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生病生教学课外科研活动
时间:2022-07-13 02:04:39
导语:医学本科生病生教学课外科研活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两个中心,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核心。通过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而在本科阶段参与科学研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特殊作用。近年来,为加强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本科生科研工作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各个大学逐步探索和建立起自己的本科生培养机制。我校也一直非常重视本科学生的科研,鼓励本科生提早参加科研工作,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每年拨出一定经费作为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创造各种条件使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较早地参加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包括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开放性实验”,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小组,做教师的科研助理,自己申报课题等多种形式,目前已成为我校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是沟通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性”学科,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学好该课程对日后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为了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疾病时体内功能代谢的变化,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必须从事科学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能力,能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本教研室启动了医学本科生课外科研项目,着力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笔者在多年的课外科研工作实践中,深刻领悟到其在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如何开展课外科研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其扶助学生成才的目的,并实现教学相长?如何开展才能将其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真正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一直思考与改进的问题,下面将近年来本教研室组织实施课外科研活动的探索与体会陈述于此,以供借鉴与商酌。
1.医学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1.1组织学生适当选题,积极申报笔者所在的教研室主要承担《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在进行本科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员们展示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激发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进行科研思维的能力。在这门课程的讲授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就告诉学生,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及目前各位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放,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和教研室各课题组的教师联系。通常会有学生主动到教研室与教师联系,通过一定的接触后互相确定。近3年来,曾在教研室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学生有眼视光专业七年制及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公共卫生学院五年制学生、护理学院五年制学生等,其中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为主。
1.2课题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师科研课题的内容,由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个小的研究项目。我们通常选择教师科研课题中部分实验周期不长又可以说明问题的实验,或就学生的条件单独为他们设计可以短期完成的实验。近年来,科室申请到了题为《波动性高糖对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环孢素A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干预》和《波动性高血糖对不同脏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等多个课外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在为学生提供课外科研活动平台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科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并从实践的角度帮助导师在本科生中发掘研究生教育储备人才。
1.3查阅资料与课题立项教师将选定的课题告知学生后,通过交谈,将课题的内容、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学生说明。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实际情况,选择研究方向,并以小组为单位(一般每组3~6人),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再根据查阅的资料及教师的指导提出课题立项申请,然后将相关材料上报科研处。科研处汇总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及答辩,符合条件的签署课题任务书。至此,科研课题立项完成。学院根据课题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一般每个课题为2000元左右),予以达到结题的目的。
1.4课题的实施根据课题内容及查阅资料的结果,并根据学生课余时间的多少,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科研工作计划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课余时间,如中午、晚上及周末到实验室来工作,实验室随时对学生开放。由于本科生的科研经历和实力都有限,需要带教老师进行悉心指导,教会学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进,学生随时汇报实验进展,教师则根据阶段实验结果适时调整实验的方案与方法。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查阅文献自行解决,适当的时候再给予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钻研的品质。
1.5完成论文项目结束后,教师要辅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所得结果做出合理、恰当的解释;讨论研究意义,写出科研论文。在指导教师修改后,力争能在正规刊物上发表。据统计,本教研室课外科研小组目前正在整理或撰写的论文8篇,已接受的待2篇。
2.几点体会
2.1通过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突破了“以教师为重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了以“全面培养、强化基础、因材施教、增强活力”的教学工作原则,确立了以“课堂教学、学术活动、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使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与加强能力培养互相融通,业务培养与素质提高有机结合。
2.2实践证明,本教研室开展的本科生课外科研小组活动对学生、教师的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对于科研的内容有了较直观、感性的认识,为他们以后科研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学生反映“觉得自己思路开阔了,思考了更多项目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方法,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这是在专业课培养上难以充分实现的”。随机抽查了几名未参加科研的学生和已参加科研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参与科研活动的学生医学专业课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2.3通过指导本科生科研活动,也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如科研活动实施过程中,增加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改革更有利于新时代学生的发展。作为课题指导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才能以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的传授,才能把学科前沿较先进的知识和问题带给学生[2]。
总之,在高等医科院校开展课外科研,既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又将最新的科研手段向实验教学推广,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3]。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课外科研活动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都得到了提高,说明深入开展课外科研,是现今高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
- 上一篇:郭象哲学与寓目辄书关系
- 下一篇:跨越技术禁区成因及对策
精品范文
10医学检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