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自主性学习方法
时间:2022-06-13 09:29:00
导语:文学自主性学习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西方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明确提倡自主性学习,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传到中国后也一度成为热议的话题,研究者从多角度立论,剖析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及外延。如韩清林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立论,认为所谓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而“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也应该自觉实践这一现代学习方式,那么自主性学习的重要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一、自主性学习的价值分析
1.自主性学习是外部环境的客观需要。自主性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庄子•养生主》中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心。”在知识尚且有限的先秦时期,先哲已认识到人生有限与学海无涯之间的矛盾,那么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信息量更是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不断骤增,世界上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不可能把日益更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习者。但学习者一旦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无论知识周期如何缩短,科学技术如何变幻莫测,依然能用自主学习能力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自主性学习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当前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一位社会成员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终身学习、自主学习,以促进自身知识、技能的不断增进和能力素养的不断提升。自主性学习者有爱好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拥有独立自主的意志和人格,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这样的学习者必然会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自主性学习是改善现存教育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代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主发展的个人,而当前教育机制仍存在各种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往往轻视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发展。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学生掌握课本的知识为主,一旦脱离课本、课堂的范围,学生往往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延伸的知识也无法处理。另外,在教学中,虽然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同一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显然已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而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自主性学习。
2.自主性学习是个人发展的主观诉求。《大学》中曾有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是指考察事物,获得知识,很明显,对知识的掌握是每个人取得进步,事业成功,服务社会的重要前提。求知和生存是不可分离的,人不可能生而知之,但人要生存必须求知,求知不仅是个人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的内涵和方式。作为主体的人对世界的认知越广泛越深入,改造世界的本领就越强。因此,为了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自主性学习就成了学习者求知的持久动力与有效方式之一。自主性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道德特征,是人的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学习者具有自主的意识,即具有独立的渴求与欲望,独立的人格结构,独立学习的潜能和能力,较强的好奇心,自律的意志。可以说,自主性学习是对学习者个体品质的磨练,是对学习者学习能动性与有效性的发展和提升,其深远影响在于促进了个体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使学习者学会在学习型社会中自主地获得信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3.提倡自主性学习是古代文学学科特殊性使然。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先秦到近代几千年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都包孕其中,先贤们苦心经营的文化典籍也是汗牛充栋,不可胜数。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必然制约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只能有重点地讲授作家作品,甚至一些重点作家也无法进行深刻的剖析。单纯依靠课堂既无法使学生对古代文学有全面、深刻的把握,也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志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主动地阅读相关的文化典籍,这对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都是非常不利的。在国学日益升温的春风下,在不断弘扬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将古代文学的学习和享受提升到日常化的状态,如何将它发展成为延续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自主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
二、古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策略
1.利用有效资源开阔视野。开阔的视野是学习者选择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动因。人对世界的认知是受时空限制的,《庄子•秋水》篇中曾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的确,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跳出井底,才能发现外面世界的广阔,学习者的视野一旦被打开,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只有主观上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不足,才能激发起学习者奋起拼搏,迎头追击的兴趣,进而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毅力。那么,作为学习主体,如何利用有效资源来开阔视野呢?一般而言,主要有三种方式:网络,图书馆,学术报告。网络因其迅速、便捷、资讯庞大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重要辅助工具。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来查找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作为大专院校的学生,在校内可以享受到免费的网络、学习资源,比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借此,学习者可以获知自己感兴趣的学术信息,某个学术问题的研究现状、最新最前沿的学术资讯等。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远程学习平台试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聆听名师的教诲,可以通过网络社区贴吧与志同道合者“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其一),切磋相长。通过网络,学习者能真正做到不出户而窥天下。但网络学习也有不足之处,就网上信息而言,真假难辨,需要一定的鉴别能力,才能去粗取精,另外长时间的上网对身体健康而言也是不利的。与之相比,图书馆就显得省钱又省力了。图书馆的书一般是经过审慎的挑选后才能流通到读者面前,其中的内容也相对而言比较有保障,在几十万、上百万藏书量的图书馆中,读者可以心无旁骛地邀游其中,在手与书、知识与精神的碰撞中,收获身体与心灵的双重享受。尤其是对古代文学的初学者而言,学习者首先需要接触古代的原典,图书馆就可以提供校勘精准、印刷清晰、质感良好的版本,为自主学习把好第一关,即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知识获取的精准性。另外,古代文学的自主学习者也要积极参加学术报告,学术报告者一般是本学科,本专业内有所成就的学者,所挑选的报告内容也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学习者通过参加学术报告,可以收获新知,也可以习得学者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一次用心聆听的讲座,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术的精神、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陶冶。而这些对增强自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及早掌握自主学习的窍门与方法都是无形的推动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行为的高度,态度也决定了学习的效果。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自主性学习得以成功的主观保障。作为教师来说,首先应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性学习主要依靠学习者的自我调控,因此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有明确的目标。而学习又的确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求知既是人的本性也是自主性学习的持久动力,只不过在物质环境中,人们容易被外在的各种诱惑迷住了双眼,忘却了这本然的存在。作为教师应培养或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发现求知的快乐与对其生存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刺激下承担其学习的责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次,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求意识。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与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建树。自主学习者在选定所学内容,发现相应问题后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积极寻找解决的途径与方法。一切科学创新的结晶都是创造主体坚韧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古代文学的讲授中既要体现出先贤们精神的遗泽,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洗礼,得到精神的超越,又要以身作则自觉将良好的个人品质在润物细无声中陶冶感染大家。德高为师,身行为范,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参与者。
3.掌握一定的行之有效的自主性学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不断探求有效的途径使学习达到最高效率,虽然学无定法,妙在得当,但学习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规律方法,可称为必用之法,所以,在综合考虑学习目标的性质,现有的学习条件及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来探寻自主性学习中的必用之法:读思结合。“我思故我在”这一论断从哲学意义上确立了思考这一精神活动在人本体存在中的重要意义。在读书和学习中如果不思考就不会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思考是促进知识吸收、消化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魏晋时期作家曹植时,会直观感受到曹植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差异,前期作品积极昂扬,自信超迈,怀揣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后期作品则充满了忧生之嗟,失意之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同一人作品中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其实就是一种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去提炼自己的观点,论证自己的结论,在这样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运用能力,为进一步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明确规定,无论是要获得学士学位还是硕士学位,都要求申请者掌握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就是作为人才必备的因素之一,也是研究主体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自主学习者应在掌握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确定一定的研究方向和目标,在广泛搜集、筛选、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对所设定目标的深入解读和实践应用。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研究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障,而自主学习能力又促进了研究能力的深化与发展。
- 上一篇:食品监管评估制工作汇报
- 下一篇:市政办天然气市场管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