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28 11:51:06
导语: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最后,遵循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培养导向,探讨提高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计量方法实践运用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计量经济学课程,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首次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八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随之,全国众多高校增添了计量经济学课程,从而,积极地推动了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自本世纪初,一批新本科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新建本科高校定位是以应用型为主导,因此,培养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计量方法运用能力颇显重要。但是,当前这类高校普遍存在本科办学时间短,生源基础较薄弱,师资力量缺乏,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改革途径。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现状抽样调查分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能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期间,有针对性地建立统计指标,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46份,有效筛查209份,对问卷中涉及到的学生现状进行统计分析。1.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了解情况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不了解该课程的同学有85%,听上届同学说过的同学有10%,了解并好奇的同学仅占5%,其中绝大多数同学对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及其重要性不甚了解,甚至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同学认为该课程对专业学习用处不大,可有可无,从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分析。计量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对数理及数据处理思维相对比较薄弱。调查发现,60%同学认为自己基础很差,30%同学认为基础比较差,仅占10%同学认为数学基础较好。但是,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学科,因此,使得部分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感觉到计量经济学内容晦涩难懂,学习困难重重,导致有的同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信心和兴趣,最终导致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3.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对该课程比较有兴趣的同学仅有8%,近70%同学表示没有兴趣,剩下同学态度模糊不定。相对同学期其他课程,学生对计量经济学了解和兴趣程度偏低,其中主要原因是部分文科生同学,数理统计等基础薄弱。另外,很多同学对计量经济学的作用不清楚,因此,也不愿意在该学科花费过多时间。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调。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主要通过多媒体形式讲解,讲解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内容信息量都比较大,加之,有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会造成课堂教学信息不够通畅,最终会导致,老师感觉教学难,学生感觉学习难的两难窘境,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一种情况,部分教师把教学时间花费在理论及公式推导说明,注重课程内涵,这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比较适合,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会感觉畏惧和厌烦,久而久之会产生放弃这门课程的想法。在这种单一强调理论的模式下,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往往感觉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因而,教学方法单调性亟待改进。2.相对弱化了实践运用环节。计量经济学实践运用环节的教学,通常是安排在理论内容教学之后,运用环节主要是对经济理论的检验,以及对经济未来趋势的预测。运用环节在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中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加深理解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而且对提高学生数据调研、模型建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都会有很好地帮助。因此,弱化实践运用环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在科研中的运用。3.课程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运用相关程度较高的课程,如果传统教学中,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实践运用环节教学课时较少,那么课程考核时,会出现以理论优先,实践环节相对滞后情况,形成课程考核重理论,轻实践,或以实践考核为辅助的局面,这种考核体系会对学生学习计量实践运用方面积极性造成影响。即使部分高校进行实践课程考核,但主要依据是案例实验报告,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可能会有出现互相雷同现象,实验考核的效果很难确定。
四、改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计量经济学知识与数理统计知识衔接非常紧密。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过度到计量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可以先设置几个课时,用来复习数理统计的核心知识点,例如用来复习相关分析,参数估计、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等相关知识点,循序渐进地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以及对后期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新建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以文科学生为主,对于文科生来说,能够理解掌握抽象理论内容较为困难,因此,授课过程中尽量避免抽象数学理论推导,核心理论知识可以重点讲解数学思想,淡化推理过程。首先能够让学生明白计量经济学基本思想,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再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更加抽象的知识内容。2.课堂教学形式要以学生为本。计量经济学教学形式应依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制定方案,要以学生为本。首先对于相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知识点,要运用板书详细讲解,并留时间给学生思考。课时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和学生讨论,鼓励有兴趣的同学积极提问,老师耐心解答,尽量在核心问题上不留疑点,逐步消除学生惧怕心理,引导学生形成学习信心。对于软件的使用和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现代手段演示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知识。软件运用教学以及案例分析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带电脑在教室或在实验里,跟随老师,运用软件模拟案例,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对软件运算结果详细分析讲解,强化所学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进一步提高计量经济学实践运用的教学效果。3.利用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考核。计量经济学是理论和运用相结合的课程,其中理论是基础,运用是目标,能够科学地理解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并指导实践运用,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方面,应以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相结合方式。对于能够理解计量经济学理论思想,并对理论基础知识比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试卷考核,形式最好是开卷,内容不应过难;对于对实践运用方面比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考查任务,对考核内容现场答辩。多样性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选择渠道,同时也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运用能力。4.设置兴趣小班,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教学。一般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基数相对比较大,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兴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能够让基础比较扎实,并对计量经济学学习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更好地学习计量,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考虑设置计量经济学学习兴趣小班。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实验室条件,传授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运用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同学之间可以讨论,教师也能当场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增加师生之间互动,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另外,在小班教学的同时,可以考虑让同学以授课者的身份,为同学们讲解课程内容。这样每位同学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比较有兴趣的章节,主动和同学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成师生身份互换,提高学习气氛。
五、结语
计量经济学作为核心课程之一,是定量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从事计量教学的教师应根据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精心研究教法,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一切有利条件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理解经济理论,并能运用计量方法参与实践,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定量分析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运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经济学动态,2008(11).
[3]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4]王美今,林建浩.计量经济学运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经济研究,2012(2).
[5]刘明广.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J].统计与咨询,2008(2).
作者:沙国 单位: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一篇:体验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的应用
- 下一篇:医学研究专利信息怎样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