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公共选修课教改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2-07-09 10:58:54
导语:文学教育公共选修课教改探索和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工科院校中,随着学习专业的不断细化,学生所接触的人文课程比较少,导致知识面狭窄,精神平庸化与冷漠化,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人文精神教育。文学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以下简称公选课)在实现文理渗透互补,开拓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调节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火花,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培育他们的人文情怀等方面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特色,土木建筑类专业本身对文学素养有着特殊的需求,它需要把文学教育课程所包含的审美性、人文精神贯注进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出有品位的建筑艺术作品,因此开设文学教育公选课程非常必要。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自2005年始至现在开设的文学教育公选课程有:大学语文、《红楼梦》导读、金庸作品欣赏、文学名著与影视欣赏、影视与当代文学、文学与建筑艺术、走近鲁迅、世界经典科幻作品赏析、法国小说欣赏等。这类课程总体上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满堂灌,多年级多专业的大班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或者体现不出多媒性或者过分追求多媒效果,以写论文为主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抄袭现象体现不出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这些问题造成文学教育公选课整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文学教育公选课程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推动这类课程可持续发展。我们近几年进行了以下的改革探索。
一、根据课程特点,更新教学内容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文学教育公选课一般是30学时,相对短暂的教学学时和教学对象的非专业化决定了文学教育公选课教学内容应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它有较强的灵活性。我们以大纲制定的教学内容为蓝本,每学期对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局部更新,尽可能地将最新的信息和资料带进课堂,做到经典性和时尚性兼顾。90后的大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和对时尚性表达的偏爱要求教师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引领他们鉴赏那些以前教材中、课堂上未被关注的文学样式,如流行歌曲、网络文学等,我们把其中适合做教学内容的文学素材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提高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文学阅读观。例如:大学语文课程讲授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插入当红男旦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歌曲,这是一首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很多学生都爱听爱唱,“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我们引导学生就这几句歌词从原诗里找到相应的表达,并说说各自写法的妙处。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导语”中有这样的话“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流行音乐入耳入心,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影视与当代文学课程讲到知青题材的小说时,把网络上红火的“最温馨感人的情感读物”——《山楂树之恋》推介给学生在线阅读,让学生把小说文本和张艺谋执导的同名电影进行比较,思考这部小说所写的“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在追求性解放的今天还有没有价值?法国小说欣赏课程讲莫泊桑作品时,把当今流行的《金陵十三钗》和《羊脂球》放在一起阅读,比较二者表现的“崇高的人道主义”和“救赎的主题”。把古今中外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与影视、文学文本与流行音乐进行参照阅读阐释,“可扩展课堂容量,充实教材中一成不变的内容,使得教学对象在文学体验之路上获得更多知识”[1]。我们还密切关注当代文坛发展动态,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推介国内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国外的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等奖项的获奖作品,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性,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二、强化主体意识,优化教学方法
目前工科学校公选课基本都是大班(180-220人)上课,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人们常常将讲授法与灌输式、填鸭式联系在一起,并把教学的呆板、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看作是讲授法带来的必然结果。其实,造成这些弊病的不是因为使用了讲授法,而是运用得不恰当,即方法本身未能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环境相协调[2]P269。讲授法对教师的表述语言要求较高。90后大学生“他们对图像化与游戏化的世界相当熟悉,对种种轻巧、有趣的表达非常热衷,对大话式的网络语言更是驾轻就熟”[3]。教师讲授语言应尽量适应这样一个教学群体的阅读风尚和欣赏旨趣,可以适当采用戏仿、戏谑式议论、调侃式转译等表述方式,让阅读过程变为“悦读”过程。“在中文教学中,文艺作品的阅读、有关情景与人物形象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这就要求“教师讲解声调要有抑扬顿挫,语言应精炼、优美、富有情绪性”[4]P164,加上巧妙剪裁内容、适当制造悬念、适时提出问题、适度穿插花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感情,使课堂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教师要对讲授法不断改进和创新,并实现与其他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指导的优化组合,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情景,获得美的体验和人生启迪。“文学经典作品的阐释与互动是文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5]而且对经过十多年应试语文学习的工科院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普遍的要求是在课堂上能够多参与,希望能和老师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将自己的认识放在课堂中与大家交流,以便能够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6]。所以要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互动不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是一种情感、情绪的互动,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的教学行为都紧紧围绕学生主体性的思想、观念、行为、情感的大量高扬,而不是无视甚而压抑。教学属于文科教学,“教师提供更多的是认识论上的判断、机会、视界,以让文科教学固有的大开大合的教学场,承载大学生真实生活自我解放的性灵之声”[7]。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师生一起探索未知的过程。“在大学阶段,教师降低的是认识尊严”,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真正放下身段与学生对话交流,实现彼此精神的相遇、心灵的共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课堂上学生开小差、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表现冷漠、教师自圆其说的尴尬局面。
三、开放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手段
对文学阅读经验有限的工科学生来说,多媒的教学手段可以让看似静止的文字变得活色生香,产生“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效应。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寻求文本和音像媒介的最佳结合点,用丰富、鲜活的感性材料充分展示文学作品美的内质,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音频、视频播放只是手段,不能代替学生个体对文字的含英咀华,因此在插入音像媒介时一定要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适当、适时、适度,不能本末倒置,不无原则地迎合学生。同时不应忽视传统的板书。课堂是一个师生双方不断传递与反馈信息的信息场,蕴含着师生巨大的生命张力,具有丰富的现场生成性。事先设计得再完美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面面俱到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那些师生思想碰撞的点滴火花,那些对文本的独特解读,那些对突发事件的即兴发挥等,面对这些情况,做好的课件不便即时修改,简便快捷的板书就成了不可取代的辅助记录手段。对文学类课程教师而言,精心设计的具有书法美、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板书,不仅能够辅助教学,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美的熏陶、滋养,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人生态度。有创意的板书和多媒体交错使用,可以消除审美疲劳,刺激学生注意力集中。信息时代的标志的网络,是文学课程教学的有力助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多媒体教室基本都可以上网,我们充分利用此便利条件,提前在课件里做好链接,课堂上随时点击相关网站,例如《红楼梦》导读课程,在讲到红楼梦的版本时,我们链接“红楼资料网站”,此网站对红楼梦的版本介绍较全,并且清代至民国的红楼梦研究资料应有尽有;在需要引用脂评本原文资料时,我们链接“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网站”,它在以庚辰本为底本的基础上,吸取了甲戌本、王府本、戚序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它保存脂批文字相对较完整。把网络引进课堂,既能了解有关本课程最新最鲜活的资讯,引导学生熟悉对文学作品多元、多样、多视角的解读,启示学生获得自我的评判;又能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搜索引擎查阅资料,并学会从海量信息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把文学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四、针对学生特点,巧抓课堂管理
如何防止学生“必逃”,硬性点名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方法,对大班来说费时且效率不高。我们的做法是:课堂考勤在做到常规化的同时注意方式的多样化。例如,我们允许学生请一次假,但一定要有正当的理由,这样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平时采取抽点名、签到等方式检查到课情况,课堂做随机小练习、即兴提问也是一种变相的考勤方式。如何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现教传媒曾对全国五大区域的八大城市的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7%的学生表示课堂上持续集中注意力达30分钟以上,大学生在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比中学生低将近17个百分点。无论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自习时比上课时,能集中精神的时间都更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冯伯麟分析,“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老师授课方式、课程内容是否有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关键”[8]。由此可见,教师如果始终让自己的课讲得生动有趣那么就能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不断的求新、求变意识,要加强业务进修,吸纳本专业、相关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课堂管理在做到规范化的同时注意实施时的人性化。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较强,那些动辄训斥讽刺甚至打压学生的做法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既要治学严谨又要有亲和力,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以旁敲侧击以语言暗示,也可以用小幽默让学生在轻松一笑中注意力回归,或者借机生发,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从学生角度看,好的课堂纪律让他们受益,我们在与学生访谈时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管理不力的教师很有意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的课堂纪律能够让他们学起来更轻松,更有效果。
五、关注个体差异,实行多元化考核
对工科学生而言文学类公选课程的教学任务不是要求掌握一些文学知识,而是拓宽学生视野和改善学生思维品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品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评价指标应由单一的考试评价向多元的综合性评价转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人格发展。我们对学生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注重平时的考察。我们每门课程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如到课次数、课堂回答问题、写读书笔记、自办刊物、参加演讲辩论、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校园心理情景剧创作或表演等都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期末的考查主要是写论文,但要求一定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除写论文外,我们还允许别开生面,如大学语文课,指导学生就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作家作品收集资料,做成幻灯片上台讲述自己的研读心得;红楼梦导读课,鼓励学生把宝黛诉肺腑章节改编成独幕剧上台表演,或者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葬花吟》;走近鲁迅课,就近年来的鲁迅纷争组织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这些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我们还重视及时收集并积极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的反馈信息是监控和深化课程改革的最好的参考和依据,能促进师生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务处每学期中期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对教师进行学评教,并在期末让各系部把评教结果反馈给老师。我们课程组每学期期末考查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附加题目,就是给本课程教学提建议,无需署名,让学生畅所欲言。电脑、手机的广泛运用也给教学提供的了一个开放性的师生互动平台,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中跟教师交流,教师从中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我们每学期都从这些渠道收集的反馈信息中找准课程改革的切入点,真正实现文学教育公选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 上一篇:革命文学与左翼文学概念辩析
- 下一篇:古典文学渔父意象及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