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04-11 10:15:00
导语: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高职教育改革被提上日程。现阶段,高职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根据教育部指示精神,通过中俄合作办学,推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探索出一条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应时顺势的前进之路。本文旨在阐述中俄合作办学对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俄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吸取国外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加深教学与科研领域的合作,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各种模式的国际合作办学方兴未艾。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推进,我国同俄罗斯等国的政治经济互动日益频繁,俄语人才的社会需求日趋旺盛,黑龙江省的高职院校把握契机,利用毗邻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掀起了开展对俄合作办学的热潮。与此同时,教育部16号文件的颁布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改革提上日程,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将职业教育改革推向了新的阶段。黑龙江省广大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借中俄国际合作办学之力,努力打造特色的优质的高职教育,推进俄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院校的俄语专业大多出现在世纪之交,正值中苏(俄)两国外交及边贸复苏,急于向社会输送“经贸型”俄语人才,高职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交际能力、忽略文法的实用性人才。而今,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不断加强加深,俄罗斯各领域飞速发展,与我国交往日趋频繁,社会需求俄语人才的领域更加宽泛,标准也更高,要求更全面。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转变,高职院校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应随之调整,由“技术应用型”转变为“高素质技能型”,从“学科专业性”向“社会职业化”转变,主要培养从事旅游、经贸、农业、建筑、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一线俄语工作者。开展中俄国际合作交流办学,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通过中俄合作办学,在原有的办学体制基础上增加新的办学模式,扩大现有的办学规模;将两国不同的教育体系、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扬长避短,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经验,使彼此融合,促进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我省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16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方向为重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改造教学情境。1.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就高职俄语专业来说,就是在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入学水平低、学习年限短的学情,结合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设定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必须以涉外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任职行业或职业为背景,以俄语为工具,设计专业课程,构建“专业公共平台+职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专业公共平台类课程以培养涉外行业通用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目标,其中包括“两课”和就业指导类课程、外语基础课、拓展类课程。职业模块部分以培养具体岗位群所需的专用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为目标,例如俄语导游、经贸俄语、食品俄语等。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中俄两国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联合办学的优越性和师资共享的优势。如外籍教师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语言技能训练、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国外合作院校更方便进行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和外语技能的拓展,国外企业则有利于开展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2.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使之与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合,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相融合。高职俄语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摒弃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以在相关职业领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相关职业技能为核心,按职业岗位的定向需要进行选择配置,将获得俄语专业四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通过中俄合作办学,借鉴俄罗斯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安排学生深入俄罗斯相关企业考察或实践,使学生直接接触俄罗斯的相关行业领域,分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要素,选取其强调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必需性的内容为我所用。3.转变教学方式,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要实现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肯定不够的,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改造教学情境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的实践,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同时有效利用和开发国际互联网和媒体资源,开设远程教育课程,建立中俄双向课堂教学机制。开展中俄合作办学,与合作的俄罗斯院校、企业实现相关资源的对接共享,让学生走出国门、走入企业,独立完成某工作环节或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在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教学方式由讲授式向技能训练式转变。4.探索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国际化高职教育改革必须同时建立起完善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一方面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加大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评价,改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多元化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另一方面根据俄罗斯对外国留学生的评价模式,将俄语一级水平评估引进到教学中,结合多样的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与学生未来国内就业、国外就业、境外求学以及国内升学等不同发展方向,制定差异性的评价方式,从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国内俄语教学都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黑龙江大学为龙头,大多选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学俄语“东方”系列教材或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主编的教材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对于高职高专的生源素质以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这两套教材难度较大,内容也并不十分合适,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俄语教材几乎没有。在中俄合作办学过程中,双方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指定教学内容,进而共同开发授课教材。一些合作项目中,教师更是据此自编教学材料、讲义,打造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通过与外方合作,为教学引入全新的方法和理念,通过引进国外原版教材,为课程注入全新的知识和内容,更为教材的开发和编撰拓宽了思路,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俄合作办学项目积极研发多媒体课件,借助互联网资源,丰富教材建设的形式和内容。
四、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16号文件精神,高职教育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强调专业课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和增加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中俄合作办学的开展,为高职院校俄语专业的教师提高技能水平创造了条件,为深入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机会。一方面,把国外专家请进来,聘请境外合作院校、企业的优秀教师或专家做兼职教师,既可以改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又有助于国内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国内教师可以走出去,到合作的境外院校或企业,或实践锻炼,或提升学历,对双师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利。不论是语言能力、教学能力还是科研能力,都可得到很大的提升。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中俄合作办学助力高职院校的俄语专业,探索出一条应时顺势的改革之路。要想沿着这条路走得更远更顺畅,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全面思考,对已经出现的诸多问题、遇到的瓶颈等深入研究,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更实质性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晓彬.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研究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2]刘芳.浅析中俄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J].林区教育,2006,(5).
[3]史征.高职院校中外愿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J].兰州学刊,2005,(143).
[4]查明华,杨磊.“走出去”战略引发的高职高专办学思考[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作者:周爽 葛玲 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 下一篇: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