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时间:2022-03-31 02:45:34
导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激情课堂作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总结课”,充分借鉴教育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供给活力;践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供给质量;探索教学供给理论,挖掘艺术教育的供给优势;点燃理论学习热情,实现教学供给目标。
关键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情课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出发点,运用改革的办法进行结构调整,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实现供需平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凯恩斯主义”“新供给学派”不同,不是单纯侧重需求或者供给的改革,而是更强调两者的相互结合[1]。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借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进一步探索“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育教学,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后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与激情教学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连海事大学“激情课堂”是“概论”课的一部分,充分借鉴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找到学生的兴奋点,经过大胆尝试,探索出激情教学模式。已经在本校、本市、本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光明日报》《中国水运报》《中国交通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均给予了宣传报道。
一、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供给活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了管用,是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一直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向。2011年,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课题组,就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样本调查,得出“情境共融、点燃激情、同频共振”的解决方案,尝试开创“激情课堂”的教学模式。“激情课堂”是针对“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情境再现,运用“激情教学法”,贴近学生实际,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呈现90分钟高质量的晚会式的课堂,帮助大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校重点挖掘具有时代特点的歌曲、音乐和影片,运用合唱、舞蹈和朗诵等艺术形式,发挥其历史、德育、美学等教育优势,借助重大节庆日,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表演,既做观众,又做演员,并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实现理论教学和激情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思想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脉络,使大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践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供给质量
激情课堂根据授课地点和人数,分为激情小课堂和激情大课堂。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个别教师的初次尝试,受益学生有300人左右。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有4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每学期受益学生约1000人。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90分钟的激情课堂在全校普遍实施,每学期受益学生有2200人左右。2015年上半年以前均为激情小课堂,每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作为课程总结,在教室中进行。2015年下半年在学校体育馆举办2200人左右的激情大课堂。由于馆内屏幕规格和清晰度所限,2016年,利用重大节庆日,将正在学习“概论”课的学生分成两组,每组1000人左右,在学校礼堂举办了“辉煌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激情大课堂”。总之,激情课堂每学期举办一次,从教室到礼堂,从当初百余人的激情小课堂,到如今千余人的激情大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经历了一次激情的洗礼,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校园中最受学生期待和欢迎的一堂课。在2016年7月1日,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激情大课堂的内容进行精选和微调,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全体教师为全校师生党员上了一堂“激情党课”,这是学校首次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对全体党员进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准备激情课堂的几年中,开发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不同时代的歌曲、音乐和影像资料、图片、课件、教案、文本资料等。学校给予“激情课堂”很大力度的支持:提供多媒体教室、礼堂等教学场所;学校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提供视频制作和录制的资金;学校团委允许我们在每年的合唱比赛、舞蹈大赛以及校声乐团、舞蹈团中选节目、选演员,甚至为我们量身定做节目;同时,也获得了相关二级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学生干部的支持,保证所需节目万无一失。在激情大课堂筹备和上课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充分利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的“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激情大课堂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
三、探索教学供给理论,挖掘艺术教育的供给优势
对激情教学法的研究,一直是大连海事大学“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重点。从教学内容上看,举办“激情课堂”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利用90分钟的时间,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概括性的梳理。这堂课应该算作“概论”课的“总结”课。从教学方法上看,这是“概论”教研室五年来一直探索的理论教学与激情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受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的启发,主要是想通过发挥多种艺术形式在历史、德育、美学等方面的教育优势,借助重大节庆日,开展“激情教学法”。在课堂上,把“讲课”与“表演”融为一体,学生既做观众又做演员,将抽象的理论同鲜活的文艺形式结合起来,实现师生互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做到入脑入心。艺术作为人们用来表现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感受,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阐述形式。[2]一方面,充分发挥艺术的德育功能和作用。艺术总是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展现出强大的德育功能。首先体现在它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其次,它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功能是与生俱来的;再次,它的集体主义教育功能与作用也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艺术的美学教育功能与作用。艺术是源于生活,富于情感,因而极具感染力。一方面,时代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能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审美能力。当前,许多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学生崇尚流行音乐、摇滚乐,这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部分同学从发型、衣着打扮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以某歌星、某明星为样板,甚至千里追寻偶像歌星,依某影星相貌整容,这实际是一种迷失审美方向、陷入审美误区的表现。具有正能量的艺术则以其特殊而经典的语境和形式,能够更清晰地指明了当代审美的主流方向与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歌曲歌唱祖国的大好江山,歌唱人们的真挚情谊,歌唱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歌唱为民为国为人类的正义事业、鞠躬尽瘁的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所以,在时代歌曲的学习、传唱和欣赏中,同学们能感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了如何欣赏与评价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从而培养了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并进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审美价值地位的巩固。另一方面,好的艺术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激发无限的创造力。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处于自由而激进的状态,其情绪、情感、个性和想象力都得到充分的张扬,心灵更充实、丰富,这种状态能唤起学生对美好、对和谐、对高尚、对实现理想的强烈渴望并激励学生为此克服和战胜一切基于生理本能和非理性情绪的障碍。正如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正是由好的艺术形式激发出的这份情感、责任和自信,激励学生排除一切困难去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正义,去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四、点燃理论学习热情,实现教学供给目标
激情是手段、课堂是平台、教育是最终目的。激情大课堂通过感官的刺激到达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的环境下获得比书本上更加丰富的知识,思想上得到了升华。许多参加过激情大课堂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用“新”和“实”两个字形容。一些学生认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单纯的口传心授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并不是教育本身导致的,教育的种类已经从古时的先贤古典发展到多种学科,教育的方式也应该丰富充实。从这一方面来说,激情大课堂可以作为成功的典型。还有学生认为:印象最深的是激情大课堂的合唱环节,跟随着老师的讲课进度,将时间慢慢拉近,用歌声唱响时代的旋律,细细品味不同阶段的历史带给每个中国人的喜与悲。通过合唱,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甚至有的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描述激情大课堂:“有这样一堂课,它的讲师并不是固定的一位老师,也没有高高的讲台,也看不见枯燥的板书,听不到千篇一律的讲说;有这样一堂课,它的讲师会身着精神的礼服,手执文案,放声诵读,身后是色彩斑斓的背景布,头顶是五光十色的影射灯;有这样一堂课,它的学生愿意用心去聆听,会随着讲师进程的推进而欢唱时代的歌曲……这样的一堂课,点燃了学子的激情与探索中国发展历程的动力———这,便是我们的激情大课堂。”学生一致认为,激情大课堂不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黑板式教学”的桎梏,而且还在他们的大学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作者:邢文利 关晓光 吕海宁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1]都本伟.“协调发展论”: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意义[N].光明日报,2016-09-18.
[2]张瑜.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16.
-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探讨
- 下一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
精品范文
7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