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时间:2022-04-28 10:02:37

导语: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大改革、大发展”之后,进入到“大提高”阶段,由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可以针对所在医学院校的独特地域特点,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策略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大改革、大发展”之后,进入到“大提高”阶段,由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地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医学高等教育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一、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医学教育要加快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的有机结合。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要建立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应着重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为主的通识教育,关心医学生人格养成和价值塑造;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保障实践课程比例;创新课程组织、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建立结构优化的课程教学团队;充实选修课程内容,提高选修课程质量;遴选建设一批精品网络开放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医学院校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协同育人,探索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协同育人的共赢机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科学精神、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国际名校的战略合作,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探索国际合作精英培养和企业冠名定向培养新模式。高校应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育人职能,以人才培养支撑科研和学科提升,实现三位一体发展。(三)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高校最本质的工作是人才培养,科研活动对高校发展最根本的意义在于:通过科研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师资,提高学科发展能力和水平,从而反哺教学,支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紧密结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从事科研的教师应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发展教学,将科研的学术思想、发展动态、最新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在参与科研中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加快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改进评教、评学方式。通过建立校、院系、教师三级教学效果评估指标,创新考试改革方式,推进考教分离,开展过程性评价;高校教务部门应多听取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把学生评价作为改进教学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教务管理部门应切实把教职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作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规范管理,健全机制,完善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五)多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明确高校和医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定位和职责,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政策,积极开拓和调动实践教学资源,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提高质量的突破口。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激发和培育学生的企业家精神、首创精神、团队精神。通过聘请创新创业导师、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发挥第一、第二课堂作用等途径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思路坚持领军人才铸造与青年教师培养并重,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坚持硬件建设与人才软环境建设并重,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与其他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增加数量,提高水平。(二)为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守教学岗位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改革教师评价办法,突出教学业绩评价,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首先,要完善教学名师评选制度,大力表彰在教学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引导广大教师以学术素养、道德追求和人格魅力教育来感染学生。其次,要建立创新人员考核机制,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高校目前以博士生为主要力量的科研队伍组织方式,难以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又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通过机制创新,科学、规范地利用科研经费,建立一支以预聘制教师、访问学者、博士后为主体的相对稳定的专职科研队伍,充分释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升学科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三)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完善遴选制度,拓宽选人视野,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促进不同高校、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交流。鼓励高校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教师拥有校外学习、研究和工作经历,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同时,完善退出机制,实现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增强用人活力。(四)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支持力度,通过公派留学培训、增加科研启动费、提高工作生活待遇等多种措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营造更为公平、宽松的环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发展中的作用,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让中青年教师逐渐挑起教学科研实践的大梁。(五)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教学和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应增强质量意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学校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创造有利条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把握全局,整体推进,为教学教学改革提供全面保障

(一)自觉恪守“三严三实”、落实“两学一做”,提供政治保障党员干部在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服务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恪守“三严三实”,落实“两学一做”,以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开展工作,以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我,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不断深化对“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认识,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把严内化于心,把实外化于行,清正廉洁、务实高效、开拓创新,有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二)贯彻落实大学章程,完善法制保障大学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宪章,贯彻落实大学章程,是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章程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任务和发展战略,学校、学生、教师、社会的权利和义务。全校教职员工应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学校章程,用章程指导教学,保障育人,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保障领导精力、师资配备、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制度设计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和关键问题,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立校之本。学院院长、书记作为学院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应深入教学第一线,推动教学工作,不断推进教学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建立健全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保证教学的日常运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要服务于、服从于人才培养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观念,从理解人、尊重人、塑造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着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轩萱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延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校科技管理“新常态”[J].中国高校科技,2015(6):4-7.

[2]袁贵仁.提高教育质量[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