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课教育改革

时间:2022-04-24 02:01:20

导语:高校理论课教育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理论课教育改革

一、加快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永续发展的可靠接班人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学习和理解,使我们明确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中,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1](P1)也使我们明白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的关键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带来奋斗的方向、拼搏的动力和丰收的希望;更使我们明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坚强领导核心,实现中国五位一体的建设,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关键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代代成材。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社会主义大学的主要标识,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学科基础和课程条件。因此,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此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意义深远,特别是加快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深化改革的先导和灵魂。这也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永续发展的可靠接班人的内在理路和外在标志。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取得了许多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存在不少缺点和弊端,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一直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实践的效果、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各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但由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P31)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是民族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国家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实力基础。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扬弃传统理念,在有效发挥课堂形式、教材基础、教师主导作用的传统优势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载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永续发展的可靠接班人。

二、整合教育教学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相关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相关知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相关知识和形势与政策的相关知识。[2]我们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整合有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宣传党和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战略构想、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特别是在整合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引导大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中国日益崛起为世界性大国,这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培育具有大国胸襟、大国精神、大国视野、大国品味、大国能力和大国素养的大国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为大国民的培养奠定坚实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引领。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这将为整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历史、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等教育教学内容提供精神指引和理论框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P28-29)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彩凝练,也是对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理论贡献。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在各门课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把国家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根植于大学生的脑海中,转化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把社会发展的可靠保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宣传介绍给大学生们,让他们懂得社会自由、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和社会法治的重要性;把个人成长的可靠保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展示给大学生们,让他们体会和思考友善的温度、诚信的力度、敬业的态度和爱国的高度。总之,要有效整合教育教学内容,容进真理和道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穿进自信和担当,积极引导大学生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大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我们发现无论是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整合相关教育教学内容,均需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吸引力,[3]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大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力和重要内容。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而且需要我们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体系及其所具有的理论性、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等特征,也要求我们要学会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理论研讨教学法、专题式讲授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参与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这里主要介绍前面两种方法。第一,采用理论研讨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大国情怀。理论研讨教学法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的学习与探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阅读党的十八大相关研究的文章和著作,撰写读书报告;另一方面由老师挑选优秀的读书报告在课堂上研讨交流,并由老师做点评,交流结束后,再让学生们撰写交流心得体会作业,让大学生们在教师引导、自由阅读、独立思考、自主写作、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探索、讨论、掌握理论知识,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写作和创新能力。第二,运用专题式讲授法,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们进行系统有机的讲解传授。专题式讲授法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有效桥梁和纽带,是将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的有效载体,体现了传统教学理念向现代教学理念的合理转变。例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奋斗目标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授。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负责、精心设计、查阅相关资料、集体备课、撰写专题交稿、制作课件;在课堂教学方面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将学科研究与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兴趣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入手,让学生通过上专题课的形式系统地了解、认识、掌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大国胸襟、大国精神、大国视野、大国品味、大国的能力和大国素养。

作者:陈少武工作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