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类课程实践环节设计
时间:2022-05-29 09:56:00
导语:金融投资类课程实践环节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般来说,大学的金融相关专业涉及到投资操作环节的课程主要包括证券投资、期货期权交易、外汇交易等内容。这类课程一般包括相关市场的介绍、价值理论的研究、分析方法的介绍,以及风险控制的基本方法。我国金融市场由于建立比较晚,因此金融类课程的开设以及实践教学的研究也主要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刚刚建立之初,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进入相关金融企业进行实地实习。然而类似金融交易类的证券和期货公司当时也不可能实现学生模拟实践的要求,主要是以观察和专业人士的讲解为主,限于感性的认识层面。因此,学校的金融教学多采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贾墨月(1995)进行了模拟金融市场的教学研究,在学校模拟建立完整的金融市场。从交易所、证券公司,到证券投资者,从法规学习、开户、交易、撮合成交到交易结算,采取步步模仿式的教研体验方式。这种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的场地大、设备多、有纸化程度高。优点是过程模拟效果好,缺点是仅选择部分股票进行内部交易,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范围,真实感不强,而且交易时间仅限于上课时间,学生无法实现自主学习的实践要素支持[1]。王志强(2001)提出金融教学引入电子化的方式,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金融分析实验室,提出了电子化教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2]。周建明、戴继翔、张珍义(2002)从综合运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证券期货模拟操作实践教学基地的角度,对于在学校本地建立金融模拟实验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其特点主要有:第一,通过当时的电视网络接收卡接收行情,实现了交易行情的实时传送,真实性得到加强;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模拟委托终端,教师充当红马甲功能,转录学生的交易指令;第三,实现了自动结算,人工回报,模拟了当时散户交易的情景,但仍落后于实际的交易手段;第四,采用了象征性的真实资金投入(50元人民币,放大100倍,相当于5万元的保证金),并制定了奖罚措施;第五,自定交易规则。就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这套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行情的真实性、成交的实时性、资金盈亏的真实感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3]。但是正如作者所言,这套系统的最大缺点在于对教学秩序的有效控制难度大,它同时也使得学生课后模拟交易操作中的自主性受到较大限制。这一期间,模拟教学法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张启富,林朝霞(2002)[4]、胡奕(2005)[5]、李争鸣(2005)[6]等,都研究了证券期货教学中模拟教学法的运用,但普遍来看,当时的实践教学手段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仍然与金融市场实际交易环节存在较大差异。2005年前后,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证券期货的模拟交易手段完全与市场同步。部分高校引进了如世华财讯资讯系统和模拟交易系统(C/S系统)。这种系统使用卫星进行数据传输,行情数据、资讯信息完全与真实的市场同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基本面、技术面进行市场分析,选择投资品种,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报盘后,设置与本地的模拟交易服务器根据市场成交原则,与实际行情数据相比对,符合成交规则的报盘即时予以成交,并同时回报给交易终端。教师从交易要素的环节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交易品种、交易频次、盈亏状况等,学生可以实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排名状况,自然地进入到一种比赛的状态。虽然是虚拟资金,但是人性中争强和不甘落后的心理特点激励着学生努力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认真分析行情,谨慎进行投资操作。21世纪10年代后半期,更多的金融服务公司推出了金融投资的教学平台,世华公司进而又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B/S(浏览器/服务器)模拟交易系统,使实验室走出了固定的机房,虚拟实验室开始得到推广和运用。笔者在教学中实际使用了这套系统,并在实际使用中设计实验项目,取得一定的效果[7]。李丽娟、路应金、马永开(2005)[8]探讨了C/S系统的规划和使用,续志学(2011)[9]、刘泽良(2011)[10]等,开始设计和研究高校虚拟网络实验室,基于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有的是建立在高校自身的硬件基础上,有的是使用了第三方提供的虚拟实验平台。实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的金融投资类课程教学已经不仅局限于教室—实验室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在电子信息所能达到的所有空间范围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的职责从传统的传授到实验室实践的设计和指导,发展到对于虚拟空间的掌控,课堂的延伸也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2金融投资类实践性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的工具。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专业知识权威与专业知识学习环境的架构;学生的主体性则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他们可以在现代教学体系框架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在书本上学,还可以无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并且能够在模拟环境中做到“做中学”,并在做的过程中实现“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可见,技术的进步创新了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也使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原则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般实践教学追求的目标有2种,一种是通过实验演示验证理论和方法,另一种是通过模拟提高学生所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在具体金融投资类课程中,主要注意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贯彻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单独的,都是设计在一定的培养目标规范下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实践中要达到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角度进行研究。
(2)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应该割裂该门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对于知识体系的把握是实现本科生拓展学习能力和范围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未来职业拓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慎重把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平衡,在大学本科学习阶段,实践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工具和方法。
(3)控制好学生课外学习的效果。任何课程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现代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课外学习空间。教师在设计学生课外学习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渠道,做到对过程有所把握。
2.2实践教学资源的组织架构
构建实践教学的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是教师的职责。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是学习资源和环境的建构者,主导着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内容的进展,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整。应用型大学金融专业教师应当兼具理论和实践功底,尤其是从事投资类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相关的岗位阅历,而不仅仅是考取一个资格证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其可利用的资源主要包括“两实两虚”构成的核心资源和其他资源。“两实”是指具有固定地点、具体设备的实体课堂和实体实验室,这是延续传统的基本教学资源。当前的实体课堂已经可以是声、光、电、网络等各类媒体的结合,教师可利用资源极其丰富。实验室则是为某一专业领域专门构造的模拟、验证性的场所,有专门的仪器、设备和管理操作规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与学的直接性、具体性,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但是作为计划内教学,时间有限、信息量有限。“两虚”是指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学堂(BB)和虚拟实验室平台(如世华公司提供的模拟操作B/S系统)。网络学堂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课程公告、上传电子教案、布置作业,进行网上测试、网上答疑和开展讨论,还可以提供课程学习有关的学习资源和有用的网络连接。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学堂浏览完整的课程信息、提交作业、参与讨论或发起讨论活动。虚拟实验室平台可以是学校自主开发,也可以是商家提供。笔者当前使用的平台可以实现证券、期货(包括股指期货)和外汇的实时模拟交易,提供比赛分组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交易结果进行统计跟踪。这类虚拟的教学环境资源的最大特点是拓展了时空,信息量庞大,有利于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地学习。其他资源可以包括实习基地和各类公共信息资源。实习基地是岗位认识实习的最佳选择,业务的真实性、岗位的现实性是其最大的亮点。但是,由于金融业务的风险性特点,学生的实习难以做到实际体验真实的业务操作。公共信息资源可谓庞杂浩瀚,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到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可利用的教学信息资源极其广泛。对于尤其讲求真实性、时效性的金融分析来说,公共信息平台的资讯与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金融类课程教学中使用的信息专业指向明确,分类信息中很容易找到需要的资讯材料。
3实践性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
由于金融投资类实习基地的实习,一般具有特殊目的,也很少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而公共信息资源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本文主要仅就上述实践性教学的核心资源的组织和使用进行论述和说明。总的思路是:两实两虚,虚实结合,纵横交错,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3.1实体课堂中引入实盘案例辅助
传统课堂告别了粉笔时代,早期的多媒体在信息化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已经使课堂的范围随时可以连接到整个世界。在证券期货类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法教学,一般是选取典型的静态案例,在案例运用之前,需要重新渲染原来的环境,分析过程和结论也相对固定呆板。而在课堂上运用当前正在发生,或最近发生的金融市场事件作为案例,就会显得真实、客观,尤其是当事件(如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还没有确定具体结论(如技术分析对下一步走势的预测)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随着事件的发展,学生也会不断地校正自己的结论。比如基本分析中有关宏观经济指标、国际经济形势,技术分析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在实盘中找到近期合适的例子。当然,这种实盘案例教学给教师的挑战也是很大的[11]。
3.2实体实验室仿真和集中交易
实验室一般模拟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业务过程,可以进行开户、交易、结算等环节的实习、实践,针对理论课中重点的内容进行仿真、模拟业务过程。一般设定若干项目,提出具体要求,进行专项的任务体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集中时间完成教师设计的多项实验任务,学生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缺点是时间集中统一,任务整齐划一,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3虚拟实验平台的自主性模拟实践
这项实践主要是运用虚拟实验平台,在理论课程开课的时候就布置学生开始以自学为主的模拟体验,这是一种伴随课程全过程的模拟实践,采取的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随机进入教学”的方法。当然也可以使用校内实验室实验平台。但是,校内实验室有时候机位紧张,或者学生不方便总到固定的交易场所,所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伴随课程全过程的自主性模拟实践,目的是尽早接触市场,感性体会交易过程,把交易中的问题提出来,带回到课堂中,或通过网络学堂进行讨论交流。
3.4网络学堂
网络学堂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一门授课时间有限,又需要广泛拓展资源的课程来说就更为重要。网络学堂是一个相对固化的、全面承担课外学习指导的极具拓展性的教学平台。网络学堂中针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需求,建立的内容包括了专业知识部分的文字和讲座视频,市场结构上包括了监管部门链接、国内外主要交易所链接、国内主要期货公司链接、国内主要咨询网站链接等。学生自主性模拟实践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而网络学堂中的交流互动功能可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自由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使疑难问题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得到解决[12]。
4结束语
单纯理论课的教学注重“教”的过程,而“学”的环节较为被动,主要体现为听课、读书、逻辑思考、应对考试等。现代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和教学领域的应用,使金融投资类课程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条件得到突出。在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学生小组分工互助,自主研究,自主决策,既实现了现实场景的模拟,贯彻了教师的设计理念,又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讨论和协作,激发了他们对课程中理论方法的反思。客观上实现了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要求。
- 上一篇:市卫生系统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方案
- 下一篇:区县管理体系认证监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