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探析

时间:2022-08-31 09:17:28

导语: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探析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药物分析检验技术课程是药学、药剂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对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来说尤其重要。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药品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为:通过对就业岗位及相关职业能力的进一步调研与分析,构建突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课程体系,即形成“基本素养平台课程+核心职业素养与能力课程+拓展职业素养与能力课程”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是在前期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训32学时,在第4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合作的职业心态或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药物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根据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完成检验任务,并具有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检验中的现象与原理、分析与解决药品质量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和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1.2课程设计

1.2.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融药检工作和学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理念。

1.2.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为满足医药企业药物分析与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药品的检验任务而开设的。首先,对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岗位、检验任务及其能力进行分析。药品检验岗位很多,如生产企业的标准岗位,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岗位,微生物检验岗位,成品留样岗位;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验收岗位等。这些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就是借助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对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等各种检验对象按照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检验与判断。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包括:药品质量标准解读能力(如熟练查阅《中国药典》)、试药选用与试液准备能力(如氢氧化钠滴定液应选用何种规格的试药,如何配制)、检验仪器的选择与操作能力(如溶出度测定应选用哪些仪器、溶出仪如何使用与校正)、规范填写检验原始记录的能力、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报告结果的能力、解决质量问题和检验异常情况的能力。然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综合考虑与其他同步课程的分工,以药物分析与检验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典型检验项目,以上述检验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最后,制订课程标准,细化与规范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将检验工作和学习融为一体,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2.1内容选取

根据上述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教学目标,按照如下方案选择教学内容。(1)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将工作过程向教学过程转化。(2)每个项目按照具体的检验工作流程和教学规律,分为检验任务与目标、检验前的准备、检验原理与检验过程、检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常见问题与处理、同类知识与技能拓展、学习效果评价、思考与训练,共8个部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递进式设计学习情景,将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同类知识与技能的拓展选取。

2.2内容组织

在每个典型项目的教学中,前面4个部分围绕检验工作任务的实施、检验结果以及检验过程分析、检验原理等理论知识来组织。即从具体的检验任务出发,确定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围绕检验的具体工作任务,学习相关检验操作,增强感性认识;结合检验操作,进行相关理论教学,详细分析检验过程与原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后面4个部分围绕同类知识技能拓展、常见问题处理、学习效果评价来组织,即选取同类知识与技能进行拓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快速而高效地掌握药物分析与检验的知识与技能;结合检验过程与检验结果,设置检验常见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质量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与思考训练,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2.3教学表现形式

教学表现形式共有5种:(1)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2)建立完备的课程标准化体系,如课程标准、教案、课件;(3)实施以药检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选取若干个代表性的典型项目;(4)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和项目教学录像;(5)建立全方位的学习评价体系。

3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3.1教学模式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结合本课程的性质与课程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与内容中,有机采用了工学结合,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以及学中教、教中学等教学模式。

3.1.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将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情景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1.2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以工作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模式来设计的,教学即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并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实施项目教学。

3.1.3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教学实行“2+1”教学模式

即学生要在企业药品质量检验岗位或质量监控岗位顶岗实习一年,这段时间,企业带教教师和学院专业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辅导,实现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实现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

3.1.4学中教、教中学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学院实训中心平台,采用了学中教、教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既以学习者也以工作者的身份自主参与学习。学中教、教中学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提前到实训中心进行观摩、实操练习,通过学生的自我研究性学习及教师的指导,先于其他学生达到能够独立准备检验项目、独立完成检验项目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在课堂上协助教师进行示教、带教,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预期效果:首先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然后在学生之间形成主动和互相学习的风气,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2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2.1情景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录像,让学生通过画面了解药品检验所、药厂等医药企业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实际工作环境,熟悉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对药物分析与检验场所和检验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实训场所进行实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药物分析与检验的操作技能。

3.2.2角色扮演教学法

学生扮演化验员,教师扮演主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及要求完成实训,并按照企业要求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的成就感及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3.2.3分组讨论教学法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项目的教学特点,针对药品检验实际工作提出若干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后集中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项目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讨论中提高了操作技能。

3.2.4启发引导教学法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师可以边讲边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也可以随时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必要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5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于实际工作任务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答疑来完成任务,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3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技术、网络课程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工作环境、方法及过程[5],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增强了教学效果。

4网络资源和环境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本院精品课程和相关院校相关专业的精品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增加可利用资源,以实现远程网络教学、实验课实时演示、多媒体在线教学。同时,精品课程设立在线课程论坛,学生可在论坛上提出问题或向教师索要资料,教师随时解答相关问题,并可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参考。另外,还可上传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类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图片、视频教学录像、模拟教学录像、参考课件等,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渠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考勤、作业、提问、检验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形式有实操、口头回答、笔试等。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检验操作成绩、期末笔试成绩3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学习态度、考勤、作业、提问等,平时成绩的考核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来决定的),检验操作成绩占30%(其中职业素养表现、操作、考勤及纪律占60%,预习、检验记录及报告占40%),期末笔试成绩占40%。

作者:陈爱军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