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政教育思索

时间:2022-05-25 11:19:00

导语:大学思政教育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思政教育思索

1前言

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就是坚持以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大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品质培养为落脚点,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学服务,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是当代教育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成果.在坚持以大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改造学生、培养学生,还应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维护大学生的正当权利,维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2贯彻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思路

2.1以大学生为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

2.1.1重视大学生的根本需求

需求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原始动力之一,因为需求是人们的本性,马克思主义指出需求是人类生命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也是生命的原动力.人类不仅能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还能按照人的需求进行改造,所以人才能具有创造性的能力,使生存的条件不断得到完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瓶颈,要从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把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着大学生,多为大学生着想,帮助大学生、尊敬大学生,使其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为大学生的生存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2.1.2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更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的阶段,情感欲望日渐加强,并且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他们需要各种情绪的宣泄、人性的拷问、情感的安抚、信仰的追求、心灵的寄托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等,这些均需要教师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关怀与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追求人类的终极目标,从而实现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建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该针对大学生自我的社会地位、价值、角色、义务与归属等问题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质疑等,合理、适当地引导大学生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将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大学生能够真正明白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现阶段,由于经济社会变革以及高校扩招等原因,使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所以,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加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清除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增强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和就业决策能力培养的力度.

2.1.3正视大学生的基本利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遵循客观规律,其基本规律是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性和根源性.人们在生活中,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需求,人们的利益之所在就是让这些需求得到满足.需求及其满足是人们生活的源泉,也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建立在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对利益问题的关心的前提下,用科学的利益观以带领学生鉴别多种利益诉求,让所有大学生能关心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身利益所带来的追求,由此凝集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考虑,重视其自身的发展、生活、健康、安全等各种问题,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2改革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2.1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在《论语》中孔子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其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思想道德的示范者.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模仿能力又很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离不开思想政治教师的模范作用,因而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注重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培养,以身作则,应将言传与身教二者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思想、行为以及人格作用于其教育的对象,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规范行为,促进受教育者良好品德的自主建构,塑造大学生的灵魂.

2.2.2引导与灌输相统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生塞硬灌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会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误解,甚至是反感.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师在坚持理论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层次,改善理论教学模式,增加理论教学过程的艺术性以及互动性,如通过课堂提问并引导学生作出回答,或者由学生自行讲课,教师在对讲课内容进行评价等,将理论灌输与引导疏通相结合结合,提高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参与性.

2.3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2.3.1坚持理想信念教育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各种对立思想体系并存.党政府对这种形势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并且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因此在面对这种考验时,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其结合当前的党情及国情,把理民族凝聚力发展与想信念教育提高到同等地位.我国仍处在和谐社会构建初期,加大对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在我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共同理想”,与此同时,还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更高的人生理想,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念.

2.3.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一个健全的人而言,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必须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在各大高校开展心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使其能冷静面对各种挫折以及变化.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方面均发生广泛而深刻得变革,帮助大学生在观念、心理以及能力上适应转型关键时期的发展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发展的重要时刻,由于情感、学习以及就业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其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使其心理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开导,有的大学生有可能因承受不了压力而作出无法挽回的行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关心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提高大学生承受压力及挫折的能力,及时消除各种心理困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对于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教师应多加关注并主动了解大学生,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走进大学生的心理世界,与其进行深刻交流,使大学生能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

2.3.3结合政治教育

新时期的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为根本出发点,开展各种形势政策性教育、党的基本纲领、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经验教育以及路线教育,开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等,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水平以及理论水平.在复杂的环境下,要指导大学生正确地运用唯物史观去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识别不同的错误思想,识破各种反动图谋.提升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以及政治敏锐性,并通过政治敏感性的培养来认清西方反华思想.

2.3.4重视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规范、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观念三个方面的教育.新形势下高校应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与社会主义法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规范教育.深入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大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2.4拓宽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2.4.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和实践脱节严重,实践环节在教学规划中普遍被忽视,这不仅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因为实践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一方面,想要真正把握好理论必须要经过实践证明.唯有在实际的运用中,并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再通过“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不断重复中才可以更好、更虹鳟却地体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所在.另一方面,为了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且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相结合.

2.4.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现今社会,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密切相关,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首先,网络上生动多样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深度.其次,网络增大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与途径.教师不但可以通过网络来加深对大学生现实需求与内心状况的了解,以此来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开放性及平等性是其基本特点,这不仅容易削弱老教师的威信,在互联网上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观点,还会涉猎到不同的意识形态,还因为它的开放性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的能力,但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政治敏锐度,很轻易被反华势力所误导.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占据网络阵地,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建立一个将服务、趣味、知识以及思想、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性网站,积极组织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