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学方法

时间:2022-07-13 03:48:54

导语:外国文学教学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外国文学教学方法

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生在系统地学习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同时,可从宏观上了解世界文学的渊源、发展及现状,有益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积极地思考问题。由于外国文学涉及不同种姓、不同国度的文学,它的文化背景、审美价值取向都有明显差异。长期以来,我国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和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都受到意识形态和特定时代的阅读期待的制约,外国文学的教材以及教学中往往千篇一律地运用社会历史评判的方法分析作品,忽略了文学的美学意蕴的阐释。近年来,国内学界对重构外国文学史提出倡议,但在多数的教材的体例上还是延续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以及作品介绍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任课教师的发挥。作为从事外国文学史授课的老师,应试图在教学方法中进行探索,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分析鉴赏能力

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打破传统的框架,努力把握外国文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吸收新观念,运用新方法来评价文学传统、经典作家,在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中转变观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跳出传统模式,从单纯的讲授型教学转变为研究探索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双语教学、课堂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种新方式,外国文学史课程采用的双语教学方式区别于外国语学院开设的文学史课程,侧重以汉语进行授课,在汉语授课的同时有侧重的讲解原文作品,同时参考最新的外国文学研究成果。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表达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某些意思甚至存在不可译的情况,通过阅读英语或其他语言的经典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品的特色及语言美。如《荒原》是西方现代诗中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可取采双语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艾略特诗歌中的复杂意象。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专题论题,广泛搜集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做好评述和讲评。讨论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中学生能够产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通过具体的作品积极地思考一些问题,如科技进步与生存紧张的关系、如何保持人的尊严,通过讨论提升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比较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任课教师讲授外国文学史课程,要密切关注和了解与自己学术相关的信息,包括与该课程相关的学科,鼓励学生探索和研究。在布置课后练习方面,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根据自己对作家的了解和喜爱程度的不同,讲授某一种文学类型,如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以某一种文学类型为主题,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利用图书馆的资料以及网络资源做出内容充实的PPT。在准备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得到增强,讲解的过程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分析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的同时,可从多层次、多角度方面来进行分析。长久以来,外国文学的教材以及教学中往往千篇一律地运用社会历史评判的方法分析作品,忽略了文学的美学意蕴的阐释。作为讲授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师,应该试图从多角度、多层次,引进各种文学批评及新观念新方法,分析作品。通过对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鉴赏能力。采用比较的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将不同国家、不同作品、不同类型的人物进行对比,而是注重培养学生以比较文学的视域,把握一种文学与异质文学的关系。众所周知,中国新文学在发展之初,不断地学习、借鉴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传统文学的观念、方法,特别是上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冲击日益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20世纪文学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如中国戏剧家曹禺在创作中对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创作技巧的借鉴,鼓励学生关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撰写系列论文。此外,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信息化对教学的影响。西方根据欧美经典文学作品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或电影较多,有些经典作品的影视版本甚至多达五个。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悄然发生变化,读图取代了文字阅读,图像使得人们对于文字的理解越发直接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好外国文学史课程需要建立在广泛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而目前文学影视化对学生想象力与语言运用能力造成影响。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鼓励学生结合文学理论以及文学史的知识,对现象加以分析,参加学院大学生科研实训项目,关注和探究如何应对读图时代文学面临的危机。

三、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文学修养

西方文化贯穿着一种深沉的人本精神,文学则是其直接体现,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文学的人文底蕴,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当在备课中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讲课内容。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有丰富的象征含义,同学们大多能体会和领悟作品中深刻的寓意,除了理解作品中传达出来的“硬汉精神”,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几种阅读该作品的方法,如关注《老人与海》与耶稣受难的关联以及美国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描写的传统。其次,平时注意浏览专业书籍,关注外国文学方面的信息。在讲课的过程中,涉及到某位作家或作品,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将最新的研究动态向同学进行讲解,如作家生平的逸闻趣事,作品出版的风波。如俄罗斯关于肖洛霍夫有哪些争论,通过介绍《静静的顿河》的著作权问题的争议,肖洛霍夫究竟是不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剽窃”论者从哪些方面提出质疑,葛利高里的原型是否存在,《静静的顿河》的手稿是如何遗失又重见天日等历史的事实,为学生提供新的观点,尽管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文学层面的探讨,甚至带上了浓郁的政治色彩,但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背景,扩大视野。

总之,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从自身的内涵来说是关注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转变观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跳出传统模式,从单纯的讲授型教学转变为研究探索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鉴赏分析能力,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