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智能手机应用
时间:2022-04-23 02:38:13
导语:教育教学智能手机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智能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常见的智能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主要是移动学习,其次是微型学习,另有少量研究涉及情景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这为智能手机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1.1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进一步发展,它最大优点是使学习借助于网络和先进的通讯设备,不再受时间、地域或是教师的限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学术领域对移动学习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对移动学习的定义也不尽相同。AlexzanderDye最早将移动学习的理念引入中国,他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借助于移动计算设备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它要求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5]。国内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则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普遍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更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6]。其共同点是,移动学习借助于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它的基础是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7]。
1.2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的概念是在2004年由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首先提出,它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活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8]。它强调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松散连接的知识内容或模块。其特征表现为:学习内容相对独立,由短小实用的模块组成;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分散在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形式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学习内容和地点。微型学习是一种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者运用移动设备进行微型学习的过程中将两者相互融合,便是移动微学习。微型学习与移动学习的融合把学习场所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地域,提高了学习效率[9]。
1.3情景学习
美国让•莱夫(Jean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了情境学习。他们认为,学习不单单是一个学习者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具备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它强调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在活动背景下获取知识的普遍理论,强调以真实活动为学习背景,学习借由将概念嵌入到将要使用的背景中而被简化,且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必须进行着真实的任务[10]。
1.4非正式学习
学习可以分为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国外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概念,但对其研究的关注则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2004年,在《Learnmorenow》一书中MarciaL.Conner提出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概念界定,它描述了个体培养态度、收获价值、学会技能、获取知识的终身过程。非正式学习有利于隐性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它可以是包括信息和内容在内的一切事物,比如书籍、网站,或者是非正式的人与人的交流,例如交谈、讨论等等;帮助学习者拓宽知识面,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投入少但成效高,具有成本优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随时随处都能发生,是正式学习的有力补充和润滑剂[11]。
2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形式
2.1手机短信息
短信息的种类主要有SMS(短消息业务)、EMS(增强消息业务)、MMS(多媒体消息业务)。SMS是最基本的短信息功能,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输入文字和数字发送即可。EMS是在SMS的基础上,在文本信息中加入简单的图片、声音、动画。MMS则包含图片、音频、视频,或是各种多媒体文件的组合。随着3G技术的发展,目前智能手机已大多支持3G服务,MMS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大的信息传播空间。如果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学习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的MMS功能实时向教师求解,学习者之间也可以进行异地的交流[14],该方式最简单、最快捷[15]。
2.2WAP网站
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即无线通讯协议,它将英特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学习者只需要在手机网页中输入网址就可以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等活动,与在PC机上进行学习的方式相似[14]。通过这种技术,无论用户在何地何时,都可享受网上信息资源[16]。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访问WAP网站进行学习,不再受网络结构、网络类型以及终端设备的限制,摆脱物理空间与学习时间的限制,只要学习者产生学习需求,就可以立刻通过智能手机上网查找、下载学习资源,做到真正将课堂学习延伸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实现了学习的移动[14]。久而久之,学习者会在点滴学习中掌握大量的知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17]。
2.3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是指像QQ、微博、微信等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的软件。智能手机不仅具备网络数据连接功能,也为各种第三方软件的安装、运行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社会性软件在PC端已拥有广大用户群,所以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容易被接受,它零技术障碍的优势也使得移动学习的开展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一方面,社会性软件扩展了学习者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另一方面,社会性软件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实现各种动态的非正式知识获取和灵活及时的信息沟通。利用手机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的研究案例,国外典型的有诺丁汉大学的MyArtSpace平台,欧洲MLearning项目中的MediaBoard系统,而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典型案例[6]。社会性软件为学习搭建了交流协作的平台,方便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它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是理想的移动学习方式。
2.4离线方式
当学习者学习网络不稳定,或受到外部条件局限时,不依托网络基础也应作为移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离线移动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语言类课程领域的学习软件。目前在智能手机移动教育中开发最为普及的是英语类学习软件,功能包括英汉互译查询、单词真人发声、情景例句、模拟考试等等;②电子书软件。通过智能手机的电子书软件,可以把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随身携带、随时阅读;③视音频播放软件。与普通MP3、MP4功能相似,能播放多种常见格式的视频、音频文件,在线浏览或观看下载好的视音频教学资源;④基于Flash的多媒体学习软件[14]。智能手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者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要求,使学习者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18]。
2.5校园无线网络
校园无线网络是指在整个校园或一片学习区域内的无线局域网络。在高校,学生的流动性较大,上课的教室也不集中,这就导致信息点的放置不能确定,而校园无线网络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14]。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校建设了校园无线网络,网络带宽和传输速率也达到了较高层次。以校园无线网络为平台,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通过平台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以传送视频、音频的动态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学习者也可随时随地查询学习资料[19],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从而推动高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形式多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真实情景灵活选择。既可以在条件受限时选择合适的形式开展学习,也可以在环境支持时选择多种形式配合学习,例如用短信提示学生上课的时间、地点、主题,和基于校园无线网络传递教学资源。
3智能手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3.1建设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
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扩展了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操作手段和方式,结合Wap和3G技术,将教学管理的有关信息延伸到个人的移动终端,满足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处理教学和学习信息的需求。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是选课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传统的选课管理系统常常会因为登陆人数过多而崩溃,而选课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造成大量学生没有选到喜欢的课程。而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能够通过3G移动网络解决带宽不足的问题,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选课。传统的成绩管理系统多是由教务部门统一管理,但是由于数据多、工作量大,常常会有错误或遗漏现象出现。基于智能手机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为每位教师设定专用账户,由任课教师上传成绩,总成绩由管理系统直接生成,既能节约工作时间,也能减少出错,让学生更快捷地查询成绩,保证成绩的真实性[20]。
3.2基于智能手机的交流及信息平台
交互性是新一代信息化平台的显著特征。依托3G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为第三方软件提供的扩展平台,可以摆脱传统的交流及信息在时间、地点以及讨论方式等方面的局限[20]。智能手机支持时下流行的QQ、微信、微博等社会性软件的安装应用。QQ群功能可以实现一个学习团体或班级通过手机进行集体的讨论交流。微信能够及时对信息进行推送,同时支持文字和语言的输入,实时对讲机功能使交流更加便利。建立官方微博能够迅速向全校师生信息,开展交流互动。例如,团委通过微博学术报告以及各种活动的信息,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微博最新市场信息,教务处可以通过微博选课、考试、放假的通知等,学生也可以利用微博对相关事宜进行咨询和交流。此外,利用3G移动网络的高速带宽,配备前置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就能使教师与学生通过视频进行实时的课程辅导、专题讨论等。
3.3基于智能手机的手机图书馆
通过开发相应的智能手机软件,与高校原有图书馆信息系统对接,能够使学习者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的便捷服务。建立手机图书馆的专有网站,针对手机用户建立包括检索、查阅等多种服务。建立手机图书馆专有网站平台是手机图书馆提供相应服务的前提[21]。基于3G的智能手机不仅能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做出适时宣传还能为其拓宽服务渠道,使用户在移动图书馆中享受短消息服务、Web主页服务、移动定位服务及虚拟付费服务,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为馆员进行远程维护、适时回答咨询、适时导航、定题跟踪服务、现场采购及清点馆藏也提供了便利。手机图书馆的应用将把图书馆领域的各项工作适时化,使移动图书馆可与智能手机随行[22]。
4评价与反思
作为移动学习终端,智能手机的优势非常突出[23]。在移动性方面,智能手机轻便,可随身携带;获取资源方面,提供了多种网络支持,可以通过数据线和蓝牙的方式连接计算机;交流互动方面,提供短信、语音、视频等交互功能和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在线交流平台;学习辅助性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功能,能处理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甚至进行多任务处理;扩展性上,支持外置存储卡,可存放264G的学习资源[24]。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打破时空限制,能够最大范围内使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使得移动学习更加活跃;学习时效性强;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促进终身教育的实现[25]。智能手机广阔的前景和独特的魅力,使众多学者都把它看作移动学习的首选终端。研究者对智能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做出肯定的同时,也要反思智能手机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手机本身的缺陷。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与其便携性的冲突。小巧的手机有利于随身携带,但要更好地显示学习内容就要有足够大的手机屏幕,这种矛盾在短期内很难调和。另外,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是利用手机进行学习的障碍。(2)移动学习资源的不足。目前基于移动的学习资源建设还不充分,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主要集中在一些电大的远程教育中,手机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市面上大多的APP都是面向英语学习或是儿童早教的,急需补充各阶段各学科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教育资源(3)网络和资费的限制。由于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的覆盖率还不完全,移动学习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会出现信息不能及时送达。另外,网络的收费问题也给学习者带来负担,影响了手机移动学习的普及,而且一部性能优越的智能手机的价格依然偏高,普通学习者还难以接受。(4)学习意识的欠缺。大多数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于通讯和娱乐,对用手机进行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频率较低,且缺乏目的性,因而显得实效性差。虽然基于智能手机的教育教学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但不论是运营商还是研究者都在试图改进。研究者也致力于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教育和技术部门应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共同致力于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加强宣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学习意识的提高,人们会逐渐意识到智能手机为创造学习型社会带来便利,基于智能手机的教育教学应用必然会在信息化社会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者:熊明珠工作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影响
- 下一篇:学生品德教育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