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全纳教育教学挑战与策略

时间:2022-12-09 03:09:33

导语:学前全纳教育教学挑战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前全纳教育教学挑战与策略

摘要:报告中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全纳教育的发展与推广具有一定法律基础和教育基础,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学前全纳教育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面临系列挑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种基于本土化的学前全纳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全纳教育;教学;挑战;策略

一、内涵与必要性

(一)全纳教育与学前全纳教育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其目的是让所有适龄的儿童都能够享受同等教育权利与教育资源。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对象是符合学前教育要求的所有适龄幼儿。学前全纳教育强调的是“非隔离式”教育,主张不再区别对待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不再排斥、歧视特殊幼儿。(二)实施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必要性。1.全纳教育教学关注人的发展。学前全纳教育教学对于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前期是儿童语言、运动、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将“特殊幼儿”被纳入普通学前教育幼儿当中,生理上有利于特殊幼儿身体机能的重新组合和功能代偿、损伤器官的矫正与恢复;心理上则有利于降低特殊幼儿的自卑与自闭情绪,增强特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将来更容易适应社会生活。通过全纳教育中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的共同教育与成长,可以帮助普通幼儿了解个体的差异,培养他们对特殊儿童的接受和尊重,学会关心同伴、关心社会,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特殊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更大程度融入社会、自我提高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2.全纳教育教学教育意义凸显。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学前教育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分开进行“隔离式”教育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但我们忽视了特殊幼儿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学前全纳教育的发展将给3-6岁适龄幼儿提供一个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在此过程中,也使得社会对于特殊幼儿的“有色眼镜”逐渐减轻。这对于实现全民教育以及教育公平、民主具有突破性作用。此外,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师资水平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全纳教育的实施使得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扩大,必然也将带来学前教育领域师资水平培养与选拔要求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学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素养。3.全纳教育教学社会意义重大。特殊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融合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纳教育则是高质量的特殊教育的追求。学前全纳教育的发展除了对幼儿发展和教育本身具有重要影响外,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全纳教育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关注,从而提高社会对特殊教育的与幼儿的接纳度。非隔离式的教育环境使得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享有同样地权利,接受均衡的教育资源,这不仅是对幼儿和家庭带来思想与行动上的进步,更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前全纳教育教学实践挑战

现阶段,我国推广实施学前全纳教育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和教育基础,然而,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一)“随班就读”与全纳教育相混淆。目前,“随班就读”是学前全纳教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随班就读”是为解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的上学机会问题的一种举措。然而,现实表明,“随班就读”的发展仅仅是增长了幼儿的入学率登记率,并且,无专业全纳教育教师的“随班就读”的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有文献显示,2008年,国家统计局曾经就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统计数据如下:我国大约95%的教师认为残疾学生应该到特殊学校就读,普通学校的环境他们无法适应,另外还有将近50%的教师认为全纳教育是一种同情弱者的教育,对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毫无帮助,还有70%的教师认为如果国家大力发展全纳教育,建设全纳学校,最终将会导致全纳学校的正常学生转校等。从教师到幼儿都对全纳教育存在质疑。(二)全纳教育的社会认知局限。家长与学校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仍持有偏见,特殊儿童的社会接纳度亟待提高。实施全纳教育教学的幼儿园不仅需要转变观念,一视同仁的对待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还需要软件、硬件设施上提供支持。对于家长,尤其是普通幼儿的家长不仅要自己完全接纳特殊幼儿,同时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是拒绝孩子和特殊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他们认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与发育“拖后腿”,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学前阶段的幼儿可塑性、模仿能力比较强,长期和特殊幼儿交往对于普通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利。(三)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幼儿教师的培养规模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数量较少,且许多幼儿教师并非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出身,质量参差不齐。在我国,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往往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在许多中小城市亦或乡镇地区,往往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的水平也更加有限。除却幼儿教师的数量与水平问题,能够满足学前全纳教育需要的幼儿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如何科学扩大幼儿教师培养规模、提升幼儿教师素养,培养适应全纳教育的幼儿教师是当前学前全纳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学前全纳教育教学实践策略分析

如何更好更有效的推广学前全纳教育教学,在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中实现更高的教育品质,具体分析策略如下:(一)扩大与改善资源配置。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开展相比普通学前教育和专门的特殊教育而言,需要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增拨教育经费,加大资源投入与配置。全纳教育需要考虑的对象不是普通幼儿群体或者特殊幼儿群体的单方面,二者兼而有之。特殊儿童“入园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资源的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合理有效分配教育资源。因此,全纳学校的开办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经费支持,以完善其教学的软件、硬件设施。(二)实施针对性课程与评价。实施全纳教育离不开课程的开发与运用。全纳课程的实施不是为了使幼儿适应课程,而是要让课程适应并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学前全纳教育教学中需要开发一种全纳课程,使之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全纳教育中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评价,提倡从全纳角度来看待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给学生分层次,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要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不纯粹以结果为导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关注与重视幼儿的进步。(三)全面提升师资水平。教师是全纳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全纳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态度是全纳教育全面开展的重要基础。首先,幼儿教师要兼具教育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的专业素养。其次,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民主平等的教育观,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除此之外,全纳型幼儿教师还需要具备足够的爱心、耐心、责任感。特殊幼儿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与爱心,这不仅是幼儿教师职业所需,同时对于普通幼儿对待特殊幼儿态度也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四)变革教学方法实践。有效的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开展对于班级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具有一定要求,小班全纳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减少班级人数,教师的压力和任务量也随之减轻,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照顾到每一个幼儿,也能够对特殊幼儿给予更多关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自身也具有积极作用。组建“专家学者——普通学前教育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资源教师”专业网络,协同指导学前全纳教育教学的开展。

“全纳教育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尤其是特殊教育模式越来越得到完全的改观”。因而,综合运用社会资源针对性的解决我国学前全纳教育遭遇的困境,发觉一种成熟的全纳教育教学的范式,将会给我国学前教育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纳教育指南.全纳教育共享手册[M].陈云英,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

[2]Winzer,M.A.1993,Thehistoryofspecialeducation:Fromisolationtointegration.Washington,D.C.:GallaudetUniversityPress,p21.

[3]刘香君.我国学前全纳教育的内涵、困境与策略[J].中外交流,2016(18).

[4]彭宇.美国佐治亚州学前全纳教育及其启示[J].基础教育,(15).

[5]杨希洁.关于学前全纳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9).

作者:唐慧慧 单位: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