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学习中不良习惯及教育对策

时间:2022-07-27 03:30:09

导语:古代文学学习中不良习惯及教育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古代文学学习中不良习惯及教育对策

高校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中文专业的传统学科,主要承担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任务,其学科的专业性决定了学习方法与其他现代学科的差异性。该课程具有时间长、跨度大、作家作品众多、文体繁杂等特点,因此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相关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赏析获得评价作家、作品的综合能力。但目前在古代文学学习中学生形成了很多不良习惯,诸如“考证热”影响下的盲目跟风;过度依赖网络进行文本分析;按个人好恶对文学作品进行选择性学习;选择理论证据的随意性;忽略文本深层意义的开发等。这些不良习惯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古代文学学习能力的低下,以及去伪存真能力的丧失,所以目前不少大学生的古代文学成绩难以提高,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大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到底有哪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他们学习古代文学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这成为古代文学学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古代文学教师,必须找到大学生形成这些不良习惯的根源,并对症下药,找到合理有效的教育对策,帮助引导学生走上合理的学习之路。

一、大学生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习惯并不是由遗传得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习得的。针对习惯是后天形成的这一特点,应该及时找出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并努力防止其发生。在目前的古代文学学习中,学生的不良习惯可见于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学习目标,盲目跟风学习,导致对古代文学学科的冷落一方面从高中进入大学之后,原有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对学习兴趣减弱。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得很被动,学习专业课往往只是为了考试和评奖学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式日益复杂,因此产生的“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效应使很多学生情绪躁动,因害怕自己落后他人而盲目跟风考证。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学生们终日忙于“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各种资格考试,而对专业学习却随便应付。学习的动力只是为了奖学金或服务工作,学习明显带上了功利色彩。由于功利性目的的存在,古代文学一类的传统学科遭遇到冷落。学生既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文学,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原本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和分析的文本被束之高阁,课堂学习中只是机械地应付教师,甚至连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只是听听而已,这样的学习成果自然收效甚微。

2.网络成瘾造成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能力的低下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网络利用率的提高,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最主要群体之一。但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出现了过度依赖网络的现象,这使得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学生沉迷网络之后,学习的自主性变成了上网的自主性。情节严重的因为大量时间花在网络上,导致学业荒废,轻者则表现为学习过分依赖网络,时下很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没有网络,就无从下手。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的兴趣多于他们对所学课程本身的兴趣。网络成瘾削弱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古代文学学科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大部分学生不愿意阅读繁体字的文本,而愿意选择网络版的现代文本;在文本阅读中遇到生字、生词也不愿意查找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而是单单靠浏览网页获取信息;教师布置的论文,写作观点几乎全部来自网络,全无自己的想法和评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能力越来越低。

3.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因害怕困难而产生畏惧或消极的学习心态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大学四年里,他们既要学专业课、公共课,也要学习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因此学习方式已完全不同于中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中学时跟着教师节奏走,教师“手把手”教的方法,所以对大学教师的讲授,很多学生感觉难以适应。实际上,大学学习是提倡自主进行的,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还要求学习模式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古代文学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课前积极做大量的阅读准备;课上跟随教师理解和消化讲授内容;课后做相关知识的积累和研究。这也是古代文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在讲授时,教师往往只是速度较快地讲重点、难点,一节课会涉及一章或几章的内容,其中涵盖的作家作品也很多,但课后布置的相关练习又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感到负担过重,不知如何安排各科课程的学习时间;更有甚者干脆弃之不顾。在长期的古代文学学习中,不少学生一时跟不上,就时时都跟不上,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进而产生了逃避的想法。

4.因偏科而忽视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学学生学习偏科往往是由于兴趣差异引起的,很多大学生学习课程仅仅凭对课程或任课教师的喜好。在实际学习中这部分偏科学生的表现是,对感兴趣的学科认真对待,对不感兴趣的则草草了事。古代文学由于时间遥远,文体复杂和字词难以理解等缘故,常常不受学生“欢迎”,特别是先秦到汉魏时期的文学,这一情况更加突出。这种偏科倾向,实际上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古代文学课程应有的了解和兴趣所产生的,不少学生对古代文学怀有恐惧和排斥的心理,所以他们在学习古代文学时常常提不起精神,甚至上课做别的事情,顾此失彼的做法使他们难以达到课程的要求,也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对大学生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不良习惯的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大学生在古代文学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作为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师,必须找出有效的教育对策,以帮助学生走上合理的学习之路。在笔者看来,杜绝以上不良习惯的发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从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往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传统的文学史与作品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讲授时,文学史方面以点带面,以发展线索为顺序讲授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方面以经典作品为主,先谈作家生平,再讲思想内容,最后分析艺术特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兴趣不大,学习效果也不太好。所以应积极改变原来满堂灌的方式,注重课程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并在课堂上适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期达到开拓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并最终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目标。古代文学本身就是一门涉及史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美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的课程,教师完全可将这些近邻学科和古代文学的内容整合起来,给学生展示丰富的作品文化内涵。具体来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切入作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视野;也可以把古今知识融会贯通,从古代作品中,引导学生发掘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精神文化底蕴;更可以适当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辨能力。这些方法的运用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字、音韵、训诂学知识的了解,又可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教学内容的转变来唤起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能有效地解决他们偏科及跟风学习的不良习惯,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得到古代博大精深文化的熏陶。

2.引入声像资料和情境教学法,化解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困难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中,给学生带来困扰的难题之一是对作家人格和作品内涵的理解问题。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很难直观地解决这个问题。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课时与课程的信息量之间的矛盾;二是学生理解能力的有限的缘故。所以即便是教师深入地讲授,学生还是觉得模模糊糊。实际上,古代文学教师可依托多媒体教学来化解学生在这方面的困难。在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时,古代文学教师不妨增加一些名家诵读的资料。因为作品诵读是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艺术最好的方式,而名家诵读的作品,由于语音标准,感情把握得当,因此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朗读时的标准,更可以使他们完全置身于其中感受作品,加深对作品的印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入正史中关于作家的记载,辅以讲解来强化学生对作家生平的理解和读史的能力。此外,古代文学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使学生贴近作家和作品。情境教学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依靠教师引入或创设带有情绪色彩的形象或场景来实现,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古代文学中那些意境难以靠语言来阐明的作品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图画、视频、音乐来辅助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甚至在个别作品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让他们亲身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对作家、作品认识方面的困难,还可以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之中。

3.倡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第一,自主学习。这是基础教育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而目前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很差,他们习惯了原来中小学“接受式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辨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古代文学学习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质疑、实践和研究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讲授作家作品之前,可先设置具有导向性的问题,安排学生预习;课堂上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要求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体会;课后还可以适时安排学生写些小论文,启发他们的研究能力。以上活动进行的同时,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解决遇到问题的能力,给他们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主动融入古代文学的学习中、乐于收集、探究和处理古代文学的新知识。第二,合作学习。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科目多,且每个学生又有自己的个性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作品的理解难免有偏差,推进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问题不错的方式。古代文学教师可以将学生事先分组,对不同组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首先,在预习阶段,安排学生合作交流字、词、义资料。由于古文的生字生词多,查阅文献资料的任务较为繁琐,一篇文章的字、词、释义由几个小组分担完成,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节约他们的学习时间。由于每个小组中的学习资源是不同的,所以学生之间共享资料可以使他们对字、词、义的了解更加全面。其次,在课堂学习阶段,安排学生分工合作探究文章主题。对于文章的讲解,教师可按需将文章分成若干教学模块,每小组负责一个模块。在各个小组的交流合作讲解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程之中,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学生讲解的错误和不足,教师应及时纠正和补充。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锻炼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课堂讲授实践能力。最后,在课后总结阶段,安排学生分享学习方法,互查学习效果。古代文学课后,定期让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总结是学生获取学习方法的最佳方式。总结时还可以让学生互查学习效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课程中解决不少难题,也能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和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