜能和天赋特长看成是可挖掘的财富,关照并引导受教育个体自身兴趣进行教育。而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摈弃唯分数论的选拔,保障人人受教育机会公平,通过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实现人尽其才。其次,从人才培养层面看,个性化教育是以科学的质量观来实施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绝不以课堂的结束为教育中止点,通过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教育策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拔高,使学困生有充足的思考回味的空间。再次,从教育评价层面看,个性化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原点的,这是教育的实质要求,但同时应当注意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特征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都直指使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一教育真谛。为此,个性化教育配套的教育评价系统应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同时突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从教育创新层面看,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开放性的体现,是经济发展的反映。

二、个性化教育理念的现实悖论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单一课程内容、教育测量、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已然绑架了个性、活泼的学生。比如,在以考试分数为指挥棒的教育选拔机制下,是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目标的。而考试作为教育测量和评价的手段,本应充当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的反馈机制杠杆,却被异化为决定人生命运和孰优孰劣的功能性工具,成为终结性的教育评价,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典型。个性化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原点的,过早文理分科,表面上忠于学生个性的选择,实际上是学生在泛化的文理分科中迷失自我的孤注一掷,无法代表学生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首先,一方面,个性化教育要求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互动覆盖面广的信息网络,设施齐全的活动拓展室;另一方面又要求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业务能力强、孜孜不倦的师资队伍。在学校没有充分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缺乏硬件、软件的支持。其次,个性化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脱节无疑在蚕食着教育理念的可贵价值和理论地位。最后,长期处在象牙塔里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必须经历一次合理回归,发挥出教育价值和效益来才能走出悖论怪圈。

三、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合理回归策略

(一)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注重多元化评价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多次强调要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合理的考试评价制度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发展、进步,从而对教与学双方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和促进等作用。[1]“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康德的这句名言启示教育者要洞察并善于挖掘培养人所具有的能力类型。注重多元化评价,涵盖智能、人格心理、思想品德、体能发展等方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科学性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创新办学体制,改善教育管理方法

教育作为公益性较强的领域,教育者更应殚精竭虑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个性化教育理念催生个性化教育特色,包括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的个性化。这就要求学校享有充足的办学自主权,以主人翁的角色扎实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办法来。

(三)加大教育内容的启发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应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课程编制中所有学生都应学习相同的课程、接受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标准化的评估的局面。为此,应加大教育内容的启发性,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供学科前沿、探究性强的课程素材,注重个体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灵活变通,绝不拘泥于有限时间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同时,个性化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客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四)打造“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系统,对接终身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此,打造“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系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两种资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拓展教育服务的内容、规格和订制方式,满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迫切愿望。

作者:黄卓 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8.

[2]吴全华.中小学去行政化与教育治理的法制化、民主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