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时间:2022-08-21 09:25:54

导语:浅议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议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一、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毕业后首当其冲的便是就业问题,这是由于能否高质高效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或者寻求到良好的创业项目,对其未来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常规性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对就业创业教育不够重视,这就造成多数大学毕业生对自己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创业形势缺乏深入了解,对实际形势的分析也不够到位,极容易在就业过程中碰壁或者创业失败。[1]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一切教学的中心,根据大学生的发展变化、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长期的就业创业教育,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与创业咨询。

二、当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在2010年提出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强化对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而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每年也都会下发相关文件对高校提出要求,即高校必须强力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与创新创业教育,广泛性地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强调科技以及人力资源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另外,党中央也明确提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就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需要借助于人力资源的功能与优势,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因此,对当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是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二)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性人才不足是阻碍我国综合国力、竞争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因而,积极培育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是21世纪高校发展与改革的理性选择。我国教育部也强调高校必须强化就业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性服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并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就业,着力通过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之间的竞争。根据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来看,多数高校培育出的大学生同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差异性,即培养出的人才与现实社会需求相脱节,高等教育的主动性与开拓性明显不足。[2]而就业创业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综合素质教育,其不仅可以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且彰显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当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创业教育观念不够清晰。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都以择业、就业的教育观念为主,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家庭与社会对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诸多高校没有指定明确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忽略了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造成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相脱节,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以及发展潜力等明显不足。虽然一些高等院校也设置了专题培训与就业指导课程,但却将就业创业教育视为业余教育,甚至少数高校将就业创业教育归列为企业家的速成教育,忽视了专业课程与创业教育之间的紧密逻辑关系,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等都偏低。(二)就业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就业创业教育师资一方面肩负着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则承担着指导与教育创业者的具体实践。因此,就业创业教育师资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系统的就业创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最新的就业形势与创业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对就业方法与创业手段有自己独特的认识。[3]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都是兼职,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与实战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三)就业创业教育环境不够浓厚。浓厚的就业创业教育环境可以说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根本与基石。其中,环境指的是社会文化环境与高校文化环境,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还未形成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环境,无论是评价体系与激励措施,还是培养目标与校园文化等都未能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予以倾斜,大学生难以感受到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积极探索的就业创业氛围。与此同时,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也导致诸多大学生按部就班或者循规蹈矩地进行学习,加之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在投融资机制、人事制度以及企业机制等方面还未形成相配套的系统性法规,从而造成当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依然缺乏强劲的推动力。

四、当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具体而言,“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措施如下:一是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校企之间的联合力度,为教师培训提供充足的实践基地,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与研究;二是选派师资进修,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的知名高校、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体会优秀高校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4]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专兼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骨干的基本原则,积极引进理论知识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精尖人才担任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二)创建就业创业孵化园。积极创建就业创业孵化园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讲,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园的创建离不开有关企业、工商部门、行政部门以及税务部门等的大力支持,这是由于就业创业孵化园不但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而且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指导以及信息服务,只有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具备的条件下,才能确保高校就业创业孵化园的成功建设与有效运转,也才能让大学生在其中组建起自己的创业团队,推进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培养出竞争能力强、创业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三)建立考评反馈机制。就业创业教育的成效滞后、强实践性、高成本等特性,促使其考评发挥机制必须多元化,即不但要有效激发高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还要给予科学合理的判断,杜绝形式主义考评。从本质上讲,当代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考评内容所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如课程设置、社会影响力、就业岗位、创业项目、企业创建、教师的著作与、毕业生成就等等。因此,要想建立完善的就业创业教育考评反馈机制,就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国家根据高等院校的具体类型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机制,即将同类型的高校进行对比,以此激励各大院校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5]另一方面是高校要紧密结合自身特征构建评价机制,努力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并对评价信息予以及时反馈,从而调动就业创业教育教学的竞争意识,有效强化本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水平。

总而言之,就业创业教育是当代高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大环境下提出的,是解决大众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举措之一。根据实践检验发现,在现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构建适应时展需要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促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受到就业创业教育,树立就业创业的观念与意识,从而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就业创业准备,确保其更为顺利地适应社会环境,满足社会发展的用人需求。

作者:张遵理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立新,赵哲.安阳师范学院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以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校转型发展[J].中州大学学报,2017(02):85-86.

[2]苏海泉,余岚.大学创业教育比较———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个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62-63.

[3]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5):21-22.

[4]赵彦刚,王志臣.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探究———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01-104.

[5]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