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8-23 02:46:48
导语: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高职院校包装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及对策
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高职教育特色,教学方法陈旧
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在办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未能体现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展定位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基本沿用了普通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教学内容上的办学特色;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没有根据职业和岗位需要进行课程开发,也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所应该具有的的特色性。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并不同于一般教育,它不能采用学科本位和精英教育的理念,这种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大众的教育发展需求。有不少高职院校未能摆脱这种教育模式,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依然把教课重心放在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上,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和形式都采用传统的学科本位方式,这严重导致了当前高职教育不能够培养出实用技术型人才。许多学校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适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堂教学时数所占比例大,课外实践时数所占比例少,实践教学的整合力度不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部分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不紧密,实训效率不高,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实际上,课内和课外、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校内和校外应形成实践教学中实验、实训、实习的一体化模式,只有充实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方式,学生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成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保证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
1.2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结构不合理,课程门类不全,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新课程没有开发出来,旧的不需要的课程又没有删除。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现状严重脱节,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调整时,没有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来构建出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二是课程门次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课程分设过细,占时过多,而且相互割裂;各门课程都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形成了课程之间不必要的大量重复,以及一些遗漏和相互矛盾,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三是课程内容以理论为主,跟不上市场调研的岗位需求,缺乏实用性。四是课程体系中技能操作的实训内容所占比例较少。在学时分配上,没有根据培养目标来体现出立足职业岗位、强化应用、服务一线的分布结构。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课程重视度不够,实践课程数量较少,综合实训课程开发不能满足目前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
1.3教学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
教学管理质量与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是成正比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出现了整体上职业培训的规划的现象,学校获取短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培养出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学生。另外,高职院校还存在诸如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以及实训条件的匮乏等等严重问题。对师资的培养不够重视,为了与社会、企业接轨,学校开出了很多新的专业、新的课程,可学校却没有提供条件培训教师,教师还是守着固有的知识,有的教师没有经过任何学习就接一些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薄弱,加上学校缺乏重视,学校未能有效通过某些方法激励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优秀的教师却身处学校的底层。对人才质量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
1.4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未能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未能将与企业、行业的用人标准一致。一方面当我们从职业教育角度考虑问题时,我们会发现高职院校并没有以能力为本位的明确目标,其功能定位也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当我们从企业、行业角度思考时会发现,在当前的企业、行业中参加举办高职教育的积极性缺乏,他们往往没有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更多关注当前的利益,一味追求低成本,招收的员工又多数缺乏专业培训,这大大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当然也不利于企业、行业的长远未来。
2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策研究
由于知识技术更新加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者流动频率增强,未来社会对劳动知识结构的要求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具有必备理论及掌握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2.1以“应用”为主旨,以全面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找准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办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自身实际情况,以职业岗位(群)能力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科特色等方面正确定位,注重全面素质教育,注重教学体系现代化,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
2.2加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出高职以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具有必备理论及掌握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课程设置要以能力建构为主,以社会发展、工作岗位、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变化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将就业需求和课程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使课程目标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缩减纯理论、纯概念性课程及内容的比重;同时,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且着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所设课程应加大富有开拓性、具有带头作用学科的比例。要开发综合性实践课程和配套使用使用的知道教材,学生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时间教学要足够重视,要推陈出新丰富课程数量。另外,学校要加强教材开发,寻找最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内容,要重视学生教材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实用性,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中的操作动手能力。
2.3加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必须受到院校的重视。加强产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看待实践教学,明白其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要增加教学学时,争取教学时间占较大比重。其次,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建设也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学校必须大力打造优良的师资团队,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另外还可以在校外招聘优秀的管理者或者技术型人才来担任教师一职。总而言之,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在当今时代所必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坚持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国家给予的办学经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很多高校还不能具备提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基地。于是,校企结合模式应运而生,而这种学校与社会企业真正合作的高职教育人才改革措施,解决高职院校实习基地缺乏的困境,这也将成为今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2.4实行弹性学制
所谓弹性学制,其关注的焦点是选课制,其前提是实行学分制。高职院校实行弹性教学可以说是刻不容缓,它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必须提条件。一是高职生源的渠道不一、质量也参差不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课,如中职毕业生源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重点强化文化课和基础理论,以弥补其不足;而高中毕业生源可以多选择听专业课,重点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二是高职教育本身与经济建设结合紧密,特别是中职毕业生源,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可以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或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提前修满规定的学分而毕业。三是由于大量选修课的开设,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可塑性以及职业转换能力更强。四是为了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可对一些学生对其他专业有兴趣的进行辅修,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
2.5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管理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和保障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质量文化的建设,打造恰当的质量氛围,树立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其次必须不断将教学条件提高升级,加大相关的投入从而为高质量教学打好基础,建立教学质量信息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建立校、院两极质量监控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考核项目及指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门评估知识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使教学质量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管理和监控。结语只有明晰高职定位,准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取向,并按照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以技术应用为主线重构教学计划,打造品牌,营造特色,才能使高职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姚德生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闫会珍.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5(19).
[2]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效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32).
[3]杨东铭.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
第二篇:高职教育教学创新探讨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之路打好基础,是高职学校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科学的办学模式,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下,校企合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利于高职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
一、高职教育教学现状
目前,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许多院校中始终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记忆课本的原理、理论跟机械的操作内容,学生被动地学习跟模仿,学习仅为应付考试的这种教学模式。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只能片面的理解学习教育课程中的内容,无法良好的掌握教育的知识,这将会在未来学生在更新教育知识时起到障碍作用。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创新培养能力的环节不从实际出发,实用性差,专业能力不高,大多只能纸上谈兵,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这门学科需走在时代的前沿,保持先进性,学生需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时还要与时俱进,取得行业内的最新资讯,这样在将来踏入社会时才能较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跟教育行业内的变化。
二、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
在学校里面学习,通过老师的传教,学生主要学习到理论知识,出社会就业,无法把学习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学生亲自接触到社会基层工作,甚至可以直接接触到工作中的实际案例,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再辅助课本知识,把课本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动手能力,这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再者,学生深入社会,能够接触到更多社会人,可以建立一定社会关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更可以学习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完善自身不足。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里面,有不少教师不愿意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业务,无法很好地完成学生的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可以边学边教,运用已有的知识指导实践,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实践提高知识水平。学校和企业合作具有一定的牵引作用,通过实践教学,学校可以把教学成果教学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这其中,整合资源包括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而改进教学方式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实践,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可以提升学校办学的质量,提高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优化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应用分组协作式教学
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简单的问题,老师必须要求小组成员独立完成,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可以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讲解完之后,让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相互合作完成所要解决的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了高职院校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校企合作的办学成本。由于在我国传统的合作办学模式中,企业的实际发展效益往往低于预期,因此大多数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逐渐退出了合作,所以增加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但是,通过现代化的校企合作共建模式,使企业的员工与高校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学校的产业园区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实现了校企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采取双师团队共赢模式
与传统办学模式不同,集团公司主导下的双师团队共建模式主要是充分发挥集团对的人事以及财务等特殊社会权利,通过不断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主导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更好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办学模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体性作用,结合不同企业的不同运作形式与不同的管理文化,对企业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而高校需要为企业员工提供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设备,企业同样需要为高校教育专业的发展改革提供信息资源、资金与社会实践平台;一方面,为企业节省内部员工教育培训成本;另一方面,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系统的实践环境。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据笔者研究,现阶段,部分高职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通常会采用电脑教学,而且是人手一台,其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往往将知识点一带而过,没有进行重点的讲解,而学生在应用电脑学习时注意力也不太集中,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而如果同时应用PPT的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丰富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单单只将课堂中的内容应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更多的是延伸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了解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在学习《电脑绘图》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应用电脑绘图非常厉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好,而高手在绘图时熟练的技能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惊叹,从而也提高了对此类教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当然,教师在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时还应发挥自己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教学的乐趣。
(四)拓宽学生校外实践的渠道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以外贸类专业为例,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到相关外贸公司或者涉及外贸业务的单位去上班,转化学生校内学习到的知识。学生通过参加实践,可以深入社会进行锻炼,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增加学生的知识贮备,增长其才干。学校也可以分配学生做一些行业调查,对地区内涉及到外贸的企业、海关等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调动学生深入基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2.实习基地实践
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时候,要选择外贸业务以及企业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与这些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把企业当做学校的实践基地,在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请企业管理层讲解涉及外贸的知识,日后教学提供教学信息。学校也可以分批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业务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结束语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本质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育专业学生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在此过程中,校企合作运作模式的主体就是高职院校,它不仅肩负着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任务,而且具有提高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改善我国就业环境的光荣使命,所以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性的人才,但是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离不开当地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实现经营运作的双赢,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作者:王菊 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情感教育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一、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往的美术教育专业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冷门专业,但如今,它早已成为热门专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就美术教育教学方面而言,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相较于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给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探讨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是促进美术教育更好发展的必要途径。首先,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存在偏离教学目标正确方向的问题。美术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费较高,高职院校易将此类专业作为自身的经济支撑来源之一。一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要求降低,另一方面盲目扩大生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艺术修养及鉴赏审美能力的培养,偏重于社会潮流的形式创新,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因此较难为社会输送真正具有美术和艺术高修养的人才。其次,我国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产业化现象严重,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匮乏。因为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大量扩招,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会在课外开设美术绘画培训辅导课程,但在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出于应试目的而只注重对薄弱环节的查漏补缺,忽略了对根本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重美术技巧、忽略美术通感培育的现象。
二、应用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环节,相较于智力教育,它更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绪、偏好以及信念等。这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帮助学生在情感教育的应用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本身的愉悦。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过程是一种双向沟通的情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学生通过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欣赏艺术作品、感悟艺术作品、构思艺术作品。首先,情感教育本身便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情感思路,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及文化内涵传达于艺术作品的感悟和设计过程之中,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其次,情感教育也有利于激发美术教育的通感培养。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能带给鉴赏者关于自然和生活中美的直观感悟,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一个富有感染性的教学氛围中表达自身对于美的追求。而这样的感悟也能够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和理念向鉴赏者传达,这样便在审美和鉴赏方面产生了关于艺术的创造性通感反应。因此应用情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情感教育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探索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
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感教育,首先要注重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第一,需要关爱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变化,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在情感层面的偏好和需求。相较于其他学科专业而言,美术教学教育是更加关注学生情感交互体验的学科。只有当学生自身能够提高发现和感受美术艺术的能力,才能在获得美好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验,才能将自然和生活中的体验更好地转化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第二,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感教育还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独特个性,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就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而言,有的学生偏重于对色彩通感设计的把握,而物体构图的能力较为欠缺。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便应该注重因材施教,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机制,赏识学生的优点,不打击学生的短板,善于引导学生在情感交互过程中增强对于色彩通感的鉴赏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建立构图能力培养方面的信心。
(二)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对于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而言,教师情感层面的素质体现对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情感层面的素质包括教师对于情感的反应敏锐感知程度,同时也包括了价值观、态度以及职业道德感。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处在转型成长的阶段,情感体验十分细腻、丰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人文之美、人性之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德育人。同时,需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平台的构建。不仅要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在情感输出过程中引导学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接受美术教育、了解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增强对于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人文感悟情怀。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莫奈的代表作品《日出印象》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中形体的构图和色彩的渲染运用,更要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美好变化,感受整幅作品呈现出的完美的整体性,用自由的色调写意,从人文的角度感受港口的日出,早晨薄雾的光影交错、水面博文的日出倒影。不同的景物在一个整体的画面中交融,从中所传递出巨大的希望的感染力。这些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学生的感悟和设计反馈给教师,教师能从中了解到学生所能体会到的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增强现实意义上的情感抒发
美术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脱离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空中楼阁,艺术来源于现实,却又得以升华,高于现实。因此,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基于现实意义的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天地之美,也需要体验现实生活,体会人文之美,从而帮助学生增强现实意义上的情感抒发。首先,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采风和写生,让学生在贴近自然的轻松氛围中感受来自山河湖海的美的力量,陶冶情操,增强对自然的感悟力。这不仅能够丰富日常单一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还能够增加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情感的抒发。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例如参观各种类型的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以及文化馆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对艺术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初步了解,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点拨,进一步促进情感教育在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合。
四、结语
在当前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离教学目标正确方向、趋向产业化的问题,通过提倡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通过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通过引导学生增强现实意义上的情感抒发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情感教育的理念,从而能在未来为社会输送真正具备高尚道德情感、专业美术艺术知识以及优秀综合素质的人才。
作者:郭雯 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长久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关键就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使教学质量评价能够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的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
1.1客观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是对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评判,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遵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必须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评价内容要反映高职院校教学情况。
1.2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客观上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应该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推动高校教学制度改革。
1.3全面性原则
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和学校,对于高职院校,影响因素还包括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从全局出发,考虑多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仅评价“教”,还要评价“学”;不仅考虑客观因素,还要考虑主观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4独立性原则
影响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各个评价因素可以独立进行。
1.5操作性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不是评价内容越多越好,还要考虑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影响因素非常多,评价过程比较复杂,这就要求高校在选择评价内容时,需要考虑其可实施性。
1.6准确性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对高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故应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首先,应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确保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其次,提高评价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准确性,保证评价数据的精确度;最后,选择高素质、高能力评价人员,保证评价过程科学合理。
2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多种多样,选择过程中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般来说,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是将评价内容和结果以确定值表示的一种方法。该法能够直观地得出评价结果,评价数值之间可以进行数值比较。但是对于一些无法量化的评价内容,该方法不能适用。定性方法是将评价指标和结果以等级排序的方式表示出来。该方法准确度不高,且易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影响,因此一般在无法量化的评价指标中使用。
2.2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
动态评价是对某特定时间段内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消除时间造成的影响,避免时间不同导致信息不准确,提高评价的可信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静态评价是对特定时间内所收集的全部信息进行评价,该方法更加关注评价结果,而忽略评价过程。但静态评价操作简单、时间短,比较符合短期教学评价。
2.3整体评价和取样评价
整体评价是将教学群体中的每个成员评价结果综合处理后,得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统计意义,能够全面反映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是进行教学监督和改革的理想方式。取样评价是以教学群体中的某些成员为评价对象,以这些成员的评价结果代表高校整体评价结果。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准确度不高。
3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确保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科学合理,需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多个评价指标。综合来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教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从教师层面出发,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素质,可以从职业特色、知识素养、专业技能、文字表达能力、科研能力与成果等指标内容加以评价;教学态度可以从教师责任心、课前准备、指导与答疑、教学问题反思、学校纪律遵守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内容可以从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创新性、适应性、社会实践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方法可以从适宜性、教学工具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的严谨性、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2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
学生是教学质量最直接的体现者,其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从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个人素质进行评价。其中学生理论知识可以从课程成绩、出勤情况、课上表现、学习态度方面进行评价;实践技能可以从实验成绩、实习表现、实训成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方面进行评价;个人素质可以从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方面进行评价。
3.3学校管理质量评价指标
学校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主体,其管理质量和评价制度对高校教学水平有着一定的管理和控制作用。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科学的评价方法,可以推动教学质量改革;合理的办学理念,有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快速推进。学校管理质量可以从学校管理水平、评价方法、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校管理制度可以从学校历史沿革、办学理念、学校领导、学习氛围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以从适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全面性、教学成果、第三方评价方面分析;发展前景可以从学校创新创业管理、发展规划、设施设备投入、招生率、就业率、社会服务方面进行评价。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管理质量三个一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下又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作者:郭岩 姜宝华 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平台构建
一、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已经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除了少数高校之外,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院校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还只停留在口头上,没什么实际举措。
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仍然没有完全实施。虽然部分学校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等,但这些课程大多只停留在单一的理论层面,只是对大学生就业进行相关指导,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创业教育没有帮助。
3.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落后,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脱节。创业教育模式大多仅要求学生写商业计划报告,学习基本的创业理论知识。而学生在一个有所控制的环境中将他们学习到的创业理论与技巧应用到实践中,才能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同质性弊端,从而培养出创新型、创业型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构建创业教育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合自身特色的完整框架,以推进创业教育实施和后续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职业教育在创业教育上的现状,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和思路,试图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平台框架。这个框架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社会环境、参与主体、课程内容和实践平台。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这五个模块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1.科学、清晰、系统的创业教育理念。传统教育中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当前高职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基本素质。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完全割裂。创业教育需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选择、继承和发展,实现从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转变,从以就业为主的教育模式向以创业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从阶段型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引导高职学生进行创业。高职教育一直强调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业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入学至毕业全程实施。在大一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加大创业能力训练的力度。第二,创业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差异。第三,创业教育特色应与时代特点紧密结合,顺应当今科技创业新潮流,把自主创业当作“择业”的一个新出路。一个系统完整的创业教育理念,需要明确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与教学活动目标是否在一条线上,从而保证教育行动的一致性。其中素质培养目标主要针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强化、心理素质的培养、知识的丰富以及技能的提升四个层面。教学活动目标则主要包括感性引发、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三个层面。
2.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资金与人脉,因此他们的创业风险性很高。只有从教育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三个层面入手,才能构建完善的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环境。从教育层面来看,创业教育究其本质,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教育内容上进行深化与具体化。美国是最早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1919年就设立了创业教育类课程。美国高校认识到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以战略性的创业教育理念指导具体的教育改革活动,并以开创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作为改革实践的核心成果。从政府层面来看,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仅仅是在校内完成创业软件的授课、模拟,这与社会的真实实践还存在一定差距。创业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性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努力。在印度,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我就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反观国内,我国创业教育外部环境的低参与性导致高职创业教育的低成效性。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学校开放办学系统,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动校友、家长、公益社团等一切社会资源,让高职创业教育充分地走向社会。
3.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高职创业教育的参与主体可以分为管理层、教师、学生三类。这三类主体互相影响,共同决定创业教育的成败。管理层作为创新教育总体资源的配置者、整体行为的组织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计划、组织、指导与反馈,从而保障整体的教育行为与创业教育目标(包括素质培养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一致。教师作为高职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选拔、录用、评价和培训创业师资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其学历职称、专业知识、素质能力和工作经历等基本条件外,尤其要重视其创新创业的能力,这主要看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能力及相关成果和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即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等的掌握。学生作为创业教育成败的体现者,创业潜质和条件直接关系到高职创业教育的成功。创业潜质可以主要从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条件、在校表现和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等几个方面来看。其中个人条件可以理解为学生自身对于创新创业的观念意识、能力素养和个性品质表现等;在校表现重点看的是学生在创业学习、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成效;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则可以从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主动性和参与程度进行考核。
4.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创业教育在高职层面,不能直接套用本科的教学模式,否则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国内创业教育与国外创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学生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融合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多门学科,这意味着国内高职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上相对复杂,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难度较大。
5.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环节。高职创业教育要实践成功,需要获得三个方面的支持:资金、实践基地和技术指导。其中资金的支持需要当地政府、高校、校友等多方面的支援。实践基地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类: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的主要训练基地,通过创业模拟软件、开放的学校设备和仪器,让学生感知创业氛围。除此之外,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践平台,比如安徽徽商职业技术学院与乐购集团在徽商校园内建立的乐购校园超市等也是学生体验的重要平台。
三、总结与研究展望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由于我国创业教育理念尚未成形,还缺乏深入的量化研究,目前并没有发现理论的“范式”与体系的“规制”,所以更需要创业教育研究者逐步从渊源探讨、概念解析、重要性阐述等基础理论研究,向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模式、方法和路径探索进行转换。本文通过发现当前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平台的五个模块,为后期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高职创业教育运行模式提供了依据。
作者:韩瑜 李孟晋 单位: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现代经济已经呈现出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水平,因此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但思想政治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这仅是一门理论教学而已,并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也没有重视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时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单一的理论教学本身就很难达到这一点,再加上对该科学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学校的教学出现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失衡的情况,这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教学的针对性不足
在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向成熟初期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会随着年纪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思想政治的教学也应随之制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像大一时期,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需要去适应,这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应以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为主。而大三时期,学生要面对毕业以及就业的压力,难免会存在焦虑以及不安的情绪,这时的思想政治教学就侧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去面对这些问题。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以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为主开展教学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老师还是以教材为主,这就对思想政治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教学缺乏与实践的结合
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就需要将思想政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运用其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但是因为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老师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加入实践的部分,导致思想政治的教学质量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开展对策
(一)利用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1、将人文精神渗透教学之中
人文精神就某一角度而言是一种信仰,是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关键所在,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这都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加入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中华传统礼仪、历史文学知识加入到教学之中,从而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而且引经据典的教学形式也会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将心理健康渗透到教学之中
人的心理与思想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人在思想政治方面也会拥有较高的觉悟。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心态与品德来感染学生,打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学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品格。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就应该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取代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形式,以解决学生需求为教学主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并将教师主讲方式改为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将实践部分的教学内容加入到其中,要切实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教学时运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情境;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让学生进厂实习,并定期按照顶岗实习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高职院校应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思想,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改善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强化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金华 单位:江苏省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第七篇:战略新兴产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我国目前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却严重不足,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
一、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1.新兴产业对中高级技术工人需求巨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还迫切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注重知识能力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同时考取中高级技术证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战略新兴产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良性对接。
2.最受新兴产业欢迎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兴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式转变。最受新兴产业欢迎的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职业道德,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企业的实际需求看,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相关的教育是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需要在高仿真生产环境或真实的生产环境条件下进行严格训练,而高职院校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投入,教学实训条件明显落后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验证性实践内容过多,理论知识课时比例过大,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
2.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不匹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现代化生产人才需求相匹配,当前,高职院校对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认识不明确,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对高职教学的新思想、人才培养的质量观认识不够清楚,这必将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性技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不强。3.“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制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当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而原有的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上课教师不了解生产一线实际,学习内容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轻实践技能、重理论教学的现象;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教师的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些是制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三、战略新兴产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现阶段,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大,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从现有人才构成来看,新兴产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占比尚达不到5%。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缓解新兴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不足的矛盾,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
1.加速“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强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选送专业课教师到相关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同时,选取企业及社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训老师,强化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证。
2.加快本科高职教育,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急切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战略新兴产业同步向前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为专科层次,这种“断头”的教育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今世界,愈来愈多国家(地区)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尤其重视发展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建设发展各学历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如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就有专科、本科、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们可以获取各个层次的学历文凭,加快本科高职教育,从而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规律。
作者:王泳涛 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一、文献综述
关于新环境下高职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我国众多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相关性研究主要涉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监控体系、运行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等。其中,林娜指出当前高职教育体系中充斥着教学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若要对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他认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改变传统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比较不错的着眼点。田彩萍认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运行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张俊、叶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校内监控和校外监控组成,二者相互作用,虽已比较完善,但在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过于流于形式,没能实质地反映问题,应在师资、学生质量、教材质量、课程体系方面建立全面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陈亚峰认为影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有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多元整合的课程、软硬结合的资源优化,对体系构建中的主体选择了学生、学院及相关管理机构、督导专家、教师和企业等。郑苏青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从教学管理入手,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宋丽丽、刁幕鹏提出加大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在不遗余力地投入软件教学力量的同时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和调整来比较全面地培养和满足高职成人教育的发展。刘文锦提出二级教学督导体系构建,认为加强和推进二级督导教学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监管,同时对人才模式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王连红主要从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课堂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综合讨论高职院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构建策略。
二、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听课制度流于形式,学生和老师执行不到位
听课制度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授课能力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听课制度有明确规定,在实际中,或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或是领导专家时间匆忙,或者课程之间的知识结构差异性较大,听课时间往往不能保障。即使听课,鉴于专业性差异的原因,很难在授课方法、教学内容组织等深层次问题上提出可执行的建议,因此听课目的很难达到。
2.督导教学制度滞后
教学督导制度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分离,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实际中,督导人员来源单一,高职院校的督导人员一般为学科专业的带头人,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但并非全才,对于学校众多专业课程也不能一一清楚明白,督导尽管能做到实处,然而督导的内容仍需要提高和改进。
3.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执行不够
高职院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和监督班级召开学生会议,通过这些会议来反馈教学信息。制定这些措施的初衷是提高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教学情况,但实施中往往执行力不够,不能全面地了解各个院系的真实教学情况和教学质量,这样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统筹和教育教学监控质量。
4.中期教学检查前突进状况严重
检查前,教师往往为了检查精心备课,检查过后又变了授课方式。检查需要的资料,各学院也往往以突击完成来应付上级检查,没有真正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这样的检查反映的教育教学质量不真实,是否开展这样的中期检查,如何开展这样的中期检查,还有待探讨。
5.学生评教主观性较大
学校设计的学生评教指标比较宏观,考核时不利于量化。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评教的组织和过程不够周密和认真,学生在做评教的时候主观性很大,容易受环境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的评价就很难做到客观有效,以致出现偏差。
三、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策略
1.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要求高职教育整体性改革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①转变教学评价观念。首先,不可以仅用传统的高等教育学术成果和标准来衡量高等职业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而是要把评价标准定位于培养知识、能力及素质为一体的综合性评判。②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与适用性。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制订科学的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目标要求高校的承办方和传道授业的教学方自身对高职成人教育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同时在课程讲授和教学目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个标准去执行。③因地制宜地实施教学评估。高等职业成人教育评估不同于高等教育教学的评估,因为高职成人教育更多关注实践,因此构建高职成人教育教学评估需要加入实践教学中的实验、实训、实习的教学评价特色因素。
2.清晰的办学目标和准确的学校定位监控
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成长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和教育教学质量大比拼下,明确办学目标和精准的办学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办学者要紧跟教育市场的大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以行业为依托,以服务为核心,以就业为目的。
3.产学结合型专业设置及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监控
高职院校针对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而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高职院校不仅要有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根据学员、专业不同分别制订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4.高素质师资队伍和特色课程建设监控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衡量高职院校发展规模和程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高度,不仅仅要在招募高职教师的时候提高门槛,还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对在岗教师进行培养,使他们可以紧跟时展,满足其所在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标准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的内容不仅仅要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及先进技术发展水平和最新工作岗位资格要求,还要有创新性特色。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以专业性课程为主,以基础性课程为补充。在课程教学中,始终把握对学生的培养要以能力的培养为基准线进行规划和实施,按照知识、能力及素质的教学实施模块进行教学。
5.把握教材质量及实训实践基地建设质量监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强有力的纽带就是教材,教材的选用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高职教育教材,首先需要满足学生和老师的共同需求,其次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要尽可能地选择国家获奖的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性价比高的教材等,严把教材的质量。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的专业实践性。实训实践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环境和实践经验积累,影响到人才的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实践基地的建设应以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需求为目的,建设一流的实践基地,同时积极努力寻求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深入沟通协作,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和监控。总之,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也必将趋于完善和壮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顺应社会发展新动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成人教育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构建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管监控体系,做到用科学、合理、完善的发展观来培养专业素质、技术素质及文化素质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构建科学可行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很重要。
作者:尹孝玲 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企业化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