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探讨
时间:2022-07-30 10:23:22
导语:高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在教科研服务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切实的措施,以便促进图书馆在“双一流”背景下更好地为教科研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科研服务;转型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此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高水平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水平是一所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与学校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双一流”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同时,也是对我国高校建设和发展进行全新的一个战略定位。双一流建设,不仅仅是重点高校,地方高校也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机构,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为“双一流”建设服务的任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如何服务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需求,是当前急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1.1馆员自身能力有限,工作积极性不高。大多图书馆员作为学校行政人员,很少或者几乎不参与教科研活动,往往只是参与馆内简单工作,书籍整理,咨询回复,维护阅览环境等等。与教科研老师存在一定距离,相互之间陌生,很少甚至从来不交流,一定程度上影响相互需求及研究方向。1.2信息资源加工整合的能力有限,特色资源建设不明显。如今,互联网环境下,开放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由于部分馆员学识能力有限,对于网上开放的资源感到陌生,甚至不了解什么是开放存取,或者不清楚图书馆可以从开放存取机构或平台获取免费的资源来使用。现如今很多的特色资源会凌乱的分布在不同的文献资源或微小数据库中,由于每个馆员信息辨识能力、整合能力的不同,也将无法获取或者获取到很少的特色资源。如国外学术论文、著作、网页、微视频、毕业论文、征文等具有特色的资源。由于馆员能力的限制,这也会导致特色资源建设片面,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因而无法发挥这些特色资源的效益。1.3为教科研服务的专业馆员组成单一甚至缺乏。从目前大多图书馆人员结构看,大多图书馆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图书馆馆员拥有图情专业和学科专业背景的人员屈指可数。这种环境下,图书馆领导应做好顶层设计,用人长处,尽量发挥每个馆员的有点,根据不同的馆员能力建立一支不同类型的服务队伍很有必要。因此,建设一支梯度型、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是比较理想的模式。如基础型、技术型、教学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型的读者也可以划分不同的服务团队,如针对学生读者的,针对教师读者的等等。
2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主要措施
2.1改变观念,树立重视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目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一直以来强调图书馆服务教科研的重要性,但对于教学的支持却不太重视,思想和服务观念相对落后,服务的环境很薄弱,服务模式和形式大多停留在口号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为教学服务的效果。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应进一步改变思想观念,切实认识到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图书馆应该积极作为,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形式,拓展服务内容,强化化服务细节,为教学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保驾护航。2.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急需转型。(1)资源结构需要调整优化。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信息资源结构需要优化。首先,图书馆应具备一定数量的图书资源,这也是基础的条件。通常图书馆应结合教科研人员需求,通过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迫切需要的资源,首先将一流学科建设中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重点的采集对象,加强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可选择性的采购与本学科相关或相近的边缘学科或前沿学科资源,以便扩大师生知识面,形成有主有从的信息资源结构。比如,不管高校是应用型或研究型层次,图书馆必须采购学术型文献资源,如,一流学科的著作、中外文核心期刊、会议、报纸文献等。于此,随着地方高校的不断发展,其图书馆的建设更应突出馆藏的特色,通过建设特色馆藏,使藏书由多变精,为地方高校提供特色的教科研资料,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作用。因此,在馆藏建设中,一定要转变思想,优化采购模式,必须从以藏为主的模式转变到以用为主的模式,最终提高资源利用率,服务教学。(2)采购模式需要转型。在采购形式上,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实现精准采购。应该大多采取现场采购的原则,在人员组成上,图书馆人员与系部领导和教师参与的方式,保证所购图书适合我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学术价值较高。同时,应该广泛征求读者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见,认真做好读者需求调查,完善读者荐书办法,包括网上荐书、留言板、新书推荐、电话推荐、书刊推荐邮箱等。根据读者的反馈信息作为订购依据,保证所购图书符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要求。(3)深度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如今,网络资源处处皆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聚合网络信息资源,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聚合、分析等。对于教学、科研前言信息应该加工处理,尽可能建设自己的数据库,提供镜像服务,方便用户使用,从而保证教科研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文献信息资源。2.3提高馆员学识和专业水平,服务教学科研。“双一流”建设中,对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建设一流的馆员服务队伍,才能适应新的目标。所以对馆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每位馆员需要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背景,并应该具有一定的学历和职称。也只有这样才能嵌入“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其次,每位馆员还要具备熟练计算机应用和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及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双一流”建设学科提供最新、最准确的科研情报信息。最后,馆员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开展相应的学科对话,适当的引进新生力量,有效提升学科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也要求图书馆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岗位设置,建立相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以推动馆员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出谋划策。2.4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改变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探索多元化组合的服务新主张,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加强与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各类情报机构、数据库商等机构进行合作,使图书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服务对象资源进行有机的对接和融合,让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到每一个院系,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办公室,深入到科研小团队中,尽可能使馆员发挥最大优势,成为他们身边的信息助理。同时,图书馆还应积极发挥情报研究和知识服务的优势,帮助高校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方面搜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源,为一流大学战略决策层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撑,这也是图书馆提升自我价值和地位的重要途径。
3结束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馆员能力的建设已迫在眉捷。首先,图书馆领导要做好顶层设计,及时转变观念,意识到馆员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等相关机制,以保障馆员学科服务能力建设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加强馆际交流、部门与部门交流、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力争为师生提供一种协作、交互,以及实体与虚拟并存的学习共享空间,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唐芳.“双高”建设中安徽省高职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2):152-153.
[2]范翠玲,郑云武,张楠.“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9(11):90-95.
[3]李欣.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探析[J].科技资讯,2019,17(01):223-224.
[4]张孝文,沈戈鹰.高职院校图书馆教科研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31):1-3.
[5]田慧芳.地方高校图书馆针对“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服务能力提升途径探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7,2(12):42-46.
作者:赵峰涛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误区与改革策略
- 下一篇:一师一课教育教学变革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