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教育课设置思索
时间:2022-07-26 01:43:29
导语:景观设计教育课设置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引入、改革与创新
作为现代景观设计学的起源地美国,其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在不断的调整、改革以及吸收其他学科的前提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随着不同学科向景观设计学的介入,景观设计的课程亦随着其实践领域的扩宽而变得多样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如基于社会、生态与艺术形式三位一体之上,在传授自然学科、工程学科、历史知识、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同时,注重景观设计的技能训练,如新材料、新工艺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学科的建设,同时结合实际项目,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及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其学科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特征。在中国,景观设计学是依附于传统园林存在的,并断断续续地发展了近半个世纪之久,然而就与现代国际接轨的学科(景观设计学)而言,尚处于摸索初期。1997年由俞孔坚教授将景观设计学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引入中国,使国际景观建筑学学科与中国传统园林、农林园艺、建筑规划进行结合与更新,经过不断的解构、重组、转变逐步确立起来。从单一的传统专业向综合交叉的现代专业转换过程中,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亦有所变动。除了引入环境艺术、旅游策划专业课程外,同时融入建筑学科、地理学科、计算机应用学科等邻近、边缘专业,扩展了传统园林专业的知识范围,亦是以课程设置为实质的专业知识解构调整。那么,国际景观设计学科的课程设置与理念,是否完全适用于本国现阶段的城市发展情况?而直接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的办学模式是否会缺失本土教学特色?诸如上述系列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笔者认为,在有限的四年甚至三年的专业教学中,要学生将如此广泛的知识学科掌握并熟练运用显然过于困难,除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受教外,还需学生通过看书、听讲座、动手实践与游历等形式获得专业的提升。而基于景观感受层面,本土教学不应对国际景观学科进行简单地“克隆”,从而出现从南到北、从中到西生搬硬套,缺乏对当地风土民俗人文关怀的景观。因此作为身处多民族聚居地的艺术设计院校,其景观设计专业教育需作出反应,即基于环境、生态、民族民俗文化层面,从人类心理精神感受层面出发,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课程中,借助视觉感官通道,将民族元素在景观设计中进行物化,引起人们在行为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满足了社会多元化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品质,增强了景观设计教学的课程特色。
二、满足了城市景观个性化发展诉求的需要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亦是各国家、城市、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文化呈多元化发展,外来文化的强行进入致使本土文化大量流失,城市景观个性特征逐渐弱化。苏联拍摄的一部影片更以幽默的方式抨击了这一现象:“主人公在酒醉后因乘错车而到了另一个城市的一条相同名称的街道,其中有布局和建筑形式完全相同的住宅,找到了同一门牌号码的住宅,并用自家的钥匙打开了构造相同的门锁。”这种基于相同景观设计法则上的相同景观设计手法,已逐渐无法满足每个城市需要展示其个性化风貌的诉求。社会城市的发展需要景观设计,而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源于教育。在城市文化日益多元化,观念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景观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完整有余而特色不足的滞后性日趋明显化。学生往往不满于课程设置的过于传统化,或对社会问题、材料和方法上的技术进步与特色化课程缺乏关注,景观设计教育者需要对现今的课程内容进行实时调整,即结合本土地域文化特征将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课程当中,如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干栏文化到自然生态的梯田文化,与铜鼓文化及歌圩文化等民族元素的渗透,极大丰富了景观设计的语言,使学生注重现代景观设计中日渐失去的民族性表达,尊重本土文化的个性化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因此,景观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应包括基本的设计方法,还应强调对本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与运用的重要性。学校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谋生的本领,还需要在教学调查研究与实验中鼓励对新思想、新形式的探索和怀疑精神,才能应对不断变化中的新情况,从而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为社会主义特色发展道路作出贡献。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目标的机遇与挑战
每一个闻名于世的城市,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符号。广西南宁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各国、各地区的重要窗口之一,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政治、贸易、经济与信息文化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其城市景观地域性文化的展示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三基地—中心”,成为带动和支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进而成为国际区域经济的重要合作区,对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及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重要的意义。推动和发展城镇景观地域化,其景观规划与设计人才的引入与定位不容忽视,亦不能忽视。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对景观设计教育系统和机构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亦是一种挑战。作为身处多民族聚居地的相关专业的专业教师,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民俗研究环境,理应承担其城镇景观设计中民族特色元素实践运用的教学改革研究责任,对景观设计教育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完善,顺应“区域性国际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需求,挖掘本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并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教育课程中,抓住广西及东盟各国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符号和表现元素,结合每个课程内容的具体需求,体现少数民族地区景观设计教育课程的特色化教学理念。着眼于提升本民族文化竞争力的层次和水平,培养学生在景观设计中的特色创造力,树立南宁特色城市文化新形象,避免因城市化发展过快而出现的地域文化缺失问题,确保南宁以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化的新城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迈进。
国际景观设计学的引进,促进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被同化”的弊端。在当代国际语境下,城市景观设计中须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元素才可能得到更持续的发展。而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更要有民族文化语境创作的能力。因此笔者相信,将民族文化教学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体系,不仅对探索民族文化在城镇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现代景观设计教育课程“照搬模仿”的现象提出疑问和思考,对于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教育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 上一篇:园林景观设计彩叶树种运用
- 下一篇:农业险问题及措施
精品范文
10景观设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